如何分辨报纸上的招聘信息的真假?
- 提问者网友:温旧梦泪无声
- 2021-04-21 01:49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也偏爱
- 2021-04-21 02:59
- 1楼网友:舍身薄凉客
- 2021-04-21 04:09
报纸招聘的14类骗局:
1.非法敛财的中介骗局:这类中介往往在求职者交纳数目不菲的中介费后,就会列出一堆要么不要人、要么不招大学生的单位名单,甚至有的单位根本不存在。专家提醒,学生在找中介求职时一定要弄清该中介是否合法。 2.盗取个人信息的骗局:先在报纸或网络上公布一些待遇诱人的招聘信息,要求求职者提供自己的身份证号码或复印件,直到一段时间之后发现自己的个人利益受到侵害时才恍然大悟,上了不法分子的当。 3.宣传企业的骗局:个别企业在招聘会上挂出巨幅宣传画,展位布置得极其鲜亮夺目;当求职者进行职位询问时,招聘者则对企业文化侃侃而谈,末了再每人赠送一本精美宣传画册,其实并不招人。求职者在面谈时若发觉其有广告之嫌,应及时抽身,更不要浪费时间去等待这类企业的录用通知。 4.储备人才的骗局:一些大企业选择通过大批量的招聘来实现人才储备,对满意的应聘者暂时放入人才库,等该岗位空缺后才会从库中寻找人选。对此类招聘,求职者权当作是一次锻炼和竞争的机会,切不可对结果抱太大希望。 5.窃取成果的骗局:许多企业有一套完整的招聘考核体系,从笔试、复试到最终面试,每个阶段环环相扣、极其正规。可最后求职者偏偏就没有等到应得的offer,企业只是以招聘之名窃取应聘者的成果。建议求职者在应聘过程中感觉到自己的劳动成果可能会被公司占用时,事先讲明版权归属问题。 6.施压内部的骗局:企业在工作时间进行大规模招聘,目的只是为了向在职人员施加压力,向其显示竞争者的存在,刺激在职人员消除怨言,老老实实地继续工作。求职者遇到这种情况同样要擦亮眼睛、保持清醒头脑。 7. 高职位骗局:粉饰招聘职位,夸大职位,实际上为获得劳力。提醒不要被听上去体面的职位所迷惑,仔细询问职位的工作内涵和细节,是求职者在与招聘者面谈过程中必须要做的。 8.试用期骗局:毕业生上岗后一般都会有3个月到6个月的试用期。因为试用期的工资、福利待遇和正式录用后差异较大,而招聘的费用又微乎其微,利欲熏心的用人单位便通过无休止的“试用”来获得最廉价却最认真的劳动力。有些单位利用这一条款,要么在这一期间少付工资,要么到期后蓄意辞退。即使在试用期也应时刻留心单位的用人目的,尽量与用人单位签订相关书面协议。 9.电话骗局:一般而言,毕业生在收到用人单位的回应后,会主动进行联系。有些人正是利用毕业生的这一心理,假借联系工作传呼或发送短信给毕业生,让毕业生给一些收费很高的信息台回电话,以骗取高额电话费。 10.合同骗局:毕业生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仔细阅读各项条款,必要时咨询学校老师、同学,甚至接收单位一般工作人员的意见。 11.承诺骗局:有些单位为了招聘到优秀人才,有时会口头许诺一些工资、住房等方面的优厚待遇。当毕业生到岗后发现这些待遇根本不能兑现而找单位领导理论时,得到的答复往往是:“谁承诺你找谁去,公司没有这样的规定!”因此毕业生一定要注意:口说无凭,合同为据,关键还是签好合同。 12.地点骗局:很多大企业在全国许多地方有分部,而参加招聘会的往往是总部的人力资源部门。因此,毕业生在应聘时容易产生错觉,以为工作地点就在总部所在的大城市,结果上岗后被分到偏远地区。对此,毕业生在面谈时必须咨询清楚,必要时在合同上写明相关条款。 13.皮包公司骗局:专家提醒求职的毕业生们,如果接到一些自己并不熟知或者并未投放简历的公司的面试通知,应该事先向有关部门查询、核实该公司的真实情况,并上网搜索一下该公司的网站,确定其规模与用人需求后,再去面试。
14.诱人犯罪的骗局:没有学历及能力要求,只需陪人聊聊天、喝喝饮料就可以月进万元,如此诱惑力极高的招聘经常出现在网络、报纸的角落或者街头巷尾的墙壁、电线杆上。提醒:不要相信这类的广告,天上不会掉馅饼。
擦量自己的眼睛,不冲动终会找到如意的用人单位的。千万要记住:只要开口就要钱的一定是骗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