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10:10
- 提问者网友:最美的风景
- 2021-03-23 20:22
如何营造积极的课堂教学心理环境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3-23 21:26
我暂时保留我的看法!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03-23 22:04
一、建设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在传授知识,同时也在创设和影响着课堂的心理环境,而这种课堂心理环境反过来又成为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背景和手段。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在于“建立一个积极的、接纳的、无威胁的学习环境。”在他看来,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形成与否,也是教学活动成败的标志。只有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才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不少心理学家认为,课堂气氛或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和谐宽松氛围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具有健康心理和情绪稳定的教师能较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这样学生也就能在一种心理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本身情绪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紧张。可见,课堂心理环境的创设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就是说,建设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如何建设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呢?可以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引导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排除应试教育的影响,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生看做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有自主能力的人,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和检验,因此,要看到师生之间是合作共进的伙伴,只有学生的发展,才有教师的发展。
(二)以情育人,情理交融。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以情育人。以情育人,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也会动之以情。当师生双方来自生命内在的激励,升华提高到理性的高度时,变成与意志、道德、理想相合一种更高级的精神力量,即人的高尚情操,从而获得育人的成功。简言之,教学的过程应成为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做到“以情育人”恰恰是克服校园师生之间的“猫鼠”关系,提高教师工作质量的法宝。
(三)加强学习,完善自我。教师要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师德修养,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并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真诚地接纳、尊重和理解学生,重视和引导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教师是课堂教学的领导者和组织者,在课堂教学中,教师不仅在传授知识,同时也在创设和影响着课堂的心理环境,而这种课堂心理环境反过来又成为教师进行教育教学活动的背景和手段。现代人文主义心理学家罗杰斯明确指出,教师的任务在于“建立一个积极的、接纳的、无威胁的学习环境。”在他看来,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形成与否,也是教学活动成败的标志。只有形成了良好的课堂心理环境,才有助于课堂教学的实施,有助于学生潜能的开发。不少心理学家认为,课堂气氛或课堂心理环境是教师行为的产物,和谐宽松氛围首先取决于教师做什么以及怎么做。具有健康心理和情绪稳定的教师能较好地发挥自身的潜能,这样学生也就能在一种心理平静、愉快而活泼的气氛中学习。相反,教师本身情绪失控,往往会导致师生关系冷漠和教学气氛紧张。可见,课堂心理环境的创设主要依赖于教师的心理健康。也就是说,建设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是优化课堂心理环境的前提。如何建设心理健康的教师队伍呢?可以从如下三方面着手:
(一)更新观念,转变思想。引导教师更新观念,转变思想,排除应试教育的影响,树立素质教育观念,形成正确的学生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把学生看做是处于发展过程中的有自主能力的人,教师的“教”要通过学生的“学”来体现和检验,因此,要看到师生之间是合作共进的伙伴,只有学生的发展,才有教师的发展。
(二)以情育人,情理交融。教师对每一个学生都要以情育人。以情育人,就是在教育的过程中,教师动之以情,学生也会动之以情。当师生双方来自生命内在的激励,升华提高到理性的高度时,变成与意志、道德、理想相合一种更高级的精神力量,即人的高尚情操,从而获得育人的成功。简言之,教学的过程应成为情理互动的愉快过程。做到“以情育人”恰恰是克服校园师生之间的“猫鼠”关系,提高教师工作质量的法宝。
(三)加强学习,完善自我。教师要加强自己的理论修养和师德修养,提高自我调控能力,不断完善自己的个性品质,并以自身高尚的人格力量和健康的心理素质为基础,真诚地接纳、尊重和理解学生,重视和引导学生共同营造和谐宽松的课堂心理环境,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实效性和科学性。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