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的《致爱丽丝》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6 02:01
- 提问者网友:戎马万世
- 2021-02-25 20:07
贝多芬的《致爱丽丝》所表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行雁书
- 2021-02-25 21:13
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名叫伊丽莎白·罗克尔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此曲形象单纯技巧浅显,显然是为了适合于初学者的弹奏程度。发表以后,不胫而走,几乎成为初学者必弹的曲目之一。 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伊丽莎白后来嫁给了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两人保持着亲密的友谊,显然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那段时间里,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叫爱丽丝或伊丽莎白的其他女子,爱丽丝是伊丽莎白的昵称。可以确认的是,贝多芬十分喜欢她。
《献给爱丽丝》基于一个纯朴而亲切的主题 这个主题把特蕾泽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绘。它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了十六次,因此,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向特蕾泽诉说。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和弦,犹如二人亲切地交谈。
《献给爱丽丝》基于一个纯朴而亲切的主题 这个主题把特蕾泽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绘。它在这支曲子里先后出现了十六次,因此,给人以极为深刻的印象。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向特蕾泽诉说。后半部分左右手交替演奏分解和弦,犹如二人亲切地交谈。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2-25 22:48
钢琴小品《致爱丽丝》就是这方面的典型。贝多芬一生没有结过婚,但他却一直在为甜蜜的爱情而不懈地追求着,《致爱丽丝》的创作就包含了这样一个富于浪漫色彩的故事:当贝多芬年近40岁时,他曾带过一个名叫特蕾泽的女学生,并对她产生了好感,此时的贝多芬心情非常荡漾,于是写下了一首钢琴小品送给了这位学生,并在乐谱上题上了"献给特蕾泽",后来,这份乐谱一直就留在了特蕾泽那里。贝多芬逝世后,在他的作品目录中也没有这个曲目,直到40年以后,德国音乐家诺尔为写贝多芬的撰记,在整理特蕾泽的遗物中才发现了这个手稿,但在发表这个乐谱时,却把"特蕾泽"笔误为"爱丽丝",待要澄清的时候,人们已接收了《致爱丽丝》这个既成事实。但我却认为,"特蕾泽"也好,"爱丽丝"要好并不是最重要的,我们可以理解为贝多芬归根结底要献给的,是崇高的"爱情",是人类所有善良的女性。在这首《致爱丽丝》中,贝多芬基于了一个淳朴而亲切的主题,把特蕾泽温柔、美丽的形象作了概括的描述,在作品的前半部分,好似贝多芬有许多亲切的话语正在向特蕾泽诉说,后半部分听起来好象二人在亲切地交谈
- 2楼网友:忘川信使
- 2021-02-25 22:42
关于这首乐曲的创作背景有许多种说法。其中受到广泛认可的观点则认为这首乐曲可能是作者四十岁时(1810年)为他的学生,名叫伊丽莎白·罗克尔的女高音歌唱家所作。伊丽莎白·罗克尔是德国的女高音歌唱家,也是男高音歌唱家约瑟夫·奥古斯特·罗克尔的妹妹。1807年,14岁的伊丽莎白跟随哥哥来到维也纳,很快就被贝多芬所接纳,成为他身边数不多的朋友之一。伊丽莎白后来嫁给了贝多芬的朋友。贝多芬在创作这首乐曲时,两人保持着亲密的友谊,显然这首曲子是献给她的。那段时间里,在贝多芬的生活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叫爱丽丝或伊丽莎白的其他女子,爱丽丝是伊丽莎白的昵称。可以确认的是,贝多芬十分喜欢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