芡实米的发展前景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5 06:46
- 提问者网友:美人性情
- 2021-04-14 21:22
芡实米的发展前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钓一江月
- 2021-04-14 22:54
据全国中药资源普查统计,芡实年需量约95万公斤,而蕴藏量为1320万公斤,开发利用率仅7.7%,人工栽培面积常年约2000多亩。野生芡,在自然生长过程中,种子成熟落入水底可以再繁殖,资源丰富。我国湖泊多,适宜芡生长繁殖的水域广阔,又有人工栽培的经验,可以根据需要扩大生产。无论野生或栽培都有很大的开发潜力。
芡全身是宝。除芡实外,芡叶用于胎衣不下,芡茎可止烦渴、除虚热,芡根可治疝气、白浊、白带、无名肿毒等。芡实除药用外,还是酿酒、加工副食的原料。还可生产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品种之一。芡及芡实应用领域比较广阔,很有开发前途。
芡实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开垦洼地,疏导水源,开渠造田,湖泊水面减少,特别是近城、镇的产芡区,小型湖、泊几乎全部变为水、旱田地,现有的野生资源,多在无力开发的边远地区。对已开发的野生资源又缺乏保护,任其生长繁殖,如遇天旱水浅,造成减产;收购价格上涨,导致农民提前抢收,降低质量,破坏资源。因此,应认真贯彻《野生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注意保护野生资源,逐步建立生产基地,实行护育结合,保护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利用,扩大内销或出口。使芡实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常用中药材)
60年代至80年代产销情况:
芡实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也有部分人工栽培。新中国成立后,列为三类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40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芡实用量逐年增加。生产虽有起落,市场供应比较平稳,没有出现过大的积压和脱销。属于可以满足需要的品种,50年代,每年销售量只在20-30万余公斤上下波动。60年代,每年销售量则在40-50万公斤左右。70年代初,收购量上升至90万公斤,比50年代末增长1.7倍,创历史最高水平。销售仅47万公斤,产大于销,出现了暂时积压。经过调整,1978年收购下降至62万公斤。销售增至56万公斤。总的来看,收购虽有起落,销售逐年增加,1983年高达94万公斤。(常用中药材)
芡全身是宝。除芡实外,芡叶用于胎衣不下,芡茎可止烦渴、除虚热,芡根可治疝气、白浊、白带、无名肿毒等。芡实除药用外,还是酿酒、加工副食的原料。还可生产保健食品,也是出口创汇的品种之一。芡及芡实应用领域比较广阔,很有开发前途。
芡实产销存在的主要问题是:由于开垦洼地,疏导水源,开渠造田,湖泊水面减少,特别是近城、镇的产芡区,小型湖、泊几乎全部变为水、旱田地,现有的野生资源,多在无力开发的边远地区。对已开发的野生资源又缺乏保护,任其生长繁殖,如遇天旱水浅,造成减产;收购价格上涨,导致农民提前抢收,降低质量,破坏资源。因此,应认真贯彻《野生资源保护管理条例》,注意保护野生资源,逐步建立生产基地,实行护育结合,保护资源;积极开展综合利用,扩大内销或出口。使芡实资源得以充分利用。(常用中药材)
60年代至80年代产销情况:
芡实商品主要来源于野生资源,也有部分人工栽培。新中国成立后,列为三类品种,由市场调节产销。40年来,随着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芡实用量逐年增加。生产虽有起落,市场供应比较平稳,没有出现过大的积压和脱销。属于可以满足需要的品种,50年代,每年销售量只在20-30万余公斤上下波动。60年代,每年销售量则在40-50万公斤左右。70年代初,收购量上升至90万公斤,比50年代末增长1.7倍,创历史最高水平。销售仅47万公斤,产大于销,出现了暂时积压。经过调整,1978年收购下降至62万公斤。销售增至56万公斤。总的来看,收购虽有起落,销售逐年增加,1983年高达94万公斤。(常用中药材)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