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骥才谈过年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1 13:44
- 提问者网友:爱了却不能说
- 2021-04-10 19:49
阅读下面的访谈,完成19~21题。冯骥才谈过年 记者:现在许多人感叹“年味淡了,过年没有意思”。但是一到过年,在外的人还往家里跑,形成“春运”景观。怎么看待这种现象? 冯骥才:年是中国人最大的节日。在农耕社会,人生产、生活的节奏与大自然的节律是和谐一致的。一年中最重要的是春节:旧的一年去了,新一轮生活开始。这时候,人们对生活充满热望。旧的一年里不管有什么灾害和不快,都希望不要再发生,更盼望新一年生活更好。所以过年有许多重要的避邪、纳福的仪式,如贴门神、挂红灯笼等等。 过年是放大了的生活,反映了人们的理想。平时不吃的东西,过年要吃了;平时不大说的愿望,比如“发财”,过年时可以直接说出来。过年也是一个情感的总爆发。所有的人际关系,这时集中体现。要祭祖,怀念祖先;拜望亲朋好友,表达情谊。开始是从社会回到家庭,三十晚上全家人都要赶回来团圆;然后从家庭走向社会,过了年由近到远向亲友拜年。 春节集中反映了中华民族的理想、企盼、爱憎。尽管有人说“年味淡了”,但是人们心底还有看不见的文化记忆。所以有“春运”、有“民工潮”。“民工潮”实际上是个特别让人感动的文化现象。每年我都要到车站看一看,心里很感动。人们仍盼着年,人们没有忘记年。年,仍是体现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动力。 记者:人们盼年、望年,但是真正到了过年,不少人又觉得索然寡味。原因在哪里? 冯骥才:缺少必要的载体。现在农耕文明正在向工业文明转化。工业时代,人们的生产、生活与大自然的节奏已不那么密切了。尤其生活方式的变化,影响更大。比如,原来住带院子的房子,大门、房门贴上对联,格外喜庆。现在单元房的单扇铁门,就不好贴对子了。人们的娱乐方式、兴趣点分散了,传统的载体像贴年画、挂灯笼、贴窗花等等,都失去了魅力。我们的年被“稀释”了。 当然,已经有一些新载体,比如“春晚”。虽然人们边看边骂,但如果没有“春晚”,会骂得更厉害。“春晚”符合过年的几个需求。一是适于全家围坐在一起看,过年讲求团圆;二是可以熬过午夜12点,要“守岁”嘛;三是内容以欢乐为主,笑星最受欢迎,因为人们这时最需要笑。笑星要感谢我们的春节,没有春节,就没有笑星这么受欢迎。为什么又要骂“春晚”?因为有一点不符合。所有的民俗,主人是自己,都是可以参与的。比如放鞭炮,自己放才过瘾;喝团圆酒,可以一直喝尽兴。但是“春晚”不管好坏,都只能看,不能参与。但不管怎样,它是电视时代创造的过年新载体。 只要重视和用心,不少过年载体可以被创造出来。比如天津剪纸火爆,主要原因是符合现代人需求。“聚宝盆”剪得很小,往衣柜上一贴,就有年意了。还有拇指盖儿大的小福字,贴在哪儿呢?贴在电脑上,小小的往那里一贴,心里就有了安慰,年味也有了。所以只要动动脑子,新载体不难找到。记者:人们的需求在变化,民俗也要在变化中保留传统内涵。看来,这方面大有文章可做。 冯骥才:民俗的延续对促进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但民俗不会一成不变,重要的是寻找新载体,同时要继承传统的“文脉”。 现在,我们已经成立了一个民间美术遗产保护中心,专门研究每一个传统节日怎么过,如何将传统民俗与现代人生活结合起来。大的门神画不好贴了,可以做个小门神牌,在门上挂一下。它是民族的门神,不是圣诞老人。不少中国人过圣诞,不知道圣诞本意是什么,但我们知道门神是什么意思。这不是迷信,是一种愿望,一种寄托。应该多做细致的工作,尤其我们有十年动乱,许多传统的东西丢掉了,原来的记忆遗失了,甚至不少年青人不知道门神是谁了。所以我们不只是转型,还要重拾,从细节做起,在把握传统“文脉”的同时创新载体,让民俗文化真正在人们心中扎根。(摘自2007年2月9日《人民日报》)19.冯骥才如何阐释“过年”的涵义?(4分)20.为什么说“民俗的延续对促进民族认同以及国家认同,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呢?请具体阐述理由。(6分)21.冯骥才认为“过年”能不能“有味”,主要在于“载体”问题。你同意吗?你认为“过年”怎样才能“有味”?(5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行路难
- 2021-04-10 21:14
19. 春节是中国人最重要的节日,过年是放大了的生活,集中反映了人们的理想、企盼、爱憎,是体现民族凝聚力的强大动力。20.(6分)⑴民俗即民间风俗,是当地广大民众长期形成的风尚、礼节、习惯等的总和,反映了一个民族以及国家的社会文化。民俗的延续,是对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也就促进了人们对民族、国家的文化的认同。⑵民间风俗往往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热望和企盼,老百姓通过它寄托情感,传承、规范生活。民俗的延续能够促进人与人关系的和谐,增强民族的凝聚力,也就促进了人们对民族、国家社会的认同。21.答案示例:(言之有理即可)⑴同意。“过年”要“有味”,要在延续传统过年载体的同时,用心创造新的过年载体,如发送手机短信、发送电子贺卡,表达对亲朋的新年祝福,等等。⑵不同意。现代社会生活、工作节奏紧张,人情淡薄,“过年”要“有味”,关键是要传承中华民族精神,建设和谐社会,只要人人都拿出一点爱,过年一定更有味。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4-10 22:16
这个问题的回答的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