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水牛和养黄牛的历史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1 19:07
- 提问者网友:人生佛魔见
- 2021-03-01 13:34
中国养水牛和养黄牛的历史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03-01 15:11
黄牛
中国古代是牛科(Bovidae)中不同种和不同属家畜的统称。通常指黄牛或家牛(Bos taurus)和水牛(Bubalus bubalus),也包括牦牛(Bos mutus)等。
中国普通牛的驯化,距今至少已有6000年的历史,在草原地区可能更早。长期的定向选择以黄色为主(见《礼记·檀弓上》),牛角也逐渐变短。到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优秀的牛种。现代著名的秦川牛奠基于唐代,可认为导源于当时,毛色则以红色为主。至于塞北草原的牛种,据南宋徐霆《黑鞑事略》中说“见草地之牛,纯是黄色,甚大,与江南水牛等,最能走”,也说明了牛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产生的差异。
水牛
水牛在中国南方驯化较早。浙江余姚河姆渡和桐乡罗家角二处文化遗址的水牛遗骸,证明约7000年前中国东南滨海或沼泽地带,野水牛已开始被驯化。现除在云南偏远地方外,野水牛已绝迹。从古代文献看,甲骨文中有“沈牛”一词,被释为水牛的古称,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也有此名词。现陈列在美国明尼亚波里斯美术馆的卧态水牛铜像是周代文物。明代《凉州异物志》载“有水牛育于河中”,证明古代在今甘肃武威地区也有水牛,只因数目稀少,被视为珍异动物。
牦牛由野牦牛驯化而来。古代用牦牛尾毛制成的饰物称旄,常用作旌旗、枪矛和帽上的饰品。《书经·牧誓》载“右秉白旄”,《荀子·王制》说“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说明先秦时期牦牛产品已成为与西部地区商品交换的内容之一。《吕氏春秋》中“肉之美者,……牦象之肉”,说明牦牛自古也供肉用。
中国古代是牛科(Bovidae)中不同种和不同属家畜的统称。通常指黄牛或家牛(Bos taurus)和水牛(Bubalus bubalus),也包括牦牛(Bos mutus)等。
中国普通牛的驯化,距今至少已有6000年的历史,在草原地区可能更早。长期的定向选择以黄色为主(见《礼记·檀弓上》),牛角也逐渐变短。到春秋、战国时代已出现优秀的牛种。现代著名的秦川牛奠基于唐代,可认为导源于当时,毛色则以红色为主。至于塞北草原的牛种,据南宋徐霆《黑鞑事略》中说“见草地之牛,纯是黄色,甚大,与江南水牛等,最能走”,也说明了牛种在不同生态环境下产生的差异。
水牛
水牛在中国南方驯化较早。浙江余姚河姆渡和桐乡罗家角二处文化遗址的水牛遗骸,证明约7000年前中国东南滨海或沼泽地带,野水牛已开始被驯化。现除在云南偏远地方外,野水牛已绝迹。从古代文献看,甲骨文中有“沈牛”一词,被释为水牛的古称,汉代司马相如《上林赋》也有此名词。现陈列在美国明尼亚波里斯美术馆的卧态水牛铜像是周代文物。明代《凉州异物志》载“有水牛育于河中”,证明古代在今甘肃武威地区也有水牛,只因数目稀少,被视为珍异动物。
牦牛由野牦牛驯化而来。古代用牦牛尾毛制成的饰物称旄,常用作旌旗、枪矛和帽上的饰品。《书经·牧誓》载“右秉白旄”,《荀子·王制》说“西海则有皮革文旄焉,然而中国得而用之”,说明先秦时期牦牛产品已成为与西部地区商品交换的内容之一。《吕氏春秋》中“肉之美者,……牦象之肉”,说明牦牛自古也供肉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旧脸谱
- 2021-03-01 15:57
哥们,你真有才,居然在这上面发这个问题,下次还是在别的模块发吧。
水牛和黄牛要看怎么区分了。
如果是雨水多的地方,当然是养水牛,雨水少的地方,当然是养黄牛。
如果是为了吃肉,养黄牛,如果是为了卖皮,养水牛。
知道的很少啊,希望对你有帮助。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