某学校初二学生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分析
试管
操作程序
1
2
3
加入物质1
适量馒头碎屑
适量馒头碎屑
B
加入物质2
2 mL唾液
A
C
震荡后保温
37 ℃水浴中保持15分钟
加入碘液
2滴
预期实验现象
D
E
F
(1)为了证明唾液对馒头有消化作用,应在2号试管加入物质A,作为1号试管的对照实验。物质A是 。预期的实验现象D和E分别是 、 。1号试管产生D现象的原因是 。
(2)为证明牙齿的咀嚼对馒头的消化有促进作用,你可在3号试管先后加入物质B和C,B和C分别是 、 ,预期实验现象F是 。该组实验与 号试管作对照可说明要证明的问题。
某学校初二学生在探究“淀粉在口腔内的消化”时,进行了以下实验,分析试管操作程序123加入物质1适量馒头碎屑适量馒头碎屑B加入物质22 mL唾液AC震荡后保温37 ℃水浴中保持15分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0 13:01
- 提问者网友:書生途
- 2021-02-19 12:53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狂恋
- 2021-02-19 13:03
(答案→) 解析:(1)在研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这种条件不同以外,其它条件都相同的实验,叫对照实验,要探究唾液对馒头的消化作用,要以唾液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因此,在1号试管里应加2ml唾液,这样就与2号试管形成了一组以唾液为变量的对照实验,1号试管中,馒头里的淀粉在唾液淀粉酶的作用下分解为麦芽糖,因此滴加碘液不变蓝,2号试管滴加碘液变蓝;(2)要探究“牙齿的咀嚼”对馒头的消化作用,应以该条件为变量设置对照实验,在3号试管中加入馒头块B,在滴加2ml的唾液C,与1号试管形成对照实验,因为唾液不能将馒头块充分消化,所以滴加碘液会部分变蓝。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你可爱的野爹
- 2021-02-19 14:26
你的回答很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