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轼的《前赤壁赋》那段苏子曰:苏子曰:……?这段变与不变的关系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0 05:30
- 提问者网友:抽煙菂渘情少年
- 2021-02-19 08:06
苏轼的《前赤壁赋》那段苏子曰:苏子曰:……?这段变与不变的关系苏子曰:“客亦知夫水与月乎?逝者如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woshuo
- 2021-02-19 09:24
即苏轼认为从变化的角度来说,天地之间再永恒也不过是一转眼之间;而从绝对静止的角度来说,万物与人都是无穷无尽的.======以下答案可供参考======供参考答案1:我对客人说:你也知道那水和月的道理吗?水象这样不断流去,但它实际上不曾流去;月亮时圆缺,但它终于没有消损和增长。原来,要是从那变化的方面去看它,那么天地间的万事万物,连一眨眼的时间都不曾保持过原状;从容不那不变的方面去看它,那么事物和我们本身都没有穷尽,我们又羡慕什么呢?再说那天地之间,万物各有主宰者,如果不是我应有的东西,虽说是一丝一毫也不拿取。只有江上的清风,与山间的明月,耳朵听它,听到的便是声音,眼睛看它,看到的便是色彩,得到它没有人禁止,享用它没有竭尽,这是大自然的无穷宝藏,是我和你可以共同享受的?文中“客人”之悲由三方面的感触产生:一是赤壁一带的江山触发他想到历史上的英雄人物,当年何等英雄,而今安在?何况吾辈渔樵江渚之上!二是由江水无穷想到人生须臾,渺如沧海一粟。三是要摆脱现实处境,渴望能“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却“知不可乎骤得”。赋写“客人”的生悲之因,实为下写苏子的开导之词蓄势。文中苏子的话针对“客人”的感触而发。他从宇宙的变化说到人生的哲理。认为从变化的角度看,天地一刻也不会不变,人生短暂,自然可悲;但从不变的角度看,那就是天地与我同生,万物与我为一,都会无穷无尽。况且天地间物各有主,“苟非吾之所有,虽一毫而莫取”。如此,人世间的荣辱、得失、忧乐便不足为念了。最后他为 “客人”指出出路:到大自然中去寻求精神上的寄托。显然,赋中客人和苏子的话都反映了作者的思想意识。他所谈的人生哲理,有合理的积极的一面,但也含有佛老思想中随遇而安、惟与自然相适的消极因素。因而“客人”的话却很真实地反映了作者内心的痛苦,所以当他把手书的《前赤壁赋》寄给好友钦之时,特地写信叮嘱道:“多难畏事,钦之爱我,必深藏之不出也。”供参考答案2:宇宙永恒,人生短促,所以应该追求精神自由,追求物我合一的精神境界,洒脱逍遥,不拘泥于外物的束缚,不戚戚于功名成败,这样才可以达到精神永恒的境界。苏轼的人生境界高于王羲之《兰亭集序》的情思,高出于李白的“及时行乐”的态度。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刀戟声无边
- 2021-02-19 09:36
收益了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