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3 02:18
- 提问者网友:兔牙战士
- 2021-12-22 04:23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完成1—5题。?卫鞅欲变法,秦人不悦。卫鞅言于秦孝公曰:“夫民不可与虑始,而可与乐成。论至德者不和于俗,成大功者不谋于众。是以圣人苟可以强国,不法其故。”甘龙曰:“不然,缘法而治者,吏习而民安之。”卫鞅曰:“常人安于故俗,学者溺于所闻,以此两者,居官守法可也,非所与论于法之外也。智者作法,愚者制焉;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公曰:“善。”以卫鞅为左庶长,卒定变法之令。令民为什伍而相收司,连坐,告奸者与斩敌首同赏,不告奸者与降敌同罚。有军功者,各以率受上爵。为私斗者,各以轻重被刑大小。僇力本业,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宗室非有军功论,不得为属籍。明尊卑爵秩等级,各以差次名田宅、臣妾、衣服。有功者显荣,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令既具未布,恐民之不信,乃立三丈之木于国都市南门,募民有能徙置北门者予十金。民怪之,莫敢徙。复曰:“能徙者予五十金!”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乃下令。令行期年,秦民之国都言新令之不便者以千数。于是太子犯法。卫鞅曰:“法之不行,自上犯之。太子,君嗣也,不可施刑。刑其傅公子虔,黥其师公孙贾。”明日,秦人皆趋令。行之十年,秦国道不拾遗,山无盗贼,民勇于公战,怯于私斗,乡邑大治,秦民初言令不便者,有来言令便。卫鞅曰:“此皆乱法之民也!”尽迁之于边,其后民莫敢议令。臣光曰:夫信者,人君之大宝也。国保于民,民保于信。是故古之王者不欺四海,霸者不欺四邻,善为国者不欺其民,善为家者不欺其亲。昔齐桓公不背曹沫之盟,晋文公不贪伐原之利,魏文侯不弃虞人之期,秦孝公不废徙木之赏。此四君者,道非粹白,而商君尤称刻薄,又处战攻之世,天下趋于诈力,犹且不敢忘信以蓄其民,况为四海治平之政者哉!1.对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不法其故 法:效法 B.缘法而治者 缘:遵循?C.有功者显荣 显:明显 D.有来言令便 便:便利?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横线的词的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组是( )??A.吏习而民安之?将成家而致汝B.不肖者拘焉? 吴之民方痛心焉C.举以为收孥? 至丹以荆卿为计D.无功者虽富无所芬华 苟非吾所有,虽一毫而莫取3.下列各组句子中,能表明卫鞅“信”的一组是( )??①贤者更礼,不肖者拘焉?②耕织致粟帛多者,复其身?③有一人徙之,辄予五十金?④刑其傅公子虔?⑤尽迁之于边?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④⑤?4.下列对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卫鞅变法的目的,主要是为了强国。?B.卫鞅的变法得到秦孝公的支持,但受到秦国贵族的反对。?C.卫鞅将赞扬新法好的人迁徙到边地,是不准人们议论新法。?D.卫鞅为了推行新法,不惜采用欺诈的手法让老百姓信服。?5.联系全文看,下列对司马光一段话的认识,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以史学家的眼光,说明上文记载的内容主要讲取“信”于民的好处。?B.司马光在对老百姓的看法上比卫鞅有进步。?C.从人性的角度讲,司马光认为卫鞅虽成功地实施了变法,待人却冷酷无情。D.司马光认为齐桓公、晋文公、魏文侯、秦孝公的思想道德不是最好的,但都曾取“信”于民。?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天凉才是好个秋
- 2021-12-22 05:55
答案:1C;2B;3C;4D;5B.解析:1.“显”应为“显贵、显赫”。? 2.A项都是连词,做“并且”讲;B项前一句是句末语气词,做“了”讲,后一句是代词,做“他”讲;C项都是介词“把”;D项都是假设连词“既使”。? 3.①②句是卫鞅讲变法的好处,⑤句是卫鞅为防止人们议论新法而采取的办法。? 4.司马光在评论卫鞅变法时说天下采用的是欺诈的方法,并不是说卫鞅。? 5.由全文最后一句话可知司马光的目的和卫鞅一样,也是为统治者服务的。? 提示: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怙棘
- 2021-12-22 06:22
我好好复习下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