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上》全诗明白如话,朴实生动从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26 16:25
- 提问者网友:杀生予夺
- 2021-11-25 19:35
《田上》全诗明白如话,朴实生动从诗中你体会到什么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11-25 20:03
春雨已下得很充足了,以致连高处的田里也存满了一片白茫茫的水,为了抢种,农民披着蓑衣冒着雨,半夜就来田里耕作。等到人和牛的力都使尽的时候,天还远远未亮呢。
这首诗写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劳耕作的情形。诗的开头写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场大雨。“雨足”一句,是说雨水很多,就连高处的田地也积了许多水,而成为一片水白色。作者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文作了铺垫。[4] “披蓑半夜耕”一句,乍看之下,让人想到不合情理。哪里有农夫披着蓑衣半夜里耕地的呢?但细细品来,此句却是蕴意深含。可能是由于雨水过多,农夫们耽误了播种的时间,泥水里,又是冒着雨,耕田的吃力是可想而知的。
后两句用“力俱尽”与“殊未明”作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虽然“人牛力俱尽弦,但劳动的时间还很长,天亮之前和天亮之后农民将如何坚持下去,这是留给读者想象的内容了。这首小诗十分通俗,明白如话,虽然是反映农民辛苦的,但它是通过耕作情形的具体而又细致的描驽来表现的,它取的是一位农民最平常的一个劳动镜头。风雨里,半夜就去耕作,像牛一样出力,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动乱年代,地方水利失修,农民靠“天”吃饭的这一事实,也是封建社会里的中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写照。[2]
这首诗纯用白描,立意新颖,语言通俗流畅,仅短短二十个字,就准确地描绘了农夫披蓑夜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夫苦难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这首诗写一位农民在雨天半夜就辛劳耕作的情形。诗的开头写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场大雨。“雨足”一句,是说雨水很多,就连高处的田地也积了许多水,而成为一片水白色。作者用“足”、“白”二字,既突出强调了雨水之多,又暗示了农夫耕田将会倍加艰难和辛劳,为下文作了铺垫。[4] “披蓑半夜耕”一句,乍看之下,让人想到不合情理。哪里有农夫披着蓑衣半夜里耕地的呢?但细细品来,此句却是蕴意深含。可能是由于雨水过多,农夫们耽误了播种的时间,泥水里,又是冒着雨,耕田的吃力是可想而知的。
后两句用“力俱尽”与“殊未明”作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虽然“人牛力俱尽弦,但劳动的时间还很长,天亮之前和天亮之后农民将如何坚持下去,这是留给读者想象的内容了。这首小诗十分通俗,明白如话,虽然是反映农民辛苦的,但它是通过耕作情形的具体而又细致的描驽来表现的,它取的是一位农民最平常的一个劳动镜头。风雨里,半夜就去耕作,像牛一样出力,全诗语言清新明快,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动乱年代,地方水利失修,农民靠“天”吃饭的这一事实,也是封建社会里的中国农民的劳动生活写照。[2]
这首诗纯用白描,立意新颖,语言通俗流畅,仅短短二十个字,就准确地描绘了农夫披蓑夜耕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对农夫苦难生活的满腔同情,具有一定的现实性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毛毛
- 2021-11-25 21:26
《田上》(作者:唐代崔道融)
原文:
雨足高田白,
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
东方殊未明。
译文
雨下得太大了,连高处的田地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水。农夫披着草衣半夜就去耕地了。人和牛累得筋疲力尽,可是东方的天竟还没有亮。
体会:此诗写农民天还没有亮便冒雨耕田写出了人们从事劳作的艰辛。诗的开头写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场大雨,为下文农民夜半抢耕做好铺垫。后两句用“力俱尽”与“殊未明”作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全诗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动乱年代,地方水利失修,农民靠“天”吃饭的事实。
原文:
雨足高田白,
披蓑半夜耕。
人牛力俱尽,
东方殊未明。
译文
雨下得太大了,连高处的田地里都是白茫茫的一片水。农夫披着草衣半夜就去耕地了。人和牛累得筋疲力尽,可是东方的天竟还没有亮。
体会:此诗写农民天还没有亮便冒雨耕田写出了人们从事劳作的艰辛。诗的开头写久旱逢甘霖,夜里下了一场大雨,为下文农民夜半抢耕做好铺垫。后两句用“力俱尽”与“殊未明”作鲜明的对比,反映了农民早出晚归、不知疲倦的辛苦劳动生活。全诗形象地揭示了在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动乱年代,地方水利失修,农民靠“天”吃饭的事实。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