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论的理论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4 22:24
- 提问者网友:我没有何以琛的痴心不悔
- 2021-11-14 14:31
数论的理论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空山清雨
- 2021-11-14 15:23
根据传统说法,数论的创始人是迦毗罗仙人(因此又被称为“迦毗罗论”)。但是,没有任何可靠的证据能证明这一点。数论的核心思想是,宇宙由两大本原组成:补卢沙(最高精神)和原质(原初物质)。补卢沙,或称为神我,也就是梨俱吠陀中著名的《原人歌》里的原人。原人歌中说原人是宇宙的本原,但众天神(提婆)却用他作了祭祀的牺牲,于是从他的躯体产生世间万物(尤其是四个种姓)。这实际上是反映了祭祀万能的思想。原质,按数论的观点,由所谓“三德”组成。三德分别是萨埵(喜),罗阇(忧)和答磨(暗)。根据《瑜伽胜论》,三德具有互相矛盾(或制约)的属性。“萨埵”倾向于探究事物的本原,“罗阇”倾向于运动、贪婪和嗔怒,“答磨”倾向于惰性和不敏感。
一切事物都是原质在三德的作用下产生的。数论哲学又进一步把事物归类为“二十五谛”。二十五谛分别为:原质(或称为非显)、觉(菩提)、我慢、眼、耳、鼻、舌、皮肤(以上五种合称为五知根)、手、口、足、生殖器、排泄器官(以上五种合称为五作根;五知根与五作根又合称为十根)、心、声、色、香、味、触(以上五种合称为五根境)、地、水、火、风、以太(以上五种合称为五大)、补卢沙(神我)。数论哲学认为,补卢沙是不动的,原质是运动的。人不是能动者,而只是原质的三种基本属性即三德的互相作用与活动的投影。三德就是包围“我”(个体灵魂)的束缚物,只有摆脱三德,才能实现解脱。但是因为人不是能动的,数论主张舍弃有为,专注于自我,通过认识自己的方法从三德中解脱出来。
早期数论(或称为“史诗数论”)与上面介绍的古典数论有所不同。两者都属于二元论,且术语和概念大多是一致的。不过早期数论接近于无神论,认为原质就是物质世界的根源;物质世界不依赖于补卢沙(宇宙精神)而单独存在,在三德的作用下是运动变化的,并且否定有可以脱离肉体的灵魂。但是后来它受到了吠檀多派哲学的严重影响,逐渐失去了这种特点。薄伽梵歌中引用的众多数论派观点实际上属于早期数论。
数论派最重要的经典是《数论颂》与《数论经》。前者是现存最古老的数论派文献,其中文译本名为《金七十论》,系数论破斥佛教的论书。据说此书(至少其偈颂部分)的作者是数论派学者自在黑。
一切事物都是原质在三德的作用下产生的。数论哲学又进一步把事物归类为“二十五谛”。二十五谛分别为:原质(或称为非显)、觉(菩提)、我慢、眼、耳、鼻、舌、皮肤(以上五种合称为五知根)、手、口、足、生殖器、排泄器官(以上五种合称为五作根;五知根与五作根又合称为十根)、心、声、色、香、味、触(以上五种合称为五根境)、地、水、火、风、以太(以上五种合称为五大)、补卢沙(神我)。数论哲学认为,补卢沙是不动的,原质是运动的。人不是能动者,而只是原质的三种基本属性即三德的互相作用与活动的投影。三德就是包围“我”(个体灵魂)的束缚物,只有摆脱三德,才能实现解脱。但是因为人不是能动的,数论主张舍弃有为,专注于自我,通过认识自己的方法从三德中解脱出来。
早期数论(或称为“史诗数论”)与上面介绍的古典数论有所不同。两者都属于二元论,且术语和概念大多是一致的。不过早期数论接近于无神论,认为原质就是物质世界的根源;物质世界不依赖于补卢沙(宇宙精神)而单独存在,在三德的作用下是运动变化的,并且否定有可以脱离肉体的灵魂。但是后来它受到了吠檀多派哲学的严重影响,逐渐失去了这种特点。薄伽梵歌中引用的众多数论派观点实际上属于早期数论。
数论派最重要的经典是《数论颂》与《数论经》。前者是现存最古老的数论派文献,其中文译本名为《金七十论》,系数论破斥佛教的论书。据说此书(至少其偈颂部分)的作者是数论派学者自在黑。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