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折蛇行】斗折蛇行是什么句式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3 00:10
- 提问者网友:骨子里的高雅
- 2021-02-02 12:13
【斗折蛇行】斗折蛇行是什么句式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煞尾
- 2021-02-02 12:23
【答案】 如果我没记错的话这应该是柳宗元《小石潭记》中的句子,此句应该是省略句,下面是常见的句式,可以多看看.
一、【 判断句】
判断句常用语言标志为:“……者也”、“……者,……也”、“……,……也”、“乃”、“为”等等.者,助词,与前面的词语或短语构成名词性短语,如“……的人(或东西)”;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可译为“了”,或可不译.
1、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3、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4、 夫战,勇气也.(同上)
5、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6、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二、【 倒装句】
1、 主谓倒装.往往是为了强调谓语.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 宾语前置.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否定句,宾语如果是代词,常常前置谓语,以突出和强调宾语.如: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二是疑问句,宾语如果是代词,也常常前置,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宋何罪之有?(《公输》)
3、 介宾倒装.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宾语“谁”放在介词“与”之前.应为“吾与谁归?
4、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是状语必须放在谓语之前以修饰谓语,但文言文常常倒装,将状语放置在谓语的后面,以强调状语.
如:祭以尉首.(《陈涉世家》)状语“以尉首”放在谓语“祭”的前边,应为“以尉首祭”.
5、 定语后置.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定语都是放在主语、宾语中心语的前边起限制或修饰作用.但在文言文中常常倒装,将定语放在主语、宾语中心语的后边.
如: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定语“五(个)”和“八(扇)”分别在宾语中心语“人”和“窗”的前边了.应为“为五人,为八窗.”
三、【省略句、
省略句有多种情况.
1、 省主语.如:
(1)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在句首省略了主语“渔人”.
(2)见渔人,乃大惊.(同上)
在句首省略了主语“此中人(或桃花源中人)”.
2、 省谓语.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再”与“三”的后边省略了一个主语“鼓”字;“衰”和“竭”的前边省略了一个主语“气”字.
3、 省宾语.如:
(1)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在“问”的后边省略了宾语“渔人”.
(2)使与台齐.(《童年记趣》)
在“使”的后边省略了宾语“之”.
4、 省介词“于”.如:
(1) 场主积薪其中.(《狼》)在“积薪”的后边省略了介词“于”.
(2)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四、【被动句】
被动句常用语言标志是“为……所……”,可译为“被……所……”.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还有一个是“帝感其诚.”(《愚公移山》)“感”字活用而造成被动.
一、【 判断句】
判断句常用语言标志为:“……者也”、“……者,……也”、“……,……也”、“乃”、“为”等等.者,助词,与前面的词语或短语构成名词性短语,如“……的人(或东西)”;也,语气助词,表示判断,可译为“了”,或可不译.
1、 莲,花之君子者也.(《爱莲说》)
2、 陈胜者,阳城人也.(《陈涉世家》)
3、 忠之属也.(《曹刿论战》)
4、 夫战,勇气也.(同上)
5、 当立者乃公子扶苏.(《陈涉世家》)
6、 中峨冠而多髯者为东坡.(《核舟记》)
二、【 倒装句】
1、 主谓倒装.往往是为了强调谓语.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2、 宾语前置.这有两种情况,一是否定句,宾语如果是代词,常常前置谓语,以突出和强调宾语.如:而城居者未之知也.(《满井游记》)二是疑问句,宾语如果是代词,也常常前置,以突出强调宾语.如:宋何罪之有?(《公输》)
3、 介宾倒装.吾谁与归?(《岳阳楼记》)宾语“谁”放在介词“与”之前.应为“吾与谁归?
4、 状语后置.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是状语必须放在谓语之前以修饰谓语,但文言文常常倒装,将状语放置在谓语的后面,以强调状语.
如:祭以尉首.(《陈涉世家》)状语“以尉首”放在谓语“祭”的前边,应为“以尉首祭”.
5、 定语后置.按现代汉语的语法规则,定语都是放在主语、宾语中心语的前边起限制或修饰作用.但在文言文中常常倒装,将定语放在主语、宾语中心语的后边.
如:为人五、为窗八.(《核舟记》)定语“五(个)”和“八(扇)”分别在宾语中心语“人”和“窗”的前边了.应为“为五人,为八窗.”
三、【省略句、
省略句有多种情况.
1、 省主语.如:
(1)便舍船,从口入.(《桃花源记》)
在句首省略了主语“渔人”.
(2)见渔人,乃大惊.(同上)
在句首省略了主语“此中人(或桃花源中人)”.
2、 省谓语.如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曹刿论战》)“再”与“三”的后边省略了一个主语“鼓”字;“衰”和“竭”的前边省略了一个主语“气”字.
3、 省宾语.如:
(1)问所从来.(《桃花源记》)
在“问”的后边省略了宾语“渔人”.
(2)使与台齐.(《童年记趣》)
在“使”的后边省略了宾语“之”.
4、 省介词“于”.如:
(1) 场主积薪其中.(《狼》)在“积薪”的后边省略了介词“于”.
(2) 然足下卜之鬼乎?(《陈涉世家》)
四、【被动句】
被动句常用语言标志是“为……所……”,可译为“被……所……”.如:“其印为予群从所得.”(《活板》)
还有一个是“帝感其诚.”(《愚公移山》)“感”字活用而造成被动.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鱼忧
- 2021-02-02 13:37
我明天再问问老师,叫他解释下这个问题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