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 命 的 路 鲁 迅
想到人类的灭亡是一件大寂寞大悲哀的事;然而若干人们的灭亡,却并非寂寞悲哀的事。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 自然赋予人们的不调和还很多,人们自己萎缩堕落的也还很多,然而生命决不因此回头,无论什么黑暗来防范思潮,什么悲惨来袭击社会,什么罪恶来亵渎人道,人类的渴仰完全的潜力,总是踏了这些铁蒺藜向前进。 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该永远有路。 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乐天的。 昨天,我对我的朋友L说:“一个死人,在死者自身和他的眷属是悲惨的事,但在一村一镇的人看起来不算什么;就是一省一国一种......” L很不高兴,说:“这是Natur(自然)的话,不是人们的话,你应该小心些。” 我想,他的话也不错。
大家帮我赏析赏析啊 全部文章的深意 以及这句话 “ 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 ”的理解 谢谢大家
“生命的路是进步的,总是沿着无限的精神三角形的斜面向上走,什么都阻止他不得……生命不怕死,在死的面前笑着跳着,跨过了灭亡的人们向前进 ”的理解:
他还因此确认了“若干人们的灭亡,却并非寂寞悲哀的事”④,人的生和死在进化的“索子”上变成了有各自意义与价值的行为,“生”要欢天喜地,“死”也应该欢天喜地。循着这样一种进化论的理论逻辑,鲁迅甚至得出了如下结论:“若以人类为着眼点,则中国若改良,固足为人类进步之验(以如此国尚能改良故);若其灭亡,亦是人类向上之验,缘如此国人竟不能生存,正是人类进步之故也。”⑤“死亡”在鲁迅的进化论思路里找到了合乎理论逻辑的目的、理由和意义,与“生命”一样是对某种更高更根本之存在的完成,并负有同样的使命。美国精神分析学家诺尔曼·布朗有一个见解可以从心理学方面加深我们对这个特点的理解,他说:“对死亡的肯定就只有那些生命本能足够强大,因而能正视生与死的统一,并将其视为生命本能努力加以追求的未来完美状态的人才能做得到。”⑥在进化论思路里的“生”与“死”的矛盾统一还使鲁迅更清楚地看到了民族国家的生存危机,并遵循着进化论式的历史理性精神,自觉地肩负起这个痛苦又艰难的拯救使命,即鲁迅所谓的“肩住黑暗的闸门”和“完结四千年旧账”。
引自 http://www.studa.net/dangdai/090703/15471466-2.html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该永远有路。” 的理解: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该永远有路。人类总不会寂寞,因为生命是进步的,是乐天的。”这才是鲁迅对生命的路的真正的理解。长期以来,我们很少完整地引述鲁迅的这些话。现在,我们重新读了。我们应该更容易领会孙福熙在《鲁迅·艺术家》(1937年1 月长沙《潇湘涟漪》2卷10 期)上对《故乡》的一段意味深长的评论:“大家都知道,先生完全描写社会的阴暗一方面,但他的阴暗中都用美丽的色彩,比他人的光明还要美丽,这美丽使人要看,爱看,看了倾向到光明一方面去,《故乡》一篇与《野草》中最为显著,其他处处如此。这是艺术的使命,也就是鲁迅先生艺术产生伟大功绩的原因。”
引自 http://blog.sina.com.cn/s/blog_4adca3db0100085s.html
“以前早有路了,以后也该永远有路。” 的理解:
这是我自己的理解了,说实话,尽管极爱鲁迅,但他的文我读不大懂,因为人生阅历不足且在不断变动吧。
生命是不断延续着的,生命的精神也在不断延续着,对于人类来说,生命的延续,是在不断探索中进步的。这个过程中,有罪恶,有堕落,但他的总曲线是进步的。
嗯,我就能看懂这些了……希望可以对LZ有所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