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如:现在人的生日为1868年8月25日
唐朝的人是怎么记录自己的生日呢,是用什么方法,怎么书写的,
《旧唐书·本纪第八·玄宗上》:“开元十七年(729年)八月癸亥,上以降诞日,宴百僚于花萼楼下。百僚表请以每年八月五日为千秋节,王公以下献金镜及承露囊,天下诸州咸令宴乐,休假三日,仍编为令。从之。”
公元729年,唐玄宗过生日,皇上在花萼楼请百官大吃大喝。百官上表建议把每年的八月五日――玄宗降诞日作为“千秋节”,群臣进万寿酒,献金镜绶带和以丝织成的承露囊。举国欢庆,还放三天假。
《旧唐书·本纪第九·玄宗下》:“天宝七载(748年)秋八月己亥朔,改千秋节为天长节。”意为人寿比天长,千秋无限期。
据北宋·王钦若等编的《册府元龟》,当时上书提出这一建议的是尚书左丞相源乾曜和右丞相张说,他们在上表中已经列出了千秋节的活动内容。
关于千秋节的活动,唐诗中有多处提及。
李隆基有《千秋节宴》(卷3_48),据《旧唐书·玄宗纪》,这首诗写于开元十八年(730年)八月五日。李隆基还有两首《千秋节赐群臣镜》(卷3_26和57),提到金镜和承露囊。
张祜《杂曲歌辞·千秋乐》(卷27_42):“八月平时花萼楼,万方同乐奏千秋。倾城人看长竿出,一伎初成赵解愁。”赵解愁是以表演竿技著名的伎人。这首诗写了千秋节时在花萼楼为玄宗庆祝生日的情景。
张说有《杂曲歌辞·舞马千秋万岁乐府词》(卷28_71)和《奉和圣制千秋节宴应制》(卷88_17);杜甫有《千秋节有感二首》(卷233_23),都是写千秋节的盛况。
顾况有《八月五日歌》(卷265_19):“八月五日佳气新,昭成太后生圣人。”
王建《楼前》(卷301_91):“天宝年前勤政楼,每年三日作千秋。飞龙老马曾教舞,闻著音声总举头。”提到马舞表演。
千秋节以三日为庆,可见其盛。《唐会要》:“千秋节咸令宴乐,休假三日。”
舒元舆《八月五日中部官舍读唐历天宝已来追怆故事》(卷489_1):“八月日之五,开卷忽感激。正当天宝末,抚事坐追惜。”
杜牧《华清宫三十韵》(卷521_1):“歌吹千秋节,楼台八月凉。”
杜牧《过勤政楼》(卷521_8):“千秋令节名空在,承露丝囊世已无。唯有紫苔偏得意,年年因雨上金铺。”也提到承露囊。金铺,铜制门饰,用以衔环,上作兽头或其它形状。物是人非,盛景不再。
郑嵎《津阳门诗》(卷567_1):“千秋御节在八月,会同万国朝华夷。花萼楼南大合乐,八音九奏鸾来仪。”
唐玄宗的儿子肃宗的生日(九月三日)名为“天成地平节”,或称“地平节”,表示在太上皇的天长节之下,节日庆典是在这一天于三大殿置道场。
宪宗生日起初称为“降诞节”,后在武宗时追改为“降圣节”;文宗生日名为“庆成节”;武宗生日名为“庆阳节”;宣宗生日名为“寿昌节”;懿宗生日名为“延庆节”;僖宗生日名为“应天节”;昭宗生日名为“嘉会节”;哀帝生日名为“乾和节”。
中宗李显时还没有把皇帝生日确定为诞节,当时宫中宴饮庆贺是少不了的,而且宴饮时君臣效柏梁体联句。有《十月诞辰内殿宴群臣效柏梁体联句》(卷2_13),参与者有李显、李峤、宗楚客、刘宪、崔湜、郑愔、赵彦昭、李适、苏颋、卢藏用、李乂、马怀素、薛稷、宋之问、陆景初、上官婕妤。
李峤还有一首《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卷58_1):“今日宜孙庆,还参祝寿篇。”唐中宗过生日那天正赶上长宁公主满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