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时的人为什么要在墓中埋下大量的陶俑
答案:3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14 15:22
- 提问者网友:欲劫无渡
- 2021-01-14 00:39
古时的人为什么要在墓中埋下大量的陶俑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神鬼未生
- 2021-01-14 01:08
陶俑是殉葬品,谈到殉葬就要提一下“人殉”。
古代人们认为,人生命结束后,灵魂不灭,活在另一个空间,那么为了表示活着的人对这个死去的人的尊敬与爱,就是把这个人生前喜欢的事物都陪葬掉,以便这个亡人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使用,在众多陪葬品中,人殉就是最高规格的陪葬品,同理,就是把死人生前比较亲密的人,或习惯的仆从一同下葬。
中国历史的人殉从夏商周的奴隶时代开始,一直连绵到西汉王朝,才逐步被名义上废黜,之后偶有帝王贵胄还零星有。
而废黜人殉后,陶俑就是曾经的替代品。
所以,陶俑是文明进步的体现。
古代人们认为,人生命结束后,灵魂不灭,活在另一个空间,那么为了表示活着的人对这个死去的人的尊敬与爱,就是把这个人生前喜欢的事物都陪葬掉,以便这个亡人在另一个世界继续使用,在众多陪葬品中,人殉就是最高规格的陪葬品,同理,就是把死人生前比较亲密的人,或习惯的仆从一同下葬。
中国历史的人殉从夏商周的奴隶时代开始,一直连绵到西汉王朝,才逐步被名义上废黜,之后偶有帝王贵胄还零星有。
而废黜人殉后,陶俑就是曾经的替代品。
所以,陶俑是文明进步的体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第四晚心情
- 2021-01-14 02:05
古人视死如视生,古人认为可以把生前的东西带入另一个世界,希望自己死后,在另一个世界里仍然过着像生前一样的日子
- 2楼网友:骨子里都是戏
- 2021-01-14 01:44
陶俑产生于中国古代“事死如事生”丧葬理念的温床。最早的俑见于安阳殷墟商代王室墓中与人殉一同发现的双手绑缚的奴隶俑。至春秋战国时期,社会的进步导致了人殉时代的终结,代替人殉旧俗的随葬俑兴盛起来 。这一时期的文献《孟子》、《礼记》也首次出现了关于俑的明确记载。
中国古代各类俑中陶俑数量最多,另外俑质也偶用木、石、瓷、铜、银等材料。俑的分类及名称尚无定制,殆有依其身份、依其姿势与持物、依其族属而定名数种。
流行
中国的俑发轫于商,至东周时代渐趋流行。在山西长子县春秋晚期晋国墓中发现的 4件木俑仍与人殉同存,这正是人殉没落、以俑代替活人随葬之风初兴的特征。至战国,湖南、湖北、河南楚墓中流行木俑,多为侍卫桶和女侍俑。北方诸国多为乐舞俑,而且多用陶塑,模制未见。
20世纪70年代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发现大规模兵马俑群。陶俑总数可达7000之巨。这是摹拟的千古一帝的送葬军阵。其数量庞大、形体壮硕、气势慑人,是申中国古代陶塑芝术的空前之举。最近,在紧靠秦始皇陵东南侧的甲胄坑旁,又发现了跣足袒身舞蹈状的巨型秦桶。所有这些都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
发展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雕塑艺术大发展的时期,俑的种类、数量、材质、水平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关申西汉帝陵陶俑数量很大,一般高50-60厘米。或上承秦俑,模制敷彩;或沿袭楚风,裸塑着衣。侯王墓中,除武装士兵俑外,家内奴婢和伎乐俑也占很大比例。型体略小于帝陵之制。低级官吏和地主墓中也有放置俑的,俑的构成主要是家内奴婢。西汉南方常见木俑,楚制依旧。而山东地区陶俑也继承了战国齐地古拙的传统。东汉伴随 着庄园豪强的发展 ,与场景模型配置的小型陶俑多了起来,而且造型更为生动传神。其中河南的乐舞百戏、武装部曲俑;四川的劳作、说唱俑;广东的陶船及船夫俑;甘肃武威的铜车马仪仗俑代表着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
鼎盛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由于社会的动荡与破坏,俑的制作也陷入低谷。其中西晋之时,俑的组合形成一定模式,约可分为镇墓俑、出行仪仗俑,侍仆舞乐俑、窟厨捅四类。南朝的俑,承袭了西晋的传统,而北方由于少数民族的人主,出现了极具时代特征的甲骑具装俑。
隋唐时期伴随着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俑的芝术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文官俑、武士俑、仕女俑、牵驼俑、牵马俑、骑俑、戏弄俑、胡俑成为这一时代的常见种类。尤以色彩斑斓、奇伟多姿的三彩俑凝铸雄浑富丽的盛唐之音,堪称中国古俑的压卷之作。
绝迹
及至五代,俑风大变,镇墓压胜的神怪诵受到重视。宋代以后,葬俗转易,尤其是焚烧纸明器在丧葬中的盛行,俑的使用骤减,至清初遂告绝迹。陶俑的历程虽已结束,但它在中国雕塑史上涂抹的瑰丽色彩却如史诗般成永恒。
中国古代各类俑中陶俑数量最多,另外俑质也偶用木、石、瓷、铜、银等材料。俑的分类及名称尚无定制,殆有依其身份、依其姿势与持物、依其族属而定名数种。
流行
中国的俑发轫于商,至东周时代渐趋流行。在山西长子县春秋晚期晋国墓中发现的 4件木俑仍与人殉同存,这正是人殉没落、以俑代替活人随葬之风初兴的特征。至战国,湖南、湖北、河南楚墓中流行木俑,多为侍卫桶和女侍俑。北方诸国多为乐舞俑,而且多用陶塑,模制未见。
20世纪70年代陕西临潼秦始皇陵东侧发现大规模兵马俑群。陶俑总数可达7000之巨。这是摹拟的千古一帝的送葬军阵。其数量庞大、形体壮硕、气势慑人,是申中国古代陶塑芝术的空前之举。最近,在紧靠秦始皇陵东南侧的甲胄坑旁,又发现了跣足袒身舞蹈状的巨型秦桶。所有这些都使人们不得不重新审视中国古代雕塑的历史。
发展
汉代是中国历史上雕塑艺术大发展的时期,俑的种类、数量、材质、水平等都达到了新的高度。关申西汉帝陵陶俑数量很大,一般高50-60厘米。或上承秦俑,模制敷彩;或沿袭楚风,裸塑着衣。侯王墓中,除武装士兵俑外,家内奴婢和伎乐俑也占很大比例。型体略小于帝陵之制。低级官吏和地主墓中也有放置俑的,俑的构成主要是家内奴婢。西汉南方常见木俑,楚制依旧。而山东地区陶俑也继承了战国齐地古拙的传统。东汉伴随 着庄园豪强的发展 ,与场景模型配置的小型陶俑多了起来,而且造型更为生动传神。其中河南的乐舞百戏、武装部曲俑;四川的劳作、说唱俑;广东的陶船及船夫俑;甘肃武威的铜车马仪仗俑代表着这一时期的最高水平。
鼎盛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由于社会的动荡与破坏,俑的制作也陷入低谷。其中西晋之时,俑的组合形成一定模式,约可分为镇墓俑、出行仪仗俑,侍仆舞乐俑、窟厨捅四类。南朝的俑,承袭了西晋的传统,而北方由于少数民族的人主,出现了极具时代特征的甲骑具装俑。
隋唐时期伴随着社会的安定与繁荣,俑的芝术又迎来了一个新的高峰。文官俑、武士俑、仕女俑、牵驼俑、牵马俑、骑俑、戏弄俑、胡俑成为这一时代的常见种类。尤以色彩斑斓、奇伟多姿的三彩俑凝铸雄浑富丽的盛唐之音,堪称中国古俑的压卷之作。
绝迹
及至五代,俑风大变,镇墓压胜的神怪诵受到重视。宋代以后,葬俗转易,尤其是焚烧纸明器在丧葬中的盛行,俑的使用骤减,至清初遂告绝迹。陶俑的历程虽已结束,但它在中国雕塑史上涂抹的瑰丽色彩却如史诗般成永恒。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