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急急!
求 :
是天圆地方说更早 、还是浑天说更早呢?
快快快!急得很!高悬赏,没人回答就关闭问题了哦!~~
我先致谢!
xxx
中国古代有“天圆地方”之说,最早见于《大戴礼记•曾子天圆篇》;曾参回答单居离之问,曰:“天道曰圆,地道曰方;如诚天圆而地方,则是四角之不掩也。”卢辩为之注解曰:“道曰方圆耳,非形也。”
张舜徽先生《周秦道论发微》(中华书局1982年)引用《大戴礼记》中这条记载,认为这是阐发“君人南面之术”即统治术;要求人君执“天道”而圆转,臣下执“地道”宜方正也。
我看还是应该从古人对于自然科学的考察和研究这一方面来理解。《晋书•天文志》记载:“古言天者有三家,一曰盖天,二曰宣夜,三曰浑天”;“天圆地方”应该即所谓“天圆如张盖,地方如棋局”,属于“盖天说”,相传是上古庖牺氏即伏羲所创,周公从殷商传承下来的。单居离拿这个“天圆地方”之说来向曾参质疑,曾参回答说,“天地的道理叫做圆和方(不是指它们的形状),如果说形状果然是天圆而地方,那么,大地的四个角就不能掩盖了吧。” 伏羲到殷商时代所说的“天圆地方”,究竟是指“道”还是指“形”,文献无征,我们不能确知;但是曾子这里所说的“天道曰圆,地道曰方”,除了张舜徽先生的理解外,我认为还可以理解为:天道圆者,天象运转循环的轨迹呈现为球面圆形,观天度量宜采用球面圆形的计算方法;推广到今天还可以说,这也似乎暗合于爱因斯坦相对论的时空弯曲理论?地道方者,人在地上尤其是平原地区,看到的总是平面,可以分出四方八面的方向;测量、绘画大地,总是用平面几何。田地可以划分为一方一方,后来“黄巾起义”还把他们组织发动起来的“道众”按地域划分为“三十六方”呢。这也就是说,春秋末期的曾子,已经不认为大地的形状就是四四方方好像棋局一样了。
春秋战国时传下来这个“天圆地方”初步的“盖天说”,到西汉时成书的《周髀算经》,经过曾子等学者的解说,就已经进步为“天似盖笠,地法覆盘”,认为天是好像斗笠那样半圆形的,覆盖着倒放的盘子那样拱形的大地;日月星辰附着天而移转,不能转到地的下面去,等等。
而东汉的张衡继承“浑天说”,制作出“浑天仪”,他的《浑天仪图注》成为了“浑天说”的代表:“浑天如鸡子,天体圆如弹丸,地如鸡中黄,孤居于内,天大而地小;天表里有水,天之包地,犹壳之裹黄。天地各乘气而立,载水而浮”;他还指出天体每天绕地旋转一周,总是半浮于地平之上,半隐于地平之下,等等。作为古人对于直观现象的猜想,也颇有创意呢。
东汉前期的郄萌,则系统地总结和明确地表述了“宣夜说”:他指出,“天了无质,仰而瞻之,高远无极”;他用人们日常生活得知的经验,论证人眼所及的浑圆蓝天,其实并没有浑圆的边界和苍苍的颜色;他指出:“眼瞀精绝,故苍苍然也;譬如旁望远道之黄山而皆青,俯察千仞之深谷而窈黑,夫青非真色,而黑非有体也”。他用日月五星的运动“迟疾任情”的特性,进一步论证不存在一个“固体”的天球,从而打破了有形质的天的概念。他还指出“日月众星,自然浮生虚空之中,其行其止皆须气焉”(参见《晋书•天文志》)。这位郄萌真了不起;他那时代并没有能够如今天似的观测宇宙,他仅凭日常的观察和推理,进行思辨性的论述,提出的宇宙图式,竟与今天的实际观测结果相符!
我国古人的天文学成就,水平之高,科技史上都有所记载;像距今六千年以前的“仰韶文化”,河南濮阳西水坡45号墓葬,用蚌壳堆塑龙、虎和“北斗”形象陪葬,可以说是我国最早的天文学之谜吧。就是到宋代,我国天文学也还存在未解之谜。
南宋辛弃疾词《木兰花慢》,“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近代有名人说这是辛弃疾“猜测到了大地是个球体,是地球”。辛弃疾此说,可能是根据“盖天说”的“地法覆盘”,或者“浑天说”的“地如鸡中黄”,加以想象而来;即使全属他的猜测想象,也主要是文学成就,没有人能够凭此去和他作天文学上的较真。
北宋沈括(公元1031—1095年)撰《梦溪笔谈》,其中的“象数一”,谈到日蚀和月蚀(日食、月食)的情形以及所以“蚀”的道理,这可以说是他“提举司天监”,掌握了历朝长期观测积累而得的经验知识;但是他谈到“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耳”,这种天文学知识,可就令我惊讶佩服极了。还有与沈括同时的程颢、程颐,也说:“天地日月一般,月受日光而日不为之亏,然月之光乃日之光也”(《二程遗书》卷十一);哲学家而接受自然科学方面的最新知识,不错。
南宋洪迈(公元1123—1202年)撰《容斋随笔》,其中“五笔•卷二”《月非望而食》,记载“太史局官刘孝荣”的话,也说“月本无光,受日为明”,这可能是继承了北宋司天监沈括等人的知识。可是,沈括等人的这一知识,又从何而来呢?
我国宋朝以前的典籍,我孤陋寡闻,没有看到过“月本无光,犹银丸,日耀之乃光”这一类记载,现在的科学史书籍也没看见过有这方面的记录。宋朝也还没有人登上月球呀。那么,沈括等人的这一知识,要么是自己在观测天象知识的基础上推理而得,要么是来自于西方天文学家。
凭借什么样的逻辑基础,怎么推理出来这项知识的呢?
或者,西方天文学什么时候、怎样达到如此高水平,这一知识由谁、怎么传送到中国宋朝来的呢?
这些都还有待搜考史籍,用心研究呢。
“盖天说”是我国古代最早的宇宙结构学说。这一学说认为,天是圆形的,像一把张开的大伞覆盖在地上;地是方形的,像一个棋盘,日月星辰则像爬虫一样过往天空,因此这一学说又被称为“天圆地方说”。
东汉时,著名的天文学家张衡提出了完整的“浑天说”思想,才使人们对这个问题的认识前进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