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保证教育公平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08 19:39
- 提问者网友:美人性情
- 2021-02-08 12:37
如何保证教育公平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人類模型
- 2021-02-08 13:44
问题一:(1)结合上述热议,谈谈如何从制度上保证教育公平。 从教育实践主体来看,教育公平可分为学生公平与教师公平。学生公平是指对待和评价学生公平与否的问题;而教师公平则是指对待和评价教师公平与否的问题。
从教育活动过程来看,可分为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上的公平是指每个人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均有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过程公平是指教育在主客观两个方面以平等为基础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人。结果公平即教育质量平等。
从教育公平的结果是根据一定的公平原则进行操作而产生的这一角度来看,教育公平可分为原则的公平、操作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教育公平原则是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条件,操作的公平需要把操作的步骤合理化,固定下来,形成公平的程序,还需要各种形式的监督机制、监督机构及配套的技术手段,进而保障结果的公平。
从是否把教育实践的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看作存在着差异,教育公平可分为同质的教育公平和差异的教育公平。同质的教育公平是指忽略人人之间的差异,用同一的教育公平原则指导实际的教育活动。而差异的教育公平认为每个人都是各不相同的。
从实存与观念的角度来看,以上我们所谈的都是实存公平,除此之外,教育公平还有一种观念层次的公平,它是对实存公平的一种主观反映,是对实存公平的一种价值判断,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公平感,即对公平问题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问题二:如何保障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点.当前要在以下几件事上下功夫.首先,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造薄弱学校,尽快使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其次,着力解决“择校热”问题.加快缩小校际差距,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要加强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有条件的城区和农村可以逐步探索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创新教师补充和退出机制.三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要重点建设好劳务输出大省和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要.同时,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和监护网络,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促进教育公平要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作为根本措施.当前,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在义务教育阶段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快缩小区域差距.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是共享优质资源的最好载体,是促进教育公平成本较低、便捷高效的途径.要以建设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为重要抓手,整合互联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网络信息资源,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建设.
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两点:促进教育公平关键是通过抬高底部来缩小差距,不能搞不讲效率和特色的绝对平均,更不能“削峰填谷”,不能把学校办成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否则表面看实现了公平,但学校却失去了特色,不注重内涵,导致整体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下降.另外,促进公平不能急于求成,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特别是许多政策思路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具体问题和障碍,需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使教育公平的步伐迈得更扎实更稳妥.问题三:美国如何保证教育公平 美国政府是如何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
——教育政策工具的视角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基础教育的干预力度,尤其在保障教育公平问题上,运用了宣传、资助、命令和直接提供服务等多种政策工具。但这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对此进行分析,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美国政府,教育公平,教育政策,政策工具
教育政策工具是政府赖以推行政策的方法或手段。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要选择合适的手段。对于教育政策手段的选择可能引发的争议不亚于教育政策本身的选择。历史上,美国政府对教育的作用微乎其微。二战后,政府干预基础教育的趋势日渐增强,尤其在如何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上更是如此。本文着重探讨美国解决教育公平的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以期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政府在追求教育公平中的角色变迁
尽管有研究指出,美国政府对教育的干预可以追溯到1787年的《西北法案》(Northwest Ordinance of 1787),但政府真正大规模干预教育还是在二战后。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是联邦政府一百年来第一个资助教育的重大法案。虽然1954年最高法院从法律上废止了“隔离但平等”的政策,向教育公平迈进了一大步,但实际的种族隔离仍然广泛存在,随着60年代:民权运动的广泛开展,教育公平再次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1964年的《民权法案》确定了教育机会均等项目,国会给予公立学校特别援助以废除种族隔离。1965年国会通过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ESEA)更是一个历史牲的突破,政府对处境不利学生进行额外资助。此后,每五年重新认可一次,到目前已经进行了八次,产生了深远影响。1975年又颁布了《残疾儿童教育法》,政府提供专门资金帮助各州和学区的残疾儿童。198t年《教育巩固和促进法》的第一条款又替代了《初等和中等教育法》的第一条款,并对政府拨款做了修订,其要旨仍然是缩小贫穷和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学生间的差距。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CLB)是对该法案的最新认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其间虽有些许变动,但致力于解决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价值追求却始终未变。其发展的大致脉络是:
1.从追求机会平等到追求结果平等
教育公平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机会平等,即人人都有机会接受平等的教育;一个是过程平等,即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一个是结果平等,即最终的教育结果应当体现出平等。从美国政府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看,政府首先强调的是机会平等,即从法律上规定任何人不得因其种族、肤色或原国籍而受歧视。如1964年的《民权法案》的第六条及附属条款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原国籍而在任何受到政府财政资助的教育计划中受到歧视。ESEA也强调了处境不利孩子的教育机会权利以及政府帮助他们行使这些权利,保障处境不利学生的同等人学机会。在NCLD法案中,更加强调教育结果的平等,其重要举措之一是通过测验和问责让学校和不同群体学生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惩罚差学校,奖励好学校,给予处境不利学生以更多选择学校的机会。
2.从关注少数人群到关注所有人群
从ESEA的资助对象看,主要资助的是处境不利人群,包括中心城区儿童、黑人、穷人等等,资助年家庭收入少于2000美元的孩子,也就是说,此法案针对的是特殊的贫困群体和学生。后来又陆续颁发了一些修正法案,把关注的对象扩大到所有有特殊需要的群体,包括英语受限的儿童、移民孩子以及本土美国儿童等。NCLB法案资助的对象包括所有在校学生,也包括所有的学校,即除了公立学校之外,对私立学校也进行资助......余下全文>>问题四:请谈谈如何实现教育机会公平? 取消万恶的户籍制度吧问题五:如何实现教育机会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对容易做到,但教育质量的公平,即让人人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则不易做到。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我的看法是:政府应树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半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都是应该完全由(如前者)或多半由(如后者)政府所提供的。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受益者虽然主要是个人,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政府是提供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较大的教育投入,教育公平无法实现。我国的教育投入一直严重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很低。尽管我国政府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世纪末要达到4%,但直到2003年,还只有3.28%。目前中央要下大决心确保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力争在2010年前后接近4.5%。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应严格按照我国《教育法》第55条的规定要求,教育投入应做到“三个增长”,即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人大要加强对同级政府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法律监督,以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
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资助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在投入导向上,教育资源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应向处于弱势的地区和人群倾斜,特别是政府应考虑逐步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全免费。此事可从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始,除已免学费外,再免杂费、教科书费,也可先从小学免起,再免初中。在农村首先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已具有现实可能性。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小学生约为0.85亿人,初中生约为0.45亿人。按人均GDP与生均财政经费比例的国际平均数算,小学生每年每生需500元,初中生每年每生需1000元,两者合计约875亿元。如从国家级贫困县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贫困县592个,农村人口1.98亿,约3000万学生,其中2000万小学生,生均500元,约需100亿元;1000万初中生,生均约1000元,也需约100亿元,两者合计约200亿元。因此,无论是875亿元,还是200亿元,从目前迅速增加的国家实力和每年5000亿元左右的教育总投入来看,只要下定了决心,都是有能力首先从农村(特别是从最急需的国家级贫困县)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的。建议按“分类承担、分步实施”的原则,尽快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对现有的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义务教育,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拨款为辅来解决;对较发达的地区,则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为辅来解决;对发达的地区,则完全由地方政府自己解决。有条件的地方,应先行一步。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政府应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部门要改变以往教育资源过于集中投向少数重点中小学和大学的局面。在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在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之间,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基础教育内部小学、初中与高中之间,高等教育内部专科、本科与研究生之间等等,都应有个合理的比例,不宜畸轻畸重。应该确保任何时候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都要高于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对于基础教育,要强调均衡化(但不是平均化),应取消重点学校制度,把工作......余下全文>>问题六: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公办学校不分重点普通,老师待遇全部一样,学校硬件配置全部一样 送上教育公平的三个层次,供参考 (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问题七:公办教育能够保障教育公平吗 社会的任何角落都无法做到绝对公平,只要制度相对比较公平,执行比较合理就很不错了。
至于你说的公办教育,同样也需要看执行的人如何,制度是好制度,如果执行基本到位,也就算是公平吧,个别不公平现象总会有一些的。问题八:怎样才能做到教育公平?让学生在一个公平的教学课堂中学习。 阳光课堂的内涵概括为六个字:公平、高效、发展。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公平。教师应在课堂上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老师爱的阳光。课堂教学,作为教育过程中一个具体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对教育公平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体现教育公平呢?
一、在教学心理上体现公平
教师的心理期待和心理暗示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本着“五个手指都不一样长”的意识,摒弃以成绩的优劣和学生个体差异(家庭、性格、表现、相貌等)有意无意所作的心理期待和暗示,改而以个性发展的均等观照每一个学生,给有着不同特长的学生以相关的特有期待和学生参与机会均等公平的心理暗示,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与教学氛围。
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公平
教学中,我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尊重学生差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开放性、可选择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公平受教育的可能。如练习题的安排应注重模仿性练习、基础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开放拓展性练习等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作业要难易适度、多少适量。
三、在课堂的动作行为上体现公平
1. 教师应该在站坐行走上给予学生一个为人师表的表率引导作用。端正、挺拔、向上、有朝气的站姿对全体学生的学习心理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的站位又直接体现着教师的公平意识;端正、优雅、稳当的坐姿,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自然、大方、协调的行走姿势则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整洁、得体、大方的衣着,合适、淡雅的打扮,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生的评价,学生的心态。这些都可以体现起码的尊重学生、尊重自己的教育公平精神。
2.教师的眼神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眉目传情心!心中有生则满眼是爱。一般来说,教师正在讲课时,眼光应延及每个学生且顾盼神飞;当教师与学生亲密接触时,教师的眼光应和蔼、亲切、且目光交融;当教师正在处于严厉批评教育学生时,教师的眼神应严厉且直视学生。
四、在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交流中体现公平
1.以学生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使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不仅注重了学生的差异性,又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2.设计多样、多层次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思维含量低的、较高的、高的多层次的问题,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程度,让全体学生平等地享有“思维权”“表达权”。
3.协调师生地位,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平等的多重对话。
五、在“有效学习时间”的调控上体现公平
表面上看,课堂时间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相同的,但是相同的时间对每个学生成长的实际意义却是不同的。整节课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受到教育的程度就高,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受到的教育程度就低。因此,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课堂常规管理等方式尽可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受到公平的教育。
六、在教学评价中上体现公平
1.要对不同学生学习活动目标进行不同的定位,应尊重学生基础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预定不同的目标,以此衡量学生的表现。
2.评价时不能只看到学生表现中好的一面,更不能只看到差的一面,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并做出主要以激励性与矫正性相结合的评价。
总之,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在人格、尊严上是绝对平等的。教师要在人格、尊严上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但人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的教育环境中人所能享有的教育资源也是不均等的,因此教育的公平又是相对的。在......余下全文>>问题九:如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第一,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今后,要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不断扩大和切实保障基本的教育机会公平。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着力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巩固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着重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在其他教育阶段,要切实落实政府在办好学前教育中的责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中,将主要面向未成年人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性普惠性教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围,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第二,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当前重点是继续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尤其是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进困难地区办学条件尽快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不断完善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使其有效全面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困难群体。
第三,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是坚持教育制度规则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教育制度规则公平对于教育公平至关重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要求,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规则程序势在必行。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重大教育政策及改革举措前,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预设规则程序征求社会意见,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各级各类学校继续做好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实施招生考试“阳光工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此外,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重申的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要求,要在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方面作出不懈努力,支持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办学体制和育人模式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这都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更好制度基础,营造更好社会氛围。问题十: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是一个和宽泛而且内涵丰富的概念,要想实现绝对的教育公平是不可能的。但尽量使教育对象感觉到公平的待遇,我认为最好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接受教育机会公平的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要保证有教无类,减小户籍等等限制。
2。实现教育水平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保证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的一致性,减小地区差。
3。接受教育后的发展机会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延伸。就是在同等情况下的个体后续要得到均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比如,留学和就业方面。
从教育活动过程来看,可分为教育起点公平、过程公平和结果公平。起点上的公平是指每个人不受性别、种族、出身、经济地位、居住环境等条件的影响,均有开始其学习生涯的机会。过程公平是指教育在主客观两个方面以平等为基础的方式对待每一个人。结果公平即教育质量平等。
从教育公平的结果是根据一定的公平原则进行操作而产生的这一角度来看,教育公平可分为原则的公平、操作的公平和结果的公平。教育公平原则是教育结果公平的前提条件,操作的公平需要把操作的步骤合理化,固定下来,形成公平的程序,还需要各种形式的监督机制、监督机构及配套的技术手段,进而保障结果的公平。
从是否把教育实践的主体(教育者和受教育者)看作存在着差异,教育公平可分为同质的教育公平和差异的教育公平。同质的教育公平是指忽略人人之间的差异,用同一的教育公平原则指导实际的教育活动。而差异的教育公平认为每个人都是各不相同的。
从实存与观念的角度来看,以上我们所谈的都是实存公平,除此之外,教育公平还有一种观念层次的公平,它是对实存公平的一种主观反映,是对实存公平的一种价值判断,主要表现为一种教育公平感,即对公平问题进行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心理感受。问题二:如何保障教育公平 促进教育公平要把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作为重点.当前要在以下几件事上下功夫.首先,推进学校标准化建设.改造薄弱学校,尽快使师资、教学仪器设备、图书、体育场地基本达标.实施好中小学校舍安全工程,实现城乡中小学校舍安全达标.要用十年左右的时间,基本完成义务教育标准化建设.其次,着力解决“择校热”问题.加快缩小校际差距,加快薄弱学校改造.实行优质普通高中和优质中等职业学校招生名额合理分配到区域内初中.义务教育阶段不得设置重点学校和重点班.要加强区域内教师资源的统筹管理和合理配置,实行县(区)域内教师、校长交流制度,有条件的城区和农村可以逐步探索教师定期交流制度.创新教师补充和退出机制.三要保障进城务工人员子女和留守儿童平等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要制定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义务教育后在当地参加升学考试的办法.要重点建设好劳务输出大省和特殊困难地区农村寄宿制学校,改善办学条件,优先满足留守儿童就学需要.同时,健全学校、家庭和社会相结合的教育和监护网络,帮助留守儿童健康成长.
促进教育公平要把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向农村、边远贫困地区和民族地区倾斜作为根本措施.当前,要在财政拨款、学校建设、教师配置等方面向农村倾斜,加快缩小城乡差距.统筹城乡教育发展,有条件的地方在义务教育阶段尽快形成城乡同标准、一体化发展的格局.要加大对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义务教育的转移支付力度,加快缩小区域差距.要以教育信息化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教育信息化是共享优质资源的最好载体,是促进教育公平成本较低、便捷高效的途径.要以建设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平台为重要抓手,整合互联网、广电网和电信网等网络信息资源,加快信息基础设施和应用体系建设.
在推进教育公平的过程中应注意把握好两点:促进教育公平关键是通过抬高底部来缩小差距,不能搞不讲效率和特色的绝对平均,更不能“削峰填谷”,不能把学校办成千篇一律,千校一面,否则表面看实现了公平,但学校却失去了特色,不注重内涵,导致整体教育质量和水平的下降.另外,促进公平不能急于求成,要进行长期艰苦的努力.特别是许多政策思路在实施过程中还会遇到具体问题和障碍,需要加强调查研究,结合实际不断完善政策措施,使教育公平的步伐迈得更扎实更稳妥.问题三:美国如何保证教育公平 美国政府是如何解决教育公平问题的
——教育政策工具的视角
摘要:20世纪50年代以来,美国政府加强了对基础教育的干预力度,尤其在保障教育公平问题上,运用了宣传、资助、命令和直接提供服务等多种政策工具。但这也引发了诸多争议。对此进行分析,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具有启发意义。
关键词:美国政府,教育公平,教育政策,政策工具
教育政策工具是政府赖以推行政策的方法或手段。在政策实施过程中,政府要选择合适的手段。对于教育政策手段的选择可能引发的争议不亚于教育政策本身的选择。历史上,美国政府对教育的作用微乎其微。二战后,政府干预基础教育的趋势日渐增强,尤其在如何解决教育公平的问题上更是如此。本文着重探讨美国解决教育公平的方式以及取得的效果,以期对我国当前基础教育改革提供借鉴。
一、政府在追求教育公平中的角色变迁
尽管有研究指出,美国政府对教育的干预可以追溯到1787年的《西北法案》(Northwest Ordinance of 1787),但政府真正大规模干预教育还是在二战后。1958年《国防教育法》的颁布是联邦政府一百年来第一个资助教育的重大法案。虽然1954年最高法院从法律上废止了“隔离但平等”的政策,向教育公平迈进了一大步,但实际的种族隔离仍然广泛存在,随着60年代:民权运动的广泛开展,教育公平再次成为教育改革的中心议题。1964年的《民权法案》确定了教育机会均等项目,国会给予公立学校特别援助以废除种族隔离。1965年国会通过的《初等和中等教育法案》(ESEA)更是一个历史牲的突破,政府对处境不利学生进行额外资助。此后,每五年重新认可一次,到目前已经进行了八次,产生了深远影响。1975年又颁布了《残疾儿童教育法》,政府提供专门资金帮助各州和学区的残疾儿童。198t年《教育巩固和促进法》的第一条款又替代了《初等和中等教育法》的第一条款,并对政府拨款做了修订,其要旨仍然是缩小贫穷和少数民族学生与其他学生间的差距。2001年《不让一个孩子掉队》(NCLB)是对该法案的最新认可。经过四十多年的发展,其间虽有些许变动,但致力于解决基础教育公平问题的价值追求却始终未变。其发展的大致脉络是:
1.从追求机会平等到追求结果平等
教育公平包括三个层面的含义:一个是机会平等,即人人都有机会接受平等的教育;一个是过程平等,即在接受教育过程中平等地享受教育资源;一个是结果平等,即最终的教育结果应当体现出平等。从美国政府在教育过程中的角色看,政府首先强调的是机会平等,即从法律上规定任何人不得因其种族、肤色或原国籍而受歧视。如1964年的《民权法案》的第六条及附属条款规定,任何人不得因种族、肤色或原国籍而在任何受到政府财政资助的教育计划中受到歧视。ESEA也强调了处境不利孩子的教育机会权利以及政府帮助他们行使这些权利,保障处境不利学生的同等人学机会。在NCLD法案中,更加强调教育结果的平等,其重要举措之一是通过测验和问责让学校和不同群体学生达到政府规定的标准,惩罚差学校,奖励好学校,给予处境不利学生以更多选择学校的机会。
2.从关注少数人群到关注所有人群
从ESEA的资助对象看,主要资助的是处境不利人群,包括中心城区儿童、黑人、穷人等等,资助年家庭收入少于2000美元的孩子,也就是说,此法案针对的是特殊的贫困群体和学生。后来又陆续颁发了一些修正法案,把关注的对象扩大到所有有特殊需要的群体,包括英语受限的儿童、移民孩子以及本土美国儿童等。NCLB法案资助的对象包括所有在校学生,也包括所有的学校,即除了公立学校之外,对私立学校也进行资助......余下全文>>问题四:请谈谈如何实现教育机会公平? 取消万恶的户籍制度吧问题五:如何实现教育机会公平 教育公平是指每个社会成员在享受公共教育资源时受到公正和平等的对待。教育公平包括教育机会公平、教育过程公平和教育质量公平。教育机会和教育过程的公平相对容易做到,但教育质量的公平,即让人人受到较高质量的教育,则不易做到。那么,怎样才能更好地实现教育公平,建设和谐社会?我的看法是:政府应树立“第一责任人”的意识。义务教育是纯公共产品,非义务教育(特别是高等教育)是半公共产品或准公共产品,这都是应该完全由(如前者)或多半由(如后者)政府所提供的。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受益者虽然主要是个人,但直接关系到民族的素质和国家的命运,关系到和谐社会的建设。因此政府是提供教育这个公共产品、实现教育公平的“第一责任人”。加大教育投入。教育投入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没有较大的教育投入,教育公平无法实现。我国的教育投入一直严重不足。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很低。尽管我国政府在1993年颁布的《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中明确规定,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在20世纪末要达到4%,但直到2003年,还只有3.28%。目前中央要下大决心确保本届政府任期内国家财政性教育支出占GDP的比重达到4%,力争在2010年前后接近4.5%。同时,各级地方政府也应严格按照我国《教育法》第55条的规定要求,教育投入应做到“三个增长”,即各级政府教育财政拨款的增长要高于同级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在校学生人均教育经费逐步增长,教师工资和学生人均公用经费逐步增长。人大要加强对同级政府落实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法律监督,以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
建立和完善对弱势群体资助体系,促进教育公平的实现。在投入导向上,教育资源特别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教育资源应向处于弱势的地区和人群倾斜,特别是政府应考虑逐步对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实行全免费。此事可从592个国家级贫困县开始,除已免学费外,再免杂费、教科书费,也可先从小学免起,再免初中。在农村首先实行九年义务教育全免费已具有现实可能性。目前,义务教育阶段农村小学生约为0.85亿人,初中生约为0.45亿人。按人均GDP与生均财政经费比例的国际平均数算,小学生每年每生需500元,初中生每年每生需1000元,两者合计约875亿元。如从国家级贫困县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贫困县592个,农村人口1.98亿,约3000万学生,其中2000万小学生,生均500元,约需100亿元;1000万初中生,生均约1000元,也需约100亿元,两者合计约200亿元。因此,无论是875亿元,还是200亿元,从目前迅速增加的国家实力和每年5000亿元左右的教育总投入来看,只要下定了决心,都是有能力首先从农村(特别是从最急需的国家级贫困县)开始实行义务教育全免费的。建议按“分类承担、分步实施”的原则,尽快明确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的财政责任,对现有的592个国家级贫困县的义务教育,以中央政府为主、地方政府拨款为辅来解决;对较发达的地区,则以地方政府为主、中央政府为辅来解决;对发达的地区,则完全由地方政府自己解决。有条件的地方,应先行一步。以点带面,逐步推开。政府应合理分配有限的教育资源,确保教育公平的实现。教育部门要改变以往教育资源过于集中投向少数重点中小学和大学的局面。在重点学校与非重点学校之间,在义务教育与非义务教育之间,基础教育、职业教育与高等教育之间,基础教育内部小学、初中与高中之间,高等教育内部专科、本科与研究生之间等等,都应有个合理的比例,不宜畸轻畸重。应该确保任何时候国家对于基础教育的投入都要高于对高等教育的投入。对于基础教育,要强调均衡化(但不是平均化),应取消重点学校制度,把工作......余下全文>>问题六: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公办学校不分重点普通,老师待遇全部一样,学校硬件配置全部一样 送上教育公平的三个层次,供参考 (1)确保人人都享有平等的受教育的权利和义务; (2)提供相对平等的受教育的机会和条件; (3)教育成功机会和教育效果的相对均等,即每个学生接受同等水平的教育后能达到一个最基本的标准,包括学生的学业成绩上的实质性公平及教育质量公平、目标层面上的平等。问题七:公办教育能够保障教育公平吗 社会的任何角落都无法做到绝对公平,只要制度相对比较公平,执行比较合理就很不错了。
至于你说的公办教育,同样也需要看执行的人如何,制度是好制度,如果执行基本到位,也就算是公平吧,个别不公平现象总会有一些的。问题八:怎样才能做到教育公平?让学生在一个公平的教学课堂中学习。 阳光课堂的内涵概括为六个字:公平、高效、发展。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公平。教师应在课堂上公平地对待每一位孩子,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沐浴老师爱的阳光。课堂教学,作为教育过程中一个具体而且相当重要的环节,对教育公平的实现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那么,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应如何体现教育公平呢?
一、在教学心理上体现公平
教师的心理期待和心理暗示在课堂教学中起着重要作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左右、规范学生的学习行为,因此教师在课堂上要本着“五个手指都不一样长”的意识,摒弃以成绩的优劣和学生个体差异(家庭、性格、表现、相貌等)有意无意所作的心理期待和暗示,改而以个性发展的均等观照每一个学生,给有着不同特长的学生以相关的特有期待和学生参与机会均等公平的心理暗示,构建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与教学氛围。
二、在教学内容的安排上体现公平
教学中,我们对课堂教学内容的选择和安排应尊重学生差异,尽可能地为学生提供多层次的、开放性、可选择的学习内容,给学生提供公平受教育的可能。如练习题的安排应注重模仿性练习、基础性练习、综合性练习、开放拓展性练习等相结合,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布置作业要难易适度、多少适量。
三、在课堂的动作行为上体现公平
1. 教师应该在站坐行走上给予学生一个为人师表的表率引导作用。端正、挺拔、向上、有朝气的站姿对全体学生的学习心理有着积极的意义,教师的站位又直接体现着教师的公平意识;端正、优雅、稳当的坐姿,直接影响到学生的心理状态;自然、大方、协调的行走姿势则给学生以美的熏陶;整洁、得体、大方的衣着,合适、淡雅的打扮,直接影响学生的思想、学生的评价,学生的心态。这些都可以体现起码的尊重学生、尊重自己的教育公平精神。
2.教师的眼神在课堂教学中有着非同寻常的作用——眉目传情心!心中有生则满眼是爱。一般来说,教师正在讲课时,眼光应延及每个学生且顾盼神飞;当教师与学生亲密接触时,教师的眼光应和蔼、亲切、且目光交融;当教师正在处于严厉批评教育学生时,教师的眼神应严厉且直视学生。
四、在教学过程的师生互动交流中体现公平
1.以学生为本,采用灵活多样的课堂组织形式 ,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学习差异实施分层教学和合作学习等教学组织形式,使课堂上每个学生都能得到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这不仅注重了学生的差异性,又保证了每一个学生都有参与的机会。
2.设计多样、多层次的问题,结合教学内容设计思维含量低的、较高的、高的多层次的问题,以适合不同层次的学生,根据学生的思维能力程度,让全体学生平等地享有“思维权”“表达权”。
3.协调师生地位,实现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文本之间平等的多重对话。
五、在“有效学习时间”的调控上体现公平
表面上看,课堂时间对每个学生来说都是相同的,但是相同的时间对每个学生成长的实际意义却是不同的。整节课注意力集中的学生受到教育的程度就高,而注意力不集中的学生受到的教育程度就低。因此,教师要通过激发学生兴趣,加强课堂常规管理等方式尽可能帮助学生集中注意力,提高学生学习效率,使学生受到公平的教育。
六、在教学评价中上体现公平
1.要对不同学生学习活动目标进行不同的定位,应尊重学生基础的差异,为不同层次的学生预定不同的目标,以此衡量学生的表现。
2.评价时不能只看到学生表现中好的一面,更不能只看到差的一面,要全面地看待问题,并做出主要以激励性与矫正性相结合的评价。
总之,教育的对象是人,而人在人格、尊严上是绝对平等的。教师要在人格、尊严上公平地对待每个学生;但人在知识、能力等方面客观上是存在差异的,不同的教育环境中人所能享有的教育资源也是不均等的,因此教育的公平又是相对的。在......余下全文>>问题九:如何大力促进教育公平 第一,促进教育公平的基本要求是保障公民依法享有受教育的权利。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的新要求,今后,要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均等化为目标,不断扩大和切实保障基本的教育机会公平。在义务教育阶段,要着力健全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保障机制,巩固免费义务教育的普及成果,统筹城乡义务教育发展,着重推进农村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确保适龄儿童少年接受良好义务教育。在其他教育阶段,要切实落实政府在办好学前教育中的责任,加快构建覆盖城乡、布局合理的学前教育公共服务体系。在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进程中,将主要面向未成年人的中等职业教育作为基础性普惠性教育服务纳入基本公共教育服务范围,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制度,努力让广大人民群众共同享有更加均等化的基本公共教育服务。
第二,促进教育公平的根本措施是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按照党的十八大提出的新要求,当前重点是继续加强薄弱环节和关键领域,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教育发展差距,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尤其是财政投入为主的公共教育资源,重点向农村、边远、贫困、民族地区倾斜,积极推进困难地区办学条件尽快达到国家基本标准,不断完善国家教育资助政策体系,使其有效全面覆盖各级各类学校的困难群体。
第三,促进教育公平的重要环节是坚持教育制度规则公平。促进教育公平是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教育制度规则公平对于教育公平至关重要。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关于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总体要求,健全保障教育公平的规则程序势在必行。各级政府和教育行政部门在实施重大教育政策及改革举措前,要坚持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通过预设规则程序征求社会意见,完善督导制度和监督问责机制,各级各类学校继续做好校务公开、财务公开,实施招生考试“阳光工程”,建设现代学校制度,积极发挥社会组织在教育公共治理中的作用。此外,民办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和促进教育改革的重要力量,按照党的十八大报告所重申的鼓励引导社会力量兴办教育的要求,要在大力支持和依法管理民办教育方面作出不懈努力,支持社会力量积极探索办学体制和育人模式创新,提高质量办出特色。这都需要全面推进依法治教和依法治校,坚持用规范管理维护教育公平,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奠定更好制度基础,营造更好社会氛围。问题十:如何实现教育公平 教育是一个和宽泛而且内涵丰富的概念,要想实现绝对的教育公平是不可能的。但尽量使教育对象感觉到公平的待遇,我认为最好要做到以下几点:
1。保证接受教育机会公平的是实现教育公平的基础。要保证有教无类,减小户籍等等限制。
2。实现教育水平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保障。保证师资力量、教学环境的一致性,减小地区差。
3。接受教育后的发展机会公平是实现教育公平的有效延伸。就是在同等情况下的个体后续要得到均等的学习机会和发展机会。比如,留学和就业方面。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