闽北有哪些御茶园?
答案:1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6 23:00
- 提问者网友:记得曾经
- 2021-10-16 12:55
闽北有哪些御茶园?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不甚了了
- 2021-10-16 13:31
“御茶园”名称由来已久,历史上曾经将专门为皇帝贡茶的茶园叫做 “御茶园”。“御茶园”所产的茶叶以香气清新、口感醇厚、条形美观而著 称,堪称茶中极品。闽北历史上先后有北苑和武夷山御茶园。北苑御茶园遗址位于东峰镇凤凰山,距建瓯城区16公里,有北苑六 角井遗址一处和作坊遗址多处。五代闽国时有个种茶富户张延晖把凤 凰山方圆15公里的茶山悉数献给闽王,被列为皇家御茶园,因该园地处 闽国北部,故称北苑。凤凰山上有座“北苑凤翼庙”,建于北宋年间,是历 代茶农、茶工祭祀被尊为茶神的北苑御茶园始祖张延晖的庙宇。北苑御茶园凿字岩摩崖石刻和作坊遗址是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摩崖石刻在城东东峰焙前村附近的“林垅”小坡之上,岩高约3米,长约4 米,宽约2.5米,岩石下面刻有楷书80字,每字约20厘米x 30厘米,为 北苑茶园纪事文;左侧面刻有70余字,每字约10厘米x 15厘米,因长期 受风雨冲蚀,渐已风化,字迹模糊,难以辨认完整内容。其正面揩书石刻 为:“建州东凤凰山,厥植宜茶,惟北苑。太平兴国初,始为御焙,岁贡龙 风……庆历戊子仲春朔柯适记。”根据石刻落款,已明确表明石刻为宋庆 历八年(公元1048年)之作,即北苑御茶园最盛之时所刻。北苑御茶园 至明代虽已尽废,但民众种茶业始终未断。武夷岩茶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唐代民间就已将其作为馈赠佳品。 宋、元时期已被列为“贡品”。元朝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浙江省平 章高兴路过武夷山,监制了“石乳”茶数斤人献皇宫,深得皇帝赞赏。至 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高兴又命令崇安县令亲自监制贡茶,“岁贡二 十斤,采摘户凡八十。”大德五年(公元1301年),高兴的儿子高久在任邵 武路总管之职,就近到武夷山督造贡茶。第二年即大德六年(公元1302 年),他在武夷山九曲溪之第四曲溪畔的平坂之处创设了皇家焙茶局,称 之为“御茶园”。从此,武夷岩茶正式成为献给朝廷的贡品,每年必须精工制成龙团饼,沿着驿站递送到大都(今北京)。当时御茶园的建筑物巍 峨、华丽。进了仁凤门,迎面就是拜发殿(亦名“第一春”殿),还有清神 堂、思敬堂、焙芳堂、宴嘉亭、宜寂亭、浮光亭、碧云桥。又有通仙井,覆以 龙亭,称之为通仙亭,“皆极丹陛之盛”。御茶园设有场官、工员。场官主管岁贡之事。后来贡制扩大,采摘、 制茶的农户增加到250户,采茶360斤,制龙团5000饼。元泰定三年(公 元1326年),崇安县令张瑞本在御茶园的左右侧各建一场,悬挂“茶场” 的大匾。元至顺二年(公元1331年),建宁总管在通仙井之畔建筑一个5 尺高台,称为“喊山台”,山上还建造喊山寺,供奉茶神。每年惊蛰之日, 御茶园官吏偕县丞等人一定要亲自登临喊山台,祭祀茶神。祭文曰:“惟 神,默运化机,地钟和气,物产灵芽,先春特异,石乳流香,龙团佳味,贡于 天下,万年无替!资尔神功,用申当祭。”祭华,吏卒鸣金击鼓,鞭炮声响, 红烛高烧,茶农拥集台下,同声髙喊:“茶发芽!茶发芽!”在回荡、嘹亮的 喊山声中,通仙井的井水慢慢上溢,甚为奇异。有人解释之当时已是惊 蛰,地气温热,加之祭祀茶神时火熏热炙,地温增高,井水渐溢,“茶神享 醴,井水上溢”之说是可能发生的现象。茶农称通仙井的井水为“呼来 泉,,。武夷贡茶鼎盛于元朝。明洪武二十四年(公元1391年),皇帝朱元 璋诏令全国产茶之地按规定的每岁贡额送京,并诏颁福建建宁(武夷山 当时归属于建宁府)所贡的茶为上品。茶中有四:探春、先春、次春、紫 笋,并下令不得辗捣为“大小龙团”按新的制作方法改制成为芽茶入贡。 嘉靖三十六年(公元1557年)由于御茶园疏于管理,茶树枯败,茶业衰落,武夷岩茶遂免于进贡。御茶园前后经历了 255年。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