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昭君怨苏轼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03:29
昭君怨苏轼
最佳答案
谁作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欲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夜深人静时,是谁吹奏有名的离别古曲?
推开窗户,不知是要追寻那悠扬的笛声,还是要寻回梦中的欢愉。
外面江天茫茫,挂著一弯孤单的新月,凄冷地望著人间。

道了千万声珍重,但迟迟没有成行。
二月春深,将是“落花飞絮”的时节。
离别的人明天要走了,送别的人站立江边,不愿离开,
只有那多情的柳絮,追逐着行舟,代替人送行
全部回答
昭君怨 苏轼
谁做桓伊三弄,惊破绿窗幽梦。
新月与愁烟,满江天。
去又还不去,明日落花飞絮。
飞絮送行舟,水东流。
这是一首送别词, 和昭君基本上没有什么关系。“昭君怨”本是琴曲名,历史上也有诸多这方面的记载,如《琴曲谱录》中写道:“中古琴弄名有﹝昭君怨﹞,明妃制。”而在这首词中呢,“昭君怨”则是词牌名,用来规定词的写作规律和格式。
这首词的作者是北宋时期的大文学家苏轼。作为唐宋散文八大家之一,他不仅学识渊博, 也结交了很多的朋友。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任杭州通判的他前往常州、润州一带赈饥,恰好遇见要到舒州灵仙观的柳子玉便结伴而行。第二年二月,两人在金山离别,苏轼遂作此词以赠,所以这首词也做金山送柳子玉。子玉名瑾,其子仲远为苏轼亲堂妹婿,所以两人是亲戚兼好友。。
离别的前天,夜色蒙蒙,遥远的天空挂着轮弯月,那淡淡的月光映照在寂静无声的大地上,更显出了也得深沉。人们都已经进入了梦想,这时候却从窗外传来了幽幽的笛声,那是有名的离别古曲。被这离别的笛声从梦中惊醒,自己仿佛遗忘了梦中和友人的把酒言欢,想到明天的离别,不禁愁绪万千。
轻轻地推开窗子,没看到吹笛的人,却看到了漫漫黑夜的寂寞。心里似有一种惶惑,自己是在干什么,是要追寻那优美的笛声呢,还是该恨那笛声惊扰了自己的好梦?但梦毕竟是梦,再怎么遗憾也寻不回。 朦胧的夜色中,只有那孤冷的弯月,静静的凝望着人间,仿佛沾染了一种别样的哀思。
上阕主要写离别前的心情,有种淡淡的哀愁。首二句以发问的形式提出疑问,暗示了即将到来的离别,也奠定了本词的感情基调。夜听名曲本来应该是快乐的事情,作者却用“惊破”一词,明显表现出了自己似乎是怨恨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大概是那笛声打断了作者的好梦,是作者不得不面对现实中的离别,欢聚的日子如此短暂,怎不使人愁绪万千。空气中也笼罩着淡淡的烟雾,散发着一种淡淡的凄清,仿佛是为了配合作者此时的心情。笛声,绿窗,新月,烟云,天空,江面互相交织,组成了一幅有声有色却又带有无限伤感的月夜图。作者寄情于景,深刻渲染了送别前的感伤气氛。
想象着明日离别的情景:二月春深的季节,落花飞絮漫天飞舞,离别的人将要离去,虽已道了千万声的珍重,却仍然不肯轻移脚步离去。最后友人终于走了,自己却仍默默地站在江边,望着友人的背影渐渐消失直至不见。二月和煦的春风吹在脸上,却显得比秋风更加的萧瑟,但这时也只是希望春风,把多情的柳絮送到友人的面前陪他一起前行,让他前方的路途不会孤单。而那滔滔的江水却不理解我此时的心情,依然奔腾不息,向东流去!
下阕主要写作者想象的明日分别的情形。“欲去又还不去”表达了作者浓浓地不舍之意。落花飞絮漫天飞舞,景象迷离,使离别的人更加伤感。“飞絮送行舟,水东流”一句中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表达了作者的与友人的深情厚谊,收束全词,显得更加的深刻隽永而又含蓄。词中所说的明日并不一定指的是第二日,只是一个泛指罢了。
全词并没有一句直接写不舍的话,却又处处透漏着不舍和伤感。作者没有采用直抒胸臆的方式,而是融情于景,渲染了一种看似平淡却又充满离愁的情感氛围,使读者被深深的沉迷于他所营造的艺术境界之中本词最大的艺术特色便是赋予自然界的景物于生命,使整个画面显得生机勃勃,却更加凸显了作者千回百转的愁绪,而整个艺术画面也因此显得立体化。上片写“愁烟”,下片写“飞絮”,而它们都是朦朦胧胧不可捕捉的事物,用来象征人生的变化无常捉摸不定,表达作者的迷惘眷恋之情是再合适不过了。作者随手拈来,看似平常的语言,却显得极其自然,传达出了无尽的蕴味,大概也只有一代文豪苏轼才能写出这样的词来吧!

【鉴赏】
  熙宁六年(1073)十一月,在杭州任通判的苏轼往常州、润州一带赈饥,恰好柳子玉要到舒州(今安徽安庆)灵仙观,二人便结伴而行。第二年二月,苏轼在金山送别柳子玉,遂作此词以赠。子玉名瑾,润州丹徒(今江苏镇江)人,其子仲远为苏轼亲堂妹婿,两人是谊兼戚友的。
  词的上片写离别前的晚上。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是谁吹起了优美的笛曲,将人从梦中惊醒。是什么样的梦呢?从“惊破”一词来看,似有怨恨之意。夜听名曲,本是赏心乐事,却引起了怨恨;而一旦梦醒,离愁就随之袭来,可见是个好梦。大概是梦见和朋友一起饮酒赋诗吧!欢聚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怎不使人懊恼、愁闷?推开窗户,不知是要追寻那悠扬的笛声,还是要寻回梦中的欢愉,只见江天茫茫,空荡荡的天上,挂著一弯孤单的新月,凄冷地望著人间。江天之际,迷迷蒙蒙、混混沌沌,那是被愁闷化作的烟雾塞满了。
  上片写夜愁。融情入景,笛声,绿窗,新月,烟云,天空,江面,织成了一幅有声有色、浩淼幽清的图画。
  下片遥想“明日”分别的情景。“欲去又还不去”,道了千万声珍重,但迟迟没有成行。二月春深,将是“落花飞絮”的时节,景象凄迷,那时别情更使人黯然。“飞絮送行舟,水东流。”设想离别的人终于走了,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送别的人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名白人的心愿,追逐著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有借“飞絮送行舟”表达人的深厚情意,结束全词,分外含蓄隽永。词所谓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谓作此词的第二日开船,须作稍微宽泛的理解。诗集送柳子玉诗称“先生官罢乘风去”之后,复数有游宴之事,子玉始成行,可参。
  通观全词,没有写一句惜别的话,没有强烈激切的抒情。将情感融入景物,通过景物描写渲染出一种情感氛围,使读者身不由已地被引进其所创造的意境之中,受到强烈的感染,这是本词的艺术魅力所在。在众多的景物之中,又挑出一二件,直接赋予它们生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使所有的自然物都生气勃勃,整个艺术画面都活跃起来,这是本词的艺术特色。上片用“愁”写烟,使新月也带上了强烈的感情色彩;下片用“送”状柳絮,使之与东去的流水对比而生情。而“愁烟”和“飞絮”在形态上又有共同之处,它们都是飘忽不定、迷迷蒙蒙的自然物;它们轻虚空灵,似乎毫无重量,不可捕捉,但又能无限扩散,弥漫整个宇宙,用它们象征人世的漂泊不定,传达出迷蒙怅惘、拂之不去的眷恋之情,那是再妙不过的了。但作者似乎是随手占来,毫不费力,只道眼前所见,显得极其自然。这正是词人的高超之处。
在夜深人静的时候,不知是谁吹起了优美的笛曲,将人从梦中惊醒。是什么样的梦呢?从“惊破”一词来看,似有怨恨之意。夜听名曲,本是赏心乐事,却引起了怨恨;而一旦梦醒,离愁就随之袭来,可见是个好梦。大概是梦见和朋友一起饮酒赋诗吧!欢聚的日子马上就要结束,怎不使人懊恼、愁闷?推开窗户,不知是要追寻那悠扬的笛声,还是要寻回梦中的欢愉,只见江天茫茫,空荡荡的天上,挂著一弯孤单的新月,凄冷地望著人间。江天之际,迷迷蒙蒙、混混沌沌,那是被愁闷化作的烟雾塞满了。 道了千万声珍重,但迟迟没有成行。二月春深,将是“落花飞絮”的时节,景象凄迷,那时别情更使人黯然。“飞絮送行舟,水东流。”设想离别的人终于走了,船儿离开江岸渐渐西去。送别的人站立江边,引颈远望,不愿离开,只有那多情的柳絮,像是名白人的心愿,追逐著行舟,代替人送行。而滔滔江水,全不理解人的心情,依旧东流入海。以“流水无情”反衬人之有情,有借“飞絮送行舟”表达人的深厚情意,结束全词,分外含蓄隽永。词所谓明日送行舟,未必即谓作此词的第二日开船,须作稍微宽泛的理解。诗集送柳子玉诗称“先生官罢乘风去”之后,复数有游宴之事,子玉始成行,可参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保定徐水附近107国道上是不是容易引起车祸?
完美柔和洁面乳怎样做排满呢
如果有儿女不赡养老人该如何解决问题
下完雨后能抓下蝎子么
请问貔貅怎么样佩戴?
乾隆真的经常微服私访吗
西门子的plc关于污水处理的程序 要梯形图的程
今日之星美发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事想过去
有没有转向辅助功能
52被26除等于多少
买房20楼和24楼哪层好
怎么学好化学
巨鹿县邢台傻得冒麻辣香锅(巨鹿一店)哪位知道
释智果 心诚颂翻译
寝室里装了烟雾探测器,请问用什么办法可以在
推荐资讯
典型的男人婆是怎么样的呢?
一床踏花被需要多少瓦电
八在百亿位,表示几个几
经典软文营销是什么,有什么案例?
形容异常之美—( ) 形容罕见之美—
农用柴油三轮车什么品牌的好
各位大侠,请问怎样在IAR中查看一段程序的执
单选题第二次鸦片战争结束时,清政府被迫开放
《水浒传》中 火并王伦 这个情节 能给我讲一
苹果手机怎么照不了相
打篮球,是打篮板弹进蓝框,还是直接扔篮筐里
为制备干燥、纯净的CO2,将大理石和盐酸反应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