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中国文化的特质有哪些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06:19
中国文化的特质有哪些
最佳答案
问题一:中国文化的特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人在生活中表现其生命者为礼。礼在外,属人文。仁在内,属天性,亦即属自然。由天性自然之仁,演化出人文之礼。社会结构,政治组织,皆本于仁而立於礼。
生活维持为手段,生命成长为目的。知为手段,行为目的。中国人则必言知行合一,或言知易行难,或言知难行易,行以生其知,知以成其行。
孔子仁礼并言,又仁智并言。仁属行,智属知,违於仁为不智。离于行为无知。故中国人言德行。又言学问,学与问皆属行。行有常,在外为道,在内成德。
生活可分别的,生命则是共同和合的。由共同和合的大生命中演化出小生命,非由分别的小生命中可凑合为大生命。大生命是天,是自然。人是小生命,乃有生活。
生活必多欲,生命则多情。欲必向外争取,情亦向外而求和合。中国人生大道有五伦,皆本於情,非本於欲。中国文化最重人情,但不重物欲。欲当知足,情无止境。道由情来,不由欲来。日新又新,日进无疆,乃指德言。德亦主情不主欲。多欲即缺德。近代科学进步,乃供人欲,非养人情。情愈薄而世愈乱,中国古人早以为戒。
道见於群,德本於己。中国人尚德,为己即以为人。西方人尚欲,欲必求於外,取於外,於是乃为人而失己。虽主个人主义,而成唯物史观,物为主,人为奴。其实人已物化,更倾听已之有。今人又好分言物质人生与精神人生,其实此心多欲,亦是一种精神状态。惟中国古人言精神,则此心之物欲减之又减,达於至精,乃得通神。此乃中国文化一最高境界,亦非今人所谓之精神。
中国人重德不重业,尊品不尊位。尽在抽象虚无处著想,不在具体实有处用力。遂建其道义共通之大,而避免了功利分割之小。中国乃成为五千年广土?民大一统之民族国家,而此即为中国文化一特质。
天地和合是一大生命,道是生命进程。在其进程中,演化出人类小生命。在人类生命中,又演化出中国人。所以说:中国一人,天下一家。在中国人中,又演化出各别小我个人来。在各别之生命中,明道、行道、传道,即由其小生命来明得此大生命而行之传之,使每一小生命各得其大生命。
宋儒张横渠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此义。
中国文化特质亦此义无他旨。问题二:中国文化的特质有哪些及其影响 中国文化的特质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主流以儒、道、佛三者为主,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要讨论中国文化的特质,则得从文化的“深层结构”来看。文化的表层,也就是艺术、文学、风俗等层面,这是文化的表现,也是人人都看得见的部分。文化的深层结构,则是由价值观和信念所构成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是内在的,是不自觉的,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将从这深层结构方面,来探讨中国文化之特色。一、富有轮回色彩的宿命论在论及佛教思想传入中国之原因时,张东荪曾提到儒家对天的态度。他认为,原始儒家把“天”推得远些,所以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但是汉朝之后的儒家则又把“天”拉近了,提倡“天人感应”之说,以至于谶纬大为流行。后来天人感应论破产后,老庄思想及佛教才应运而起。事实上,从一个角度来说,原始儒家将天推远之后,在人心灵中将造成一个空缺,恐怕这正是造成《易经》、老庄和佛教乘虚而入的主因。。。。秦汉时代,于乱世生灵涂炭之际,在儒家所不屑于说的“怪力乱神”部分,以及儒家所不知的“死”的部分,佛教都提供了一些相当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填补了中国人世界观中原本所欠缺的空白,因而构成现今中国人世界观的一部分。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轮回”的观念。中国人早有鬼神的观念,但是中国人对鬼神只讲祸福,不讲轮回报应。把轮回报应与鬼神连在一起的,是受了佛教之影响。如今轮回的观念已深植于中国人的心中,所以中国人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这是受到佛教的影响所致。这种宿命论式的人生观,容易导致消极、悲观的心态,趋于守旧,少求突破。这种轮回观念,使印度世袭的阶级制度沿袭至今,无法铲除。因此,两汉以后的中国社会,受到灾异谶纬及轮回思想的影响,不论是个人或国家,到了面临困境的时候,莫不归之于气数。这似乎是促使中国人流于消极自安的原因之一。二、重直觉的知识论在知识论方面,儒家原本就有重直觉轻理智的传统,所以孟子提出“四端”之说,王阳明则倡“良知”,其实都是诉诸于直觉的道德判断,对于理性的知识,则多少存着排斥的态度。佛教方面,尤其是禅宗,更有同样的“反智”色彩及直觉倾向,例如禅宗强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至于佛教所追求的“涅盘”,则更是“灰身灭智”的最高境界。所以,经过儒学与佛教的“相乘作用”,宋朝之后的中国知识份子,唯心论的色彩益形浓厚。宋儒陆王一系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完全排除经验知识。程朱一系虽强调“格物致知”,但所追求的知识乃是人生的绝对真理,而非科学的知识。这种强调内省功夫的思维方式,当代儒家学者韦政通称之为“内向观点”,与近代科学的“外向观点”大相迳庭。“外向观点”重经验不重先验,重印证不重臆度,重怀疑不重信古,重实效不重空论。这种外向观点的思考,才是促成科学发展的主要推力。但是在中国,由于儒释道三家对知识问题有不约而同的见解,更使得内向观点成为两千年来中国思维方式的主流,使科学发展更加滞碍难行了。这是中国科学无法大步迈进,以至于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之一。三、以性善为主的人性论中国自古以来有关人性论的观点极为分歧,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百家争鸣,莫衷一是。譬如孟子从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大力提倡“性善”之说。两千多年来被视为儒家道德实践的基本前提假设。孟子之后的荀子则因为人有耳目之欲、自私之心,所以他认为人是“性恶”的。他认为善乃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而由“本性”到“行为”(即经学习而得之者是“作做之伪”),得借助......余下全文>>问题三:中国文化的特质有哪些 中国人在生活中表现其生命者为礼。礼在外,属人文。仁在内,属天性,亦即属自然。由天性自然之仁,演化出人文之礼。社会结构,政治组织,皆本于仁而立於礼。
生活维持为手段,生命成长为目的。知为手段,行为目的。中国人则必言知行合一,或言知易行难,或言知难行易,行以生其知,知以成其行。
孔子仁礼并言,又仁智并言。仁属行,智属知,违於仁为不智。离于行为无知。故中国人言德行。又言学问,学与问皆属行。行有常,在外为道,在内成德。
生活可分别的,生命则是共同和合的。由共同和合的大生命中演化出小生命,非由分别的小生命中可凑合为大生命。大生命是天,是自然。人是小生命,乃有生活。问题四:中国文化的特质有哪些及其影响 由于人自身存在的有限性,而时空却具有无限性。面对人自身的渺小,人就需要超越,即超越人自身的有限已达到无限。但在超越的寻求上思路就不同了。中国文化是重视向内超越,儒释道三家都是这个倾向。而西方文化是重视向外超越,所以不断地求知识以达到无限或接近无限,以期征服自然支配自然,也就是不断地向外求,执着心很强。西方在宗教上崇拜上帝或真主,认为自己是上帝的仆人,永远成不了上帝。而中国文化包括印度佛教都认为每个人都有着佛性或良知,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圣人或佛,也就是说每个都可以成为上帝,从而达到和佛上帝圣人一样的不朽。从而超越了人自身的有限达到无限,真所谓,朝问道夕死可也。为什么呢,因为已经得道了,超越了自身的有限,生死已经不重要了。
总而言之,西方文化的倾向是征服世界,东方文化是征服自己。西方文化更适合塑造英雄,东方文化更适合造就圣人。英雄征服世界,圣人征服自己。英雄未必能成为圣人,但圣人却可以做成英雄。一个能征服自己的人还征服不了世界吗?只要他愿意。
按康德的说法,有两个世界一个是本体世界是物自体,一个是现象界。康德认为对于那物自体的本体世界我们无法真正感知。而中国的文化却认为可以,即以直觉的方式直接和本体世界打成一片,即达到天人合一的所谓天地境界。东西方文化在求真方面的差异就是:一个直指本体,一个在现象界上作文章以期更大程度地接近本体。
各有所长,但我觉得中国文化只要能够吸收西方文化的优点,是完全可以大放彩,大大超越西方文化。问题五:中华文化具有哪些特点 1、源远流长礌2、博大精深
参考资料:人民教育出版社 《思想政治》文化生活(高中)第三单元问题六:哪些元素最能代表中国文化的特点 罗列一些能代表中国传统文化元素的东西
001 中国书法
002 篆刻印章
003 中国结
004 秦砖汉瓦
005 兵马俑
006 京戏脸谱、皮影、武术
007 桃花扇
008 景泰蓝
009 玉雕
010 中国漆器
011 红灯笼(宫灯、纱灯)、
012 木版水印、钟鼎文、汉代竹简、甲骨文 、钟鼎文、汉代竹简、汉代竹简上的隶书
013 茶、中药
014 文房四宝(砚台、毛笔、宣纸、墨)、四大发明
015 竖排线装书、剪纸、风筝
016 佛、道、儒、法宝、阴阳、禅宗、观音手、孝服、纸钱
017 乐器(笛子、二胡、鼓、古琴、琵琶等)
018 龙凤纹样(饕餮纹、如意纹、雷纹、回纹、巴纹) 、祥云图案、中国织绣(刺绣等)、凤眼、
019 彩陶、紫砂壶、腊染、中国瓷器
020 古代兵器(盔甲、剑等)、青铜器(鼎)
021 国画、敦煌壁画、山清水秀 、写意画 、太极图
022 石狮
023 飞天 、太级
024 对联、门神、年画、 鞭炮、谜语、饺子、舞狮、中秋月饼
025 鸟笼、盆景、五针松、毛竹、牡丹、梅花、莲花
026 大熊猫、鲤鱼
027 芭蕉扇
028 风箱
029 黑头发黄皮肤、丹凤眼
030 红旗、天安门、五角星、红领巾、红太阳、长江、黄河
031 唐装、绣花鞋、老虎头鞋、旗袍、肚兜、斗笠 、帝王的皇冠、皇后的凤冠
032 泥人面塑、锄头
033 清朝大辫子、铜镜 、大花轿、水烟袋、鼻烟壶
034 华表、牌坊、长城
035 园林、寺院、古钟、古塔、庙宇、亭 、井 、黄土 、民宅
036 筷子
037 数字8,4
038 唐诗、宋词、三十六计、孙子兵法、西游记、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诗经
039 汉字
040 金元宝 、如意
041 烛台、罗盘、八卦 、司南
042 棋子与棋盘、象棋、围棋
042 黄包车 、鼻烟壶 、鸟笼 、长命锁 、糖葫芦
043 玉佩 、鹫 、千层底 、刺绣 、丝绸 、檐
044 饼、油条、豆浆、小笼、茶 、中药问题七:文化的一般特征主要有哪些 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2007-06-15 | 分享
10分钟内有问必答前往下载
满意回答
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它是指中国历史上以个体农业经济为基础,以宗法家庭为背景,以儒家伦理道德为核心的社会文化体系。她是我们的祖先传承下来的丰厚遗产,曾长期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她所蕴含的思维方式、价值观念、行为准则。她一方面具有强烈的历史性、遗传性;另一方面又具有鲜活的现实性、变异性。她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今天的中国人,为我们开创新文化提供历史的根据和现实的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以下几方面特征加以认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
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
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问题八:中国文化的特点和优缺点? 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从实质上看,就是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关于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论者有诸多看法。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长期发展的思想基础,可以叫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文化的基本精神是文化发展过程中的精微的内在动力,即是指导民族文化不断前进的基本思想。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就是中华民族在精神形态上的基本特点。因此,(1)钢健有为;(2)和与中;(3)崇德利用;(4)天人协调。 这些就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之所在。(张岱年:《论中国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中国的民族精神基本凝结于《周易大传》的两句名言之中,这就是: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中庸观念,虽然在过去广泛流传,但是实际上不能起推动文化发展的作用。所以,不能把'中庸'看做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张岱年:《文化传统与民族精神》,《学术月刊》1986年第12期。)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还表现为以德育代替宗教的优良传统。(张岱年:《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载《中国文化与中国哲学》论集,东方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之根本精神为融和与自由。(许思园:《论中国文化二题》,《中国文化研究集刊》第1辑,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以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为基础的、以家族为本位的、以血缘关系为纽带的宗法等级伦理纲常,是贯穿于中国古代的社会生产活动和生产力、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制度、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这五个层面的主要线索、本质和核心,这就是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杨宪邦:《对中国传统文化的再评价》,载张立文等主编:《传统文化与现代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
有的学者认为,中国的民族精神大致上可以概括为四个相互联系的方面:(1)理性精神。集中表现为:具有悠久的无神论传统,充分肯定人与自然的统一和个体与社会的统一,主张个体的感情、欲望的满足与社会的理性要求相一致。总的来看,否定对超自然的上帝、救世主的宗教崇拜和彼岸世界的存在,强烈主张人与自然、个体与社会的和谐统一,反对两者的分裂对抗,这就是中国民族的理性精神的根本。(2)自由精神。这首先表现为人民反抗剥削阶级统治的精神。同时,在反对外来民族压迫的斗争中,统治阶级中某些阶层、集团和人物,也积极参加这种斗争。说明在中国统治阶级思想文化传统中,同样有着酷爱自由的积极方面。(3钉求实精神。先秦儒家主张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知人论世,反对生而知之;法家反对前识,注重参验,强调实行,推崇事功;道家主张知人、 自知、析万物之理。这些都是求实精神的表。(4)应变精神。(见刘纲纪:《略论中国民族精神》,《武汉大学学报》1985年第1有的学者认为,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可以概括为尊祖宗、重人伦、崇道德、尚礼仪。(见司马云杰:《文化社会学》,山东人民出版社出版)此外,中国传统文化还具有发展的观点、自强不息和好学不倦的精神。(见丁守和:《中国传统文化试抡》,《求索》1......余下全文>>问题九:中国文化的特质表现在哪些方面? 中国人在生活中表现其生命者为礼。礼在外,属人文。仁在内,属天性,亦即属自然。由天性自然之仁,演化出人文之礼。社会结构,政治组织,皆本于仁而立於礼。
生活维持为手段,生命成长为目的。知为手段,行为目的。中国人则必言知行合一,或言知易行难,或言知难行易,行以生其知,知以成其行。
孔子仁礼并言,又仁智并言。仁属行,智属知,违於仁为不智。离于行为无知。故中国人言德行。又言学问,学与问皆属行。行有常,在外为道,在内成德。
生活可分别的,生命则是共同和合的。由共同和合的大生命中演化出小生命,非由分别的小生命中可凑合为大生命。大生命是天,是自然。人是小生命,乃有生活。
生活必多欲,生命则多情。欲必向外争取,情亦向外而求和合。中国人生大道有五伦,皆本於情,非本於欲。中国文化最重人情,但不重物欲。欲当知足,情无止境。道由情来,不由欲来。日新又新,日进无疆,乃指德言。德亦主情不主欲。多欲即缺德。近代科学进步,乃供人欲,非养人情。情愈薄而世愈乱,中国古人早以为戒。
道见於群,德本於己。中国人尚德,为己即以为人。西方人尚欲,欲必求於外,取於外,於是乃为人而失己。虽主个人主义,而成唯物史观,物为主,人为奴。其实人已物化,更倾听已之有。今人又好分言物质人生与精神人生,其实此心多欲,亦是一种精神状态。惟中国古人言精神,则此心之物欲减之又减,达於至精,乃得通神。此乃中国文化一最高境界,亦非今人所谓之精神。
中国人重德不重业,尊品不尊位。尽在抽象虚无处著想,不在具体实有处用力。遂建其道义共通之大,而避免了功利分割之小。中国乃成为五千年广土?民大一统之民族国家,而此即为中国文化一特质。
天地和合是一大生命,道是生命进程。在其进程中,演化出人类小生命。在人类生命中,又演化出中国人。所以说:中国一人,天下一家。在中国人中,又演化出各别小我个人来。在各别之生命中,明道、行道、传道,即由其小生命来明得此大生命而行之传之,使每一小生命各得其大生命。
宋儒张横渠言: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即此义。
中国文化特质亦此义无他旨。问题十:中国文化的特质有哪些及其影响 中国文化的特质中国的文化源远流长,其主流以儒、道、佛三者为主,这是不容置疑的。但是要讨论中国文化的特质,则得从文化的“深层结构”来看。文化的表层,也就是艺术、文学、风俗等层面,这是文化的表现,也是人人都看得见的部分。文化的深层结构,则是由价值观和信念所构成的人生观与世界观,这是内在的,是不自觉的,但也是最重要的部分。我们将从这深层结构方面,来探讨中国文化之特色。一、富有轮回色彩的宿命论在论及佛教思想传入中国之原因时,张东荪曾提到儒家对天的态度。他认为,原始儒家把“天”推得远些,所以孔子说:“敬鬼神而远之”,“未知生,焉知死”。但是汉朝之后的儒家则又把“天”拉近了,提倡“天人感应”之说,以至于谶纬大为流行。后来天人感应论破产后,老庄思想及佛教才应运而起。事实上,从一个角度来说,原始儒家将天推远之后,在人心灵中将造成一个空缺,恐怕这正是造成《易经》、老庄和佛教乘虚而入的主因。。。。秦汉时代,于乱世生灵涂炭之际,在儒家所不屑于说的“怪力乱神”部分,以及儒家所不知的“死”的部分,佛教都提供了一些相当具有说服力的理论,填补了中国人世界观中原本所欠缺的空白,因而构成现今中国人世界观的一部分。其中最明显的,就是“轮回”的观念。中国人早有鬼神的观念,但是中国人对鬼神只讲祸福,不讲轮回报应。把轮回报应与鬼神连在一起的,是受了佛教之影响。如今轮回的观念已深植于中国人的心中,所以中国人有浓厚的宿命论色彩,这是受到佛教的影响所致。这种宿命论式的人生观,容易导致消极、悲观的心态,趋于守旧,少求突破。这种轮回观念,使印度世袭的阶级制度沿袭至今,无法铲除。因此,两汉以后的中国社会,受到灾异谶纬及轮回思想的影响,不论是个人或国家,到了面临困境的时候,莫不归之于气数。这似乎是促使中国人流于消极自安的原因之一。二、重直觉的知识论在知识论方面,儒家原本就有重直觉轻理智的传统,所以孟子提出“四端”之说,王阳明则倡“良知”,其实都是诉诸于直觉的道德判断,对于理性的知识,则多少存着排斥的态度。佛教方面,尤其是禅宗,更有同样的“反智”色彩及直觉倾向,例如禅宗强调“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至于佛教所追求的“涅盘”,则更是“灰身灭智”的最高境界。所以,经过儒学与佛教的“相乘作用”,宋朝之后的中国知识份子,唯心论的色彩益形浓厚。宋儒陆王一系主张“心外无物”、“心外无理”,完全排除经验知识。程朱一系虽强调“格物致知”,但所追求的知识乃是人生的绝对真理,而非科学的知识。这种强调内省功夫的思维方式,当代儒家学者韦政通称之为“内向观点”,与近代科学的“外向观点”大相迳庭。“外向观点”重经验不重先验,重印证不重臆度,重怀疑不重信古,重实效不重空论。这种外向观点的思考,才是促成科学发展的主要推力。但是在中国,由于儒释道三家对知识问题有不约而同的见解,更使得内向观点成为两千年来中国思维方式的主流,使科学发展更加滞碍难行了。这是中国科学无法大步迈进,以至于逐渐落后于西方国家的原因之一。三、以性善为主的人性论中国自古以来有关人性论的观点极为分歧,尤其在春秋战国时期,更是百家争鸣,莫衷一是。譬如孟子从人皆有之的“恻隐之心、羞恶之心、恭敬之心、是非之心”,大力提倡“性善”之说。两千多年来被视为儒家道德实践的基本前提假设。孟子之后的荀子则因为人有耳目之欲、自私之心,所以他认为人是“性恶”的。他认为善乃是“生于圣人之伪,非故生于人之性也。”而由“本性”到“行为”(即经学习而得之者是“作做之伪”),得借助......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F4棒和塑料王有什么区别
人寿200元健康宝保险内容
兄弟们问问新手tk15和30买哪个 4u 还是5u 线
火影第345集 佩恩在和谁说话?他旁边的女的是
足疗店晚上比较忙,24小时怎样安排三班倒
气相色谱的电压值与定量有多大关系
胳膊打肉毒素可以瘦下来吗
用脏油练红油的方法
喝完可乐在抽烟总感觉想吐,为什么
庄河市大郑道班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事
那首歌有:大家好,我叫小麦 不是妹妹不争气
请能上北大未名bbs的朋友帮一个忙!非常急!
出租车被别车撞了,对方全责,怎么要他赔我的
wow莱茵石太阳镜图纸哪个boss掉落
麻酱拌黄瓜粉皮的做法,麻酱拌黄瓜粉皮怎么做
推荐资讯
中国人和澳大利亚公民结婚后几年可以离婚?
已知双曲线8kx²-ky²=8的一个焦点是
带包装的羊腿飞机可以带吗?
一级钢钢筋最大直径
描写秋天收丰的季节的成语
阅读理解Goingtotheparkwithyourfamilyisa
在GCL2008中,外墙、柱、梁部位要做保温隔热
阳台种什么花好看
艺考空乘专业什么时候出成绩
魔戒3中,那一群绿色的亡灵大军是什么?怎么
跪求燃气锅炉内部cad结构图
护师省级成绩是一年一次性考过吗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