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家族宗亲会为什么没有在法国提起诉讼的资格?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28 05:12
- 提问者网友:箛茗
- 2021-02-27 18:43
中国追索海外流失文物律师团对佳士得拍卖公司即将拍卖被英法联军劫掠走并留失海外的圆明园"鼠首"和"兔首"铜像事件提出诉讼,法国巴黎法院判决说是欧洲保护中华艺术联合会对于此案没有直接请求权,那为什么爱新觉罗家族宗亲会也没有在法国提起诉讼的资格?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逃夭
- 2021-02-27 20:20
很不幸的说 爱新觉罗宗亲会只是民间一个小组织
也仅仅是一个同姓氏的人组成的一个小的联谊团体
虽然他们致力于保护清时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但却无官方支持
问题就出在他们是清皇室后代
自从圆明园的鼠首和兔首将以总估价两亿人民币的起拍价在法国被佳士得公司拍卖的消息传出之后,国内关于如何讨回这些曾经的圆明园的文物的讨论声一直都不绝于耳.后由北京律师刘洋发起并组成了“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但是他们却在确定原告的事情上遇到了麻烦.【在和有关政府部门协商后,考虑到胜诉的可能性太低等其他一些因素,这些部门都拒绝做其原告.于是,后来该律师团最终确定“爱新觉罗家族宗亲会”为其原告。】恐怖的事情就在这里。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这场官司胜诉了,那么我们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官司胜诉,也就是说,在国际法律上,圆明园的所有财产都是属于“爱新觉罗家族”的并且其后裔具有继承权。你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为承认了圆明园的所有财产属于“爱新觉罗家族”,其实也等于认同了包括故宫在内的所有中国的财产都是属于“爱新觉罗家族”。因为1911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显然比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来得晚。假如现行的国际法对于1860或者1900年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件有效的话,那么对于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不是更应该有效力吗?于是,“爱新觉罗家族宗亲会”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追回“属于他们的财产”了。
所以就很悲哀了
也仅仅是一个同姓氏的人组成的一个小的联谊团体
虽然他们致力于保护清时留下来的文化遗产
但却无官方支持
问题就出在他们是清皇室后代
自从圆明园的鼠首和兔首将以总估价两亿人民币的起拍价在法国被佳士得公司拍卖的消息传出之后,国内关于如何讨回这些曾经的圆明园的文物的讨论声一直都不绝于耳.后由北京律师刘洋发起并组成了“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但是他们却在确定原告的事情上遇到了麻烦.【在和有关政府部门协商后,考虑到胜诉的可能性太低等其他一些因素,这些部门都拒绝做其原告.于是,后来该律师团最终确定“爱新觉罗家族宗亲会”为其原告。】恐怖的事情就在这里。我们不妨想一想如果这场官司胜诉了,那么我们可能会面临什么样的后果。
如果官司胜诉,也就是说,在国际法律上,圆明园的所有财产都是属于“爱新觉罗家族”的并且其后裔具有继承权。你想想这是多么可怕的事情。因为承认了圆明园的所有财产属于“爱新觉罗家族”,其实也等于认同了包括故宫在内的所有中国的财产都是属于“爱新觉罗家族”。因为1911辛亥革命发生的时间显然比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来得晚。假如现行的国际法对于1860或者1900年的八国联军火烧圆明园的事件有效的话,那么对于1911年发生的“辛亥革命”不是更应该有效力吗?于是,“爱新觉罗家族宗亲会”已经有足够的理由追回“属于他们的财产”了。
所以就很悲哀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2-27 21:05
根据联合国《关于被盗或非法出口文物公约》,任何因战争等原因而被抢夺或丢失的文物都应归还,没有时间限制。
道理虽如此,操作起来却困难重重,因为举证难,因为没有相关的约束机制,因为没有官方机构作原告……
倘若不出现戏剧性变故,在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时被强盗劫掠的鼠首、兔首铜像将于法国当地时间25日被搬上佳士得公司的拍卖台。
北京时间24日凌晨,法国巴黎大审法院就鼠首、兔首能否拍卖作出司法裁决,刘洋领衔的百名中国律师团试图通过法律手段阻止这场拍卖的努力未能如愿。
作为追索圆明园流失文物律师团发起人之一的李兴锋律师说:“诉讼被驳回可以说是情理之外、法律之中。从感情上讲,我们不希望停拍诉讼被驳回,但从法律上讲,法院的裁定我们也只能接受。”
佳士得欲拍卖鼠首、兔首的消息公布于半年前,自那时起,150年前英法联军戳在中国人胸膛上的一道伤疤,在跨越了近两个世纪后,再次挑开了中华民族对不堪回首的近代史之痛苦记忆。随拍卖时间临近,这道深深的伤疤再次滴血。
闻巴黎大审法院之裁决结果,国家文物局发表声明:“强烈反对佳士得公司拍卖圆明园文物……”声明重申:“近代以来西方列强在战争中掠夺的大量中国文物,包括从圆明园掠夺并流失出境的众多珍贵文物,应当归还中国。”
与此同时,据昨晚中国国际广播电台旗下的“国际在线”披露,阻止鼠首、兔首拍卖的外交努力仍在持续。
对于国家文物局的声明,众多网友发出了不痛不痒、不够硬气的叹息,言辞激烈、情绪激昂的留言也不少。国家文物局真就那么不硬气?
历史如是记载,1971年10月,中国恢复联大席位,而在此前一年,中国亦提前加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关于文物保护和追索的“1970年公约”等相关国际条约,并声明保留追索历史上被劫掠、盗抢和非法出口文物的权力。国人,尤其是认定政府立场软弱的网友,不妨作如下思考:
“1970年公约”等相关法律文本的起草阶段,中国在何处?中国仍处在积弱积贫时代,处于史无前例的“十年浩劫”之中,套用今天的流行词,正处于“折腾”的历史时期。也就是说,对被劫掠、盗抢文物的国际处置规则的制定,封闭的中国无力参与其中,没有国际话语权,甚至连发声的权力都不具备。而终于赶在恢复联大席位前提前签署参加“1970年公约”,在当时已实属不易。坦率而言,这些游戏规则倘若当时不承认,今天回头看,对中国流失文物之追索将更为不利,联系到刚被巴黎法院驳回的官司,也许法院压根就不会受理。
今天的中国已然不是昨天的中国——事至此,鉴于中国律师团已明确表达“若拍卖得逞将起诉买家”的立场,一个最好的结果是,因顾忌中国政府的坚定立场,潜在的买家担心鼠首、兔首变成烫手山芋而导致拍卖流产。而一个惯常的结局是,鼠首、兔首再度高价易手,拍卖方获取暴利(流失海外的圆明园兽首1985年第一次拍卖,价格不过每具500美元。而现在兔首鼠首,估价竟已到了2亿元人民币),中国多方努力宣告阶段性失败。对此,国人自当表达愤怒,但不可表达失望,当冷静而理智面对之。
回顾历史,被西方列强劫掠、盗抢的文物在海外被一次次拍卖,中国经历了无可奈何、渐次发声、逐步表达立场到态度日益鲜明的过程。也许国人认为过程过于漫长,但早报评论员不能不说的是,拂去国际法体系、游戏规则之类的“桌面制度”,真正决定一个国家在海外维护国家利益的决定性能量是国力!例子并不遥远,沙俄年代,俄罗斯曾有大批国宝级文物被劫掠和盗抢至多个国家,二战后,前苏联强大的国力外加当时特定的国际冷战环境,相当数量的流失国宝经苏联一交涉,相关国家随即送还。为什么?人们可以说这是外交努力,也可以认定国际游戏规则起了作用,但仅仅如此么?
今天的中国追索流失海外文物的成绩并非白板一块。以国力为依托,通过外交及现有国际文物保护合作机制,我们亦从美、英、丹麦等国追索回多批非法流失出境的文物。显而易见,相对于非法流失的上百万件文物,这些成绩可以说微不足道。但这恰恰说明,我们的国力还不够强盛,只有继续致力于改革开放,继续推进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建设全面发展,才是我们追索更多流失文物最根本的前提条件。
如是,我们不能不做好鼠首、兔首拍卖得逞的思想准备,不能不咬紧牙关发展国力。在当下,让我们熨平仍在滴血的历史伤疤,把愤怒凝聚为战胜经济危机的力量!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