繁体和简体有什么争议
- 提问者网友:聂風
- 2021-06-01 22:36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独行浪子会拥风
- 2021-06-01 22:57
推荐繁体字我觉得是有道理的。
首先,繁体字是先人造字的成果,繁体字更能体现字的意思,更贴近生活,是生活的创造,是生活的体现。
而简体字,看到一个简体字,你不能想象出这个字的意思,与繁体字相比,脆弱不少。
3 现在人们大多用手机 电脑 ,用手写的越来越少了,所以写起来麻烦并不是阻碍推崇繁体字推广的理由。
比如,繁体字的東,从这个字,你就能看出 東 的味道了,中间是一个日,然后一个木 架在上面,木表示山,日表示太阳, 太阳从山的那边升起,,而太阳是从东边升起的,所以是不是有 東 的味道了,而你从简体字的 东 ,你能看出 东的味道吗?能贴近生活吗?
所以主张繁体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
说了这么多,慢慢体会吧。
- 1楼网友:一把行者刀
- 2021-06-02 00:23
- 2楼网友:思契十里
- 2021-06-02 00:00
有人说,这将使得中华文化和中国历史随着繁体字的从此流逝,逐渐使后代人失去最基本的钻研权力。
这句话是不是危言耸听我不做判断,然而,从新加坡人的华语水准的低落甚至对中文的掌握能力的流逝,这一个前车之鉴,可以为所有中国人警惕。
我们这一代人有幸赶上学习繁体字的末班车,并在后来也学习简体字,对简繁两种字体都能掌握,更有感情。
从字型上来说,美学角度而言,繁体字的‘美’毋庸置疑,繁体字的‘玄’更是令人自傲。简体字的‘便’,使我们动作快速,简体字的‘炼’,使我们灵活。
简繁两体互补相济,作为21世纪的华人,繁体字和简体字的掌握有其历史、文化和民族使命。
全世界都承认,繁体字的‘千锤百炼’,蕴涵着千百年来中国文化和历史的浩瀚渊博。简体字的‘俏丽简约’,是书写方便快速,跨进中华文化门槛的垫脚石。
学习过繁体字的人,感受不到简体字的‘内涵’。
中国文化重视的就是‘内涵’。
世界上的文字几乎只是符号,只有中国字不啻是符号,更是中国人的‘灵魂和精髓’。
由于简体字的‘规范结构’有其先天性的缺憾,‘规范字’的大规模使用,不收录很多原古文或繁体字中的‘异体字’,因此要掌握这些‘异体字’就必须借由这些字体的典故和渊源去推敲和搜索,更严重的是,由于这些异体字已经不收录在简体字中,一些古文或是历史文献就无法准确的反映在简体版的书籍中,就算收录了,由于没有繁体字的蕴涵,后代子孙是无法有能够沿着繁体字纹路的思维推敲和钻研,只能旁敲侧击源远流长的祖宗文化和掌故,这费尽心机的‘痛’,按新加坡的经验,我估计将有大量的学子,会因此对中文的学习,乃至是中华文化的殷切意兴阑珊,久而久之将唾弃之而求他,这对本来就已经‘文化断层’的中华民族来说更是危机四伏,目前的中文在大陆还不见有差,但是随着老一代中国人都离开了之后,中国文化的‘搁浅和沙漠化’将浮到台面上来。到那个时候。。。
古训有言: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新加坡的教训,不可不熟读。。。
简体字有其方便性,繁体字更是几千年来我们的老祖宗的智慧结晶。
繁体字是综合了历代古人所创造、实践、磨合 、推陈出新 、千锤百炼下的中国文化瑰宝,中国政府如果要让后代的炎黄子孙更能掌握列祖列宗的文化遗产,绝对要三思后行,不止不能废除繁体字,更要使繁体字和简体字并行,中国子民要更有‘深度’,有‘层次’进而能像日本人或韩国人那样,既能‘与时并进’,又能‘准确的掌握’自身的文化瑰宝,不能对自己这么宝贵的文化瑰宝说丢就丢,愧对子子孙孙。
中国人已经走错很多路了,请不要让我们再对这条巨龙绝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