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急!包公大义灭亲的故事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2 20:14
- 提问者网友:自食苦果
- 2021-03-22 02:10
急急!包公大义灭亲的故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3-22 02:17
长嫂如母
合肥地区,敬重嫂子比敬重姐姐还讲究,说句把怠慢姐姐的话,还可以原谅;要是说了怠慢嫂子的话,那可是捅了马蜂窝,不能善罢甘休的。人们常说:“长嫂如母”。老到白胡子的翁,小到穿开裆裤的娃,都晓得这是因为清官包公的缘故。
那还是宋朝,庐州府出了个清官包拯。这年,包拯巡按到赤桑镇。嗬,在赤桑镇,包拯遇到了“咬手”的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哭奔衙门,状告包拯侄儿包勉,打死她儿子,摔死她孙子,强奸她儿媳妇,致死人命三条。包拯准了状,发签拿人,一连数日,缉拿不到凶犯。包拯为这事,吃不香,睡不稳,显得更黑更瘦了。
这天,包拯坐衙,仍旧拿不到凶犯。散衙后,他满脸愁闷地回到家。他妻子——李夫人却手拿一只拨浪鼓迎上来,一本正经地说;
“相公,这玩艺是清东西时翻出来的,年深日久也坏了,要这玩艺干啥?放着还占地场,我看,不如扔掉了吧!”
包拯从夫人手里接过拨浪鼓,郑重地说:
“这,这哪行!”
说罢,端详着拨浪鼓,那么凝神,象是看一件罕见稀奇的珍宝。包拯为啥这么喜爱这件玩具呢?这里有包拯孩提时的故事。
原来,包拯是老罕(指最小的儿女)儿子,母亲生他时已上了年纪,年老体衰,加上产后受了风寒,一病不起,在包拯未满月时就死了。嫂嫂怜爱这个未满月就失去母亲的小叔子,就把包拯抱回自己房里,放在比他小日分的儿子包勉——包拯的侄儿——的摇篮里抚养。嫂嫂心地善良,为人朴实,喂奶先尽小叔子吃,剩多剩少才是自己儿子的。一人奶,两人吃,自然不够。“奶不够,粥来凑”。包勉可是吃米粥长大的。
包拯两岁时,哥哥从集上买了一只拨浪鼓回来,拿给包勉玩。小孩家爱新奇玩艺儿。包拯一看到,就要;包勉不给,包拯就哭着要。嫂子看到这情况,一面责备丈夫不该只实一只,分配不均,一面从包勉手里夺下拨浪鼓给了包拯。包拯止住哭了,但她自己的儿子却哭个不住。一看,才知道刚才因为用力过猛,拨浪鼓的蔑把子把包勉的小嫩手拉破了,血糊淋拉的。爷爷心疼大孙子,又要从老罕儿子手里拿过拨浪鼓,让嫂嫂拦住了。
“爹,没娘的阿叔可怜。包勉哭两声有啥呢?老辈常说:‘葫芦是吊大的,小孩是哭大的’。就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还年轻力壮嘛!”
嫂嫂一席话,感动得公公说不出话来,也就没有从包拯手里再拿回拨浪鼓。嫂嫂转身就从书案的香炉里,抓了一把香灰,捻在包勉的伤口上,止住血。从那儿,包勉的手上就留下一条显眼的疤痕。直到包拯十岁,他父亲临死前,把拨浪鼓交给他,把这件事讲述了三遍,让包拯记住。他才放心地闭上眼睛。之后,包拯就一直把拨浪鼓带在身边。
李夫人看着包拯拿着拨浪鼓这样动感情,又进一步地说:
“相公,这玩艺儿又破又旧,不金不银的,实是没有留头。”
“呸!”包拯动气了,说:“娘子,你马不知脸长,怎么就忘了?从你过门那天起,我就不止一次给你讲了嫂子那颗无私的心,和她金子般的语言。这只拨浪鼓是嫂嫂亲手给我的,它比金比银还贵重咧!”
李夫人并不是忘了这件事,而是故意要引起包拯回忆起这事的。原来,包勉知道外面告了他,包拯准了状。老叔这个人一向铁面无私,他害怕了,就躲到老婶身边,求老婶给他讲情。李夫人自然就答应了。可是,她熟知包拯禀性刚直,怕一时不容情,就想点子来打动包拯的心。
这时,她觉得有门了,就说:
“好吧!拨浪鼓我来好好收藏!相公——”
包拯急躁了,说:
“夫人,有话,你就脆崩点说吧!”
“相公,嫂子就只有包勉这点骨血,念嫂子抚养之恩,赦了包勉吧!让他改邪归正,服侍嫂嫂晚年。”
“啊!”
包拯一惊,明白事故点儿出在家里。李氏拿出拨浪鼓原是为了给包勉讲情的,包勉缉拿不到,是“家鬼害家人”。这怎么能行呢?岂能因包庇自己的骨肉,坏了国法呢?本来,包拯想发怒的,但一想这样会让事情更麻烦。于是来了个“老鸭浮水——表面不动”,说:
“这……这……这事,往后再说吧!”
李夫人以为包拯动情了,为包勉担忧的心也松了点。
当天下午,包拯带着李夫人登衙升堂。让王朝、马汉把白发大娘请上堂。包拯说:
“老人家,你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冤屈,说出来,我与你做主。”
白发大娘忍着悲痛,说:
“我叫肖刘氏,赤桑镇人。包勉为强奸我儿媳妇,杀害了我一家三口,请大人为我做主伸冤。”
“肖刘氏,你可看清了,不是坏人冒充包勉的吗?”
“大人呵,贼子行凶时,我在场。我亲耳听他说,‘我是包大人的侄儿,状子是告不透的。’他杀我儿子时,我亲眼看到他左手心中有条又粗又大的疤痕。连我那哭着要娘的两岁小孙孙,他也不放过,伸出疤痕的左手夺了小嫩手中的拨浪鼓,又伸出右手抓起小孙孙,摔死在地上。儿媳妇被抢走,抵死不从,也被杀死。惨呀,大人啊!”
李夫人听了,也气得脸儿发青;包拯听了,心似刀绞。可他故意说:
“肖刘氏,包勉是我的侄儿,你就原谅点,我给你三百两俸银,给你安排好晚年生活。”
好似一声霹雳,肖刘氏一怔,眼里泪水没有了,圆睁着眼,怒斥道:
“呸!我不要你的臭钱,你也甭为我这孤老婆子操心。常言说:‘屈死不告状’,原来你包大人也是‘官官相护亲为亲’,枉有清官的好名声!”
包拯并不动气,转脸对李夫人说;
“娘子,你看这事如何处理?”
李夫人咬着牙,说:
“相公,你照国法发落吧!包勉藏在我后花园。”
“砰”的一声。包拯一拍惊堂木,叫道;
“带凶犯!”
“喳!”
声音一落,包勉就给带上了大堂。咋会恁快呢?原来,包拯把李夫人带上街,就命令张龙、赵虎搜查自己的家,没有李夫人的阻拦,包勉自然被捉拿归案。包拯计策用得好啊!李夫人想通了,自然交出凶犯;李夫人想不通,也照捉凶犯。
包勉一带上堂,肖刘氏就叫道:
“正是这贼子,大人你与我做主,替小人儿媳报仇。”
包勉晓得事情不好,哭着向李夫人说:
“老婶,你答应替侄儿讨情的;老婶,你快向老叔说说吧!”
李夫人掩着脸,哭着说:
“包勉,你的罪孽太重了,老婶救不了你呀!你不要怨怪老婶,老婶给你备了纸钱。”
包勉贼人也有贼智,看看求李夫人不行,就伸出有疤痕的手,只是摇着,想打动包拯。包拯一看,胡子直抖,便毅然画下“斩”字,说:
“包勉,你妈留给你的是只‘无私’手,你怎么用这手做歹事呢!国法无情,只有斩了你,才能对得起一世无私的嫂嫂。”
说罢,扔了笔,吩咐行刑。
“喳!”
张龙、赵虎把包勉推出大堂。
包拯对肖刘氏说:
“肖刘氏,斩了包勉,替你那惨死的儿子媳妇伸了冤,只是人死不能复生,本官念你孤苦无依,生活无着,仍将三百两俸银给你去安排晚年吧!”
“谢包大人。”
一会,斩了包勉,张龙、赵虎呈上一颗血头,包拯一见,一改他往日那种刚硬的性子,放声呼陶大哭,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还在饮泣的李夫人,止住了悲伤,说:
“相公,包勉已正法了,你还哭什么呢?”
老包说:
“包勉被正法,他是罪有应得。我哭,是对不起嫂子呵!嫂子不仅用乳汁把我喂大,而且也给了我一颗无私的心。我光知道报嫂子恩情,对侄儿一味宠爱,没有教育好侄子,以至使他犯下大罪。我对不起嫂嫂呵!”
说着,又哭;越哭,越伤心。李夫人只得劝说:
“相公,你要以身体为重。嫂嫂深明大义,她也不会怪罪你的。我们还是多想想嫂嫂的晚年吧,一个人够凄苦的。”
包拯停住了哭泣,说:
“啊,这你就把心放到肚里吧。我早考虑好了。嫂嫂,我来供养。‘长—一嫂——如——母’,‘敬—一嫂—一似—一母’,往后,你也得记住。”
“是!”
自那,“长嫂如母”的话头,就流传下来了
合肥地区,敬重嫂子比敬重姐姐还讲究,说句把怠慢姐姐的话,还可以原谅;要是说了怠慢嫂子的话,那可是捅了马蜂窝,不能善罢甘休的。人们常说:“长嫂如母”。老到白胡子的翁,小到穿开裆裤的娃,都晓得这是因为清官包公的缘故。
那还是宋朝,庐州府出了个清官包拯。这年,包拯巡按到赤桑镇。嗬,在赤桑镇,包拯遇到了“咬手”的事:一位白发苍苍的老大娘,哭奔衙门,状告包拯侄儿包勉,打死她儿子,摔死她孙子,强奸她儿媳妇,致死人命三条。包拯准了状,发签拿人,一连数日,缉拿不到凶犯。包拯为这事,吃不香,睡不稳,显得更黑更瘦了。
这天,包拯坐衙,仍旧拿不到凶犯。散衙后,他满脸愁闷地回到家。他妻子——李夫人却手拿一只拨浪鼓迎上来,一本正经地说;
“相公,这玩艺是清东西时翻出来的,年深日久也坏了,要这玩艺干啥?放着还占地场,我看,不如扔掉了吧!”
包拯从夫人手里接过拨浪鼓,郑重地说:
“这,这哪行!”
说罢,端详着拨浪鼓,那么凝神,象是看一件罕见稀奇的珍宝。包拯为啥这么喜爱这件玩具呢?这里有包拯孩提时的故事。
原来,包拯是老罕(指最小的儿女)儿子,母亲生他时已上了年纪,年老体衰,加上产后受了风寒,一病不起,在包拯未满月时就死了。嫂嫂怜爱这个未满月就失去母亲的小叔子,就把包拯抱回自己房里,放在比他小日分的儿子包勉——包拯的侄儿——的摇篮里抚养。嫂嫂心地善良,为人朴实,喂奶先尽小叔子吃,剩多剩少才是自己儿子的。一人奶,两人吃,自然不够。“奶不够,粥来凑”。包勉可是吃米粥长大的。
包拯两岁时,哥哥从集上买了一只拨浪鼓回来,拿给包勉玩。小孩家爱新奇玩艺儿。包拯一看到,就要;包勉不给,包拯就哭着要。嫂子看到这情况,一面责备丈夫不该只实一只,分配不均,一面从包勉手里夺下拨浪鼓给了包拯。包拯止住哭了,但她自己的儿子却哭个不住。一看,才知道刚才因为用力过猛,拨浪鼓的蔑把子把包勉的小嫩手拉破了,血糊淋拉的。爷爷心疼大孙子,又要从老罕儿子手里拿过拨浪鼓,让嫂嫂拦住了。
“爹,没娘的阿叔可怜。包勉哭两声有啥呢?老辈常说:‘葫芦是吊大的,小孩是哭大的’。就是有个三长两短的,我还年轻力壮嘛!”
嫂嫂一席话,感动得公公说不出话来,也就没有从包拯手里再拿回拨浪鼓。嫂嫂转身就从书案的香炉里,抓了一把香灰,捻在包勉的伤口上,止住血。从那儿,包勉的手上就留下一条显眼的疤痕。直到包拯十岁,他父亲临死前,把拨浪鼓交给他,把这件事讲述了三遍,让包拯记住。他才放心地闭上眼睛。之后,包拯就一直把拨浪鼓带在身边。
李夫人看着包拯拿着拨浪鼓这样动感情,又进一步地说:
“相公,这玩艺儿又破又旧,不金不银的,实是没有留头。”
“呸!”包拯动气了,说:“娘子,你马不知脸长,怎么就忘了?从你过门那天起,我就不止一次给你讲了嫂子那颗无私的心,和她金子般的语言。这只拨浪鼓是嫂嫂亲手给我的,它比金比银还贵重咧!”
李夫人并不是忘了这件事,而是故意要引起包拯回忆起这事的。原来,包勉知道外面告了他,包拯准了状。老叔这个人一向铁面无私,他害怕了,就躲到老婶身边,求老婶给他讲情。李夫人自然就答应了。可是,她熟知包拯禀性刚直,怕一时不容情,就想点子来打动包拯的心。
这时,她觉得有门了,就说:
“好吧!拨浪鼓我来好好收藏!相公——”
包拯急躁了,说:
“夫人,有话,你就脆崩点说吧!”
“相公,嫂子就只有包勉这点骨血,念嫂子抚养之恩,赦了包勉吧!让他改邪归正,服侍嫂嫂晚年。”
“啊!”
包拯一惊,明白事故点儿出在家里。李氏拿出拨浪鼓原是为了给包勉讲情的,包勉缉拿不到,是“家鬼害家人”。这怎么能行呢?岂能因包庇自己的骨肉,坏了国法呢?本来,包拯想发怒的,但一想这样会让事情更麻烦。于是来了个“老鸭浮水——表面不动”,说:
“这……这……这事,往后再说吧!”
李夫人以为包拯动情了,为包勉担忧的心也松了点。
当天下午,包拯带着李夫人登衙升堂。让王朝、马汉把白发大娘请上堂。包拯说:
“老人家,你叫什么名字,有什么冤屈,说出来,我与你做主。”
白发大娘忍着悲痛,说:
“我叫肖刘氏,赤桑镇人。包勉为强奸我儿媳妇,杀害了我一家三口,请大人为我做主伸冤。”
“肖刘氏,你可看清了,不是坏人冒充包勉的吗?”
“大人呵,贼子行凶时,我在场。我亲耳听他说,‘我是包大人的侄儿,状子是告不透的。’他杀我儿子时,我亲眼看到他左手心中有条又粗又大的疤痕。连我那哭着要娘的两岁小孙孙,他也不放过,伸出疤痕的左手夺了小嫩手中的拨浪鼓,又伸出右手抓起小孙孙,摔死在地上。儿媳妇被抢走,抵死不从,也被杀死。惨呀,大人啊!”
李夫人听了,也气得脸儿发青;包拯听了,心似刀绞。可他故意说:
“肖刘氏,包勉是我的侄儿,你就原谅点,我给你三百两俸银,给你安排好晚年生活。”
好似一声霹雳,肖刘氏一怔,眼里泪水没有了,圆睁着眼,怒斥道:
“呸!我不要你的臭钱,你也甭为我这孤老婆子操心。常言说:‘屈死不告状’,原来你包大人也是‘官官相护亲为亲’,枉有清官的好名声!”
包拯并不动气,转脸对李夫人说;
“娘子,你看这事如何处理?”
李夫人咬着牙,说:
“相公,你照国法发落吧!包勉藏在我后花园。”
“砰”的一声。包拯一拍惊堂木,叫道;
“带凶犯!”
“喳!”
声音一落,包勉就给带上了大堂。咋会恁快呢?原来,包拯把李夫人带上街,就命令张龙、赵虎搜查自己的家,没有李夫人的阻拦,包勉自然被捉拿归案。包拯计策用得好啊!李夫人想通了,自然交出凶犯;李夫人想不通,也照捉凶犯。
包勉一带上堂,肖刘氏就叫道:
“正是这贼子,大人你与我做主,替小人儿媳报仇。”
包勉晓得事情不好,哭着向李夫人说:
“老婶,你答应替侄儿讨情的;老婶,你快向老叔说说吧!”
李夫人掩着脸,哭着说:
“包勉,你的罪孽太重了,老婶救不了你呀!你不要怨怪老婶,老婶给你备了纸钱。”
包勉贼人也有贼智,看看求李夫人不行,就伸出有疤痕的手,只是摇着,想打动包拯。包拯一看,胡子直抖,便毅然画下“斩”字,说:
“包勉,你妈留给你的是只‘无私’手,你怎么用这手做歹事呢!国法无情,只有斩了你,才能对得起一世无私的嫂嫂。”
说罢,扔了笔,吩咐行刑。
“喳!”
张龙、赵虎把包勉推出大堂。
包拯对肖刘氏说:
“肖刘氏,斩了包勉,替你那惨死的儿子媳妇伸了冤,只是人死不能复生,本官念你孤苦无依,生活无着,仍将三百两俸银给你去安排晚年吧!”
“谢包大人。”
一会,斩了包勉,张龙、赵虎呈上一颗血头,包拯一见,一改他往日那种刚硬的性子,放声呼陶大哭,泪水如断线的珠子。还在饮泣的李夫人,止住了悲伤,说:
“相公,包勉已正法了,你还哭什么呢?”
老包说:
“包勉被正法,他是罪有应得。我哭,是对不起嫂子呵!嫂子不仅用乳汁把我喂大,而且也给了我一颗无私的心。我光知道报嫂子恩情,对侄儿一味宠爱,没有教育好侄子,以至使他犯下大罪。我对不起嫂嫂呵!”
说着,又哭;越哭,越伤心。李夫人只得劝说:
“相公,你要以身体为重。嫂嫂深明大义,她也不会怪罪你的。我们还是多想想嫂嫂的晚年吧,一个人够凄苦的。”
包拯停住了哭泣,说:
“啊,这你就把心放到肚里吧。我早考虑好了。嫂嫂,我来供养。‘长—一嫂——如——母’,‘敬—一嫂—一似—一母’,往后,你也得记住。”
“是!”
自那,“长嫂如母”的话头,就流传下来了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大漠
- 2021-03-22 02:42
【包公斩侄应为传说】
如果按照时下最流行的方式,为中国历史上的清官做一个排行榜,那么包拯包大人无疑名列前茅。在民间传说里,这位包青天“日审阳间,夜审阴间”,铁面无私,刚正不阿。铡美案、斩包勉的故事早已是家喻户晓。
然而故事只是故事,传说也只是传说。真实的历史是:陈世美是清初进士,与包大人毫无瓜葛。所谓铡美案,更像是一场关公战秦琼的戏码。至于斩包勉就更是无稽之谈。按照宋朝法律规定,法官与被告人是亲属,或者有很近的姻亲关系的,都必须回避。包拯与包勉为叔侄关系,正在五服之内,如果包拯大义灭亲,必然触犯宋朝刑律。这也就陷入了一个悖论:包大人既知法犯法,又怎能“官清如水”
诉讼回避,在古代称为“换推制”,首见于《唐六典》:“凡鞠狱管与被鞠狱人有亲属仇嫌者,皆听更之”。其中的亲,指负责办案的官员与被告有五服内之亲,大功以上姻亲,或者是被告授业师长。而发展到宋代,诉讼回避的范围更广,规定更为细致。法官与被告为科考的同年、同门、同科目关系的;审判官本身就是被告人,或被告人上司的;涉及上下级关系隶属的;甚至同一案件的前后审两人法官有“亲属仇嫌”关系的,都必须回避。南宋时期,法律对于有应回避情形而不回避的,还要科以杖一百的处罚。
可以说,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实行回避制度的国家之一。中国传统社会,是一个伦理人情的社会。经世致用的中国古代哲学家们,不曾像他们的外国同行一样,苦苦的追寻着神光,中国的哲学温情脉脉,中国的法律充满着人性的智慧。官吏回避制度,正是祖先留给我们的、中国传统政治智慧的遗泽。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