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科举和现代高考一样吗?有知道的请来告诉下
答案:6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5 19:28
- 提问者网友:刺鸟
- 2021-03-25 01:45
古代科举和现代高考一样吗?有知道的请来告诉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3-25 02:46
当然不一样。
古代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科举制度主要考明经,注重考生的文学能力和对古代圣贤政治思想的理解能力,是以政治为主要目的的,考取之后,大部分就做了官员。
但是现代的高考完全不一样,它是为了提高全民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并且介意选拔人才而进行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考试的目的也不是做官,而是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以便于将来投入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行业。
所以虽然近年来很多人对高考制度产生质疑,贬斥其为古代科举的翻版,但其实他们本质根本不同。
古代科举是历代封建王朝通过考试选拔官吏的一种制度。由于采用分科取士的办法,所以叫做科举。科举制的殿试部分是由皇帝亲自主持、以分科考试形式录用人才的取士制度。魏晋以来,采用九品中正制,官员大多从各地高门权贵的子弟中选拔。权贵子弟无论优劣,都可以做官。许多出身低微但有真才实学的人,却不能到中央和地方担任高官。为改变这种弊端,隋文帝开始用分科考试来选举人才。隋炀帝时期正式设置进士科,考核参选者对时事的看法,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到明朝,科举考试形成了完备的制度,共分四级:院试(即童生试)、乡试、会试和殿试,考试内容基本是儒家经义,以“四书”文句为题,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解释必须以朱熹《四书集注》为准。
科举制度主要考明经,注重考生的文学能力和对古代圣贤政治思想的理解能力,是以政治为主要目的的,考取之后,大部分就做了官员。
但是现代的高考完全不一样,它是为了提高全民德智体美等方面的综合素质,并且介意选拔人才而进行的一种制度。其目的是提高国民素质,考试的目的也不是做官,而是接受更高层次的教育,以便于将来投入到国家政治、经济、文化建设的各个行业。
所以虽然近年来很多人对高考制度产生质疑,贬斥其为古代科举的翻版,但其实他们本质根本不同。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轻熟杀无赦
- 2021-03-25 06:37
很不一样,内容、方式、都不一样
- 2楼网友:未来江山和你
- 2021-03-25 06:12
目的是一样的,选拔当时人为符合社会需要,统治阶级利益的人才。
- 3楼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03-25 05:43
不一样,高考只能算作乡试,等级低得很
- 4楼网友:第幾種人
- 2021-03-25 04:28
古代科举分院试,乡试,会试,和殿试。普通的读书人先是叫童生,考过院试之后升为秀才,秀才考过乡试之后升为举人,举人考过会试之后才升贡生,贡生再考过殿试之后才是进士,进士的头三名就是我们所知的状元,榜眼,探花。古代只有举人才能当官,秀才只是有些特权,比如见县官可以不跪坐的说话之类的。所以乡试更像现在的公务员考试,高考最多算是院试。古代的书院就像现在大学差不多,考过院试你就算这个书院的正式学生了,俗称秀才,差不多就像现在高考之后你算大学生了。
- 5楼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3-25 02:52
古代科举,考上就直接做县令。
现代高考,考上还要读几年书,以后去找工作。
古代科举,每个考生一个(像猪圈一样,只有3面墙的)小房间,一住几天,吃喝拉撒睡都在此。自己在里头生火做饭。自带柴米油盐酱醋茶。自带铺盖等一切生活用品和文具。房间的长度刚好躺下一个人。房间里有一张床(没有铺盖,就是砖头支起几块床板),白天就是桌子。另外配个小凳子。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