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学说的发展演变过程
答案:2 悬赏:2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1 14:38
- 提问者网友:你给我的爱
- 2021-01-20 16:41
儒家学说的发展演变过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你哪知我潦倒为你
- 2021-01-20 18:16
中国的儒学如果从孔子算起,绵延至今已有两千五百余年的历史了。在这漫长的岁月里,随着社会的变化与发展,儒家学说从内容、形式到社会功能也在不断地发生变化与发展.不了解儒家学说的历史演变。
一、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 儒出身于"士",又以教育和培养"士"("君子")为己任."士"者"仕"也.孟子说:"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说,士出来任职做官,为社会服务,就好像农夫从事耕作一样,是他的职业.荀子在讲到社会分工时,也把"士"归于"以仁厚知能尽官职"(《荀子·荣辱》)的一类人.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原始儒家学说也可以说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官吏的学说,是"士"的文化. 子贡曾向孔子提出"何如斯可谓之士矣"的问题,即怎样做才称得上"士".孔子回答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
二、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以董仲舒、《白虎通义》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学 汉初统治者为医治秦末苛政、战乱造成的社会民生极度凋敝的状况,采用了简政约法、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方针政策,以恢复社会的生机.与此相应,在文化思想上则主要是推崇和提倡黄老道家学说。
三、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以程、朱、陆、王等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学的儒学佛道学说对广大士大夫修养身心方面的巨大影响,引起了一部分儒者的不满与不安.他们认为,以佛道理论修身养性将使人们不守儒学礼法,从而危及社会的统治秩序。
朱熹进一步发挥了程氏的思想,而且把"仁"为"理"的道理讲得更加清楚.这里我们引几条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仁"的解释,以见其大概.如: "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论语·学而》注) "仁者,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孟子·尽心下》注)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生者,所谓'元者善之长'也."(《中庸》章句) "仁者,本心之全德.......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故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论语·颜渊》注)。
一、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一个阶段,是以孔子、孟子、荀子等为代表的先秦原始儒学 儒出身于"士",又以教育和培养"士"("君子")为己任."士"者"仕"也.孟子说:"士之仕也,犹农夫之耕也"(《孟子·滕文公下》),意思是说,士出来任职做官,为社会服务,就好像农夫从事耕作一样,是他的职业.荀子在讲到社会分工时,也把"士"归于"以仁厚知能尽官职"(《荀子·荣辱》)的一类人.所以,从这一角度来讲,原始儒家学说也可以说是为国家、社会培养官吏的学说,是"士"的文化. 子贡曾向孔子提出"何如斯可谓之士矣"的问题,即怎样做才称得上"士".孔子回答说:"行己有耻,使于四方不辱君命,可谓士矣."(《论语·子路》)。
二、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二个阶段,是以董仲舒、《白虎通义》为代表的两汉政治制度化和宗教化的儒学 汉初统治者为医治秦末苛政、战乱造成的社会民生极度凋敝的状况,采用了简政约法、无为而治、与民休息的方针政策,以恢复社会的生机.与此相应,在文化思想上则主要是推崇和提倡黄老道家学说。
三、中国儒学发展的第三个阶段,是以程、朱、陆、王等为代表的宋、明、清时期的性理之学的儒学佛道学说对广大士大夫修养身心方面的巨大影响,引起了一部分儒者的不满与不安.他们认为,以佛道理论修身养性将使人们不守儒学礼法,从而危及社会的统治秩序。
朱熹进一步发挥了程氏的思想,而且把"仁"为"理"的道理讲得更加清楚.这里我们引几条朱熹在《四书章句集注》中对"仁"的解释,以见其大概.如: "仁者,爱之理,心之德也."(《论语·学而》注) "仁者,人之所以为人之理也."(《孟子·尽心下》注) "仁者,天地生物之心,而人得以生者,所谓'元者善之长'也."(《中庸》章句) "仁者,本心之全德.......为仁者,所以全其心之德也.盖心之全德,莫非天理,而亦不能不坏于人欲.故为仁者,必有以胜私欲而复于礼,则事皆天理,而本心之德复全于我矣."(《论语·颜渊》注)。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