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5 02:44
- 提问者网友:最爱你的唇
- 2021-04-14 11:42
如何优化课堂教学 提高课堂效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04-14 11:57
教育为本,质量为魂,教育质量是学校工作的生命线,基础教育内涵发展的关键是学校的教学质量。学校教学质量由课程、教学与管理三大因素决定。课程反映学校生活的丰富性,即学生能从学校里得到什么;教学是形成质量的具体过程,主要表现在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研究等主要环节的质量和相互衔接上;管理是指学校教学工作的规范和有序程度。课堂教学蕴含着巨大的生命力,只有师生们的生命活力在课堂上得以有效发挥,才能真正有助于学生们的培养和教师成长,课堂教学才能真正的生活。从教学时间上看——课堂教学占据学生的时间最长。据统计,一个学生受完普通义务教育要上完一万多节课;一名小学生90%的在校时间是在课堂上度过的。从教学形式上看——课堂教学是人才培养的主阵地。从教学功能上看——不同课堂教学水平带来不同教学效果。从教学效率上看——不同的课堂效率会带来不同的学习效果。我们知道,“备课、上课、批改、辅导、考试、研究”是教学过程的主要环节,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聚焦课堂,在新理念下科学的突出重点、突破难点、落实知识点,体现三维目标,融入品德教育,上好规范课,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而要减轻学生过重学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教师要做到更新理念、解放思想,强化备课、面向全体,优化上课、突出核心,淡化补课、宽容落后,提高教育教学的执教力。一、更新理念,解放思想上好课,不仅要研究课标、教材、教法、学法,更要研究教育思想。新课程核心追求是:转变人才培养模式;重视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为民族振兴和创新型国家建设作出贡献。深水无声,大爱无言。教师在教育教学中要充分展示人格魅力,处处体现教育不留痕迹的真谛。多尊重,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多激励,增强学生的自信心;多期待,激发学生的上进心。素质教育的核心是启迪、开发学生想象力、创造力和发展潜力,不同课程只是实现这一目的的具体渠道。端正教学思想,教育教学面向全体学生。教师要以课改理念为先导,以优秀教师教学经验为依托,以现代教育技术为支撑,提升教师基本素质,提高教师专业水平,更好的为教育教学服务。以学生为本,关注学生发展,德育为先、能力为重、全面发展。促进全体学生发展,而不是少数学生的发展;促进学生全面素质(德智体诸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片面发展;促进学生主动、生动活泼、全面基础上的特色发展,而不是被动、完全均一的发展。让学生在教学过程中学习,既学习掌握知识,又得到情操的陶冶,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同时又可形成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又是一个身心发展、潜能开发的过程。二、 强化备课 ,面向全体备课时应做到“十二备”:备课标、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备学法、备引入、备设问、备训练、备小结、备板书、备教具、备作业。备课要充分利用现成课件,注重学习他人的教学经验。备课在遵循课标把握教材、处理教材上下功夫。注重新旧知识之间的有机联系,以旧引新,讲新带旧,做到温故而知新;分解难点,降低坡度,将教学过程科学合理地分解若干个环节、层次,分阶段、有层次地达到教学目标。根据学生的实际,适时调整教学目标、教学进度、教学内容,精选例题、习题和作业。教学目标的预设、教学内容的选择要结合学生实际。针对课标、教材、学生实际做“三不讲”分析,既学生已经会的教师不讲;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不讲;教师讲了学生也不会的教师不讲,也就是学生随便怎么跳都摘不到。学生会的反复讲,学生掌握不了的还要讲,危害也更大,其显性后果是浪费课堂教学时间,隐性后果是学生学习积极性的下降,并导致学生学习成绩两极分化的加剧。新课程倡导“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方式。 一个人今天在校的学习方式,必然会与他明天的社会生存方式保持某种内在的一致性,而自主、合作和探究的学习正是这种一致性的重要切入点。自主、合作和探究首先是一种精神。自主就是一种主动承担学习责任的态度,是一种积极钻研、主动求教的精神,而不是教师不讲,学生自己学习就是自主学习;合作就是发现他人的优点,学会欣赏他人,学会用开放的心态接纳他人,同时学会尊重,谦让,这就是合作的灵魂,而不是几个人在一起讨论就是合作;探究也是一种精神、一种气质、一种好奇心,什么东西都去琢磨,刨根问底,而不是简单地第一步提问题,第二步提出设想,第三步解决问题,第四步验证。三、优化上课,突出核心教学全过程要坚持“问题由学生提出,规律由学生寻找,结论由学生归纳”新型教学理念。讲课安排要实施低起点、小步子,处理好各层次、环节之间的衔接和过渡,做到分解难点、降低坡度;教学过程要多活动、快反馈,活动的主要形式是猜一猜、想一想、试一试、议一议、做一做等,保证学生动手、思考练习的时间和质量;练习中发现问题,及时反馈,及时矫正;教学方法要以启发式与探究式教学为主,注重多种教学方法的整合应用,减少模仿,增加尝试;教学手段要不断改进,通过充分利用现有的教具、学具、仪器设备,增加教学容量,加快教学节奏,突出核心知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教师要有激情,学生才能有热情,教师要能做到在学生心求通而不得,口欲言而不能时及时点拨,经常有顿悟,使学生感到新课不新、旧课不旧。对新教师来说能依照课标,按照教材和教学参考书提供的教案,准确完成教学任务,没有知识性、方法性、和过程性错误。这就需要新教师有扎实的学科知识,而且要善于表达,能把想要讲的东西讲清楚讲明白,学生能听懂、接受。对中级教师来说能遵循课标,要在把握教材、教参的基础上能对其中的部分内容进行二次开发,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这需要教师有一定经验积累和教学原创能力。相对于教材与教参中原有的内容来说加一点、改一点,使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对高级教师来说要求熟悉课标,在课上能兼顾“三位一体”或学生全面发展的多种目标,不仅有知识与技能要求,还要关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前在实施新课改新教材中这是一个令教师不好把握的问题。“三位一体”是新课程的培养目标,但不简单等同于每门学科或每节课的具体教学目标。对教师来说大多数课的教学目标还是以“知识技能”为主,这些是短周期目标,在教学结束时应该可以检查其达到的成度;“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是长周期目标,需由量的积累才能实现质的变化的,所以要在课堂里伴随教学内容体现与关注,但实现一定是一段时间体验、积累的结果。对优秀教师课标应用自如不拘泥于教案,能根据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活用教案,激情的课堂上经常有智慧的火花闪光。预设与生成是课堂教学面临的一对矛盾,教师上课不能没有预设,没有准备。但预设与实际之间肯定会有不一致,需要教师在课堂里随时作出调整。这就是课堂教学的生成性。好的课堂教学应该是:教师的教贴近学生的学,因学定教——创作教案,因学施教——创作教学。根据学生学的过程设计教的过程;根据实际教学情况,活用教案,体现出教学活动的生成性。 为每个学生提供尽量多的课堂表现的机会,让学生感受“成功体验”。所谓“成功体验”,就是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每个学生创造尽量多的获得成功体验的机会,借助成功体验的积极效应,促进学生的健康发展。让每个学生都成为成功的学习者。让大多数学生在每一门学科中都有少量的高峰学习体验。四、淡化补课,宽容落后学生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而这种差异不仅仅是智力水平高低,优劣上的区别,而是有各具特色和风格上的差异。正是由于人的心理的差异性,每个人才成为真正的“主体”,才能作为一个真正的个体而存在。也正是由于人的心理的差异,才形成了个人心理生活独特性和多样性。也正是由于这差异越来越大,学生学习的分化现象是不可避免的。现在我们承认这种差异,正是为了因材施教,培养学生特长,发展学生的个性。所以,教育要求“下要保底,上不封顶”,“鼓励冒尖,允许落后”。课堂上除了教师上课的水平,教学环节之间的脱节也是当前影响教学质量的突出问题之一。尤其表现在教学过程中的及时反馈与巩固,上课与作业、作业与辅导、评价与教学之间的脱节。对一课一练、阶段考试的依赖已经使许多教师放弃了从课堂提问、课堂练习、课堂小测验、作业等有效反馈教学的通道,有些教师甚至完全不顾学生情况,自说自话地教。一旦发现成绩不好,就集体补课,无的放矢,异化了补课的原有价值。补救教学要有针对性。针对第一次教学中没有解决的问题或没有学好的学生开展的一种特殊教学。不能把补救教学当补药随便用,滥用的结果不仅加重学生课业负担,效果也是很差的。更可怕的是长期补课加重学生过重负担,损害学生身心健康,导致学生大批厌学、辍学。目前有少部分中小学生学习态度冷漠,我们知道学生厌学情绪远比成绩不好可怕的多。 关注教学质量还要关注教师第一次教学的有效性。第一次教学是学生兴趣和注意力最容易集中的时候。第一次教学不抓紧,期望通过第二、第三次补救教学解决,结果往往事倍功半。要在教师中提倡少补课,上好第一次教学的风气,狠抓第一次教学质量,争取一次就让学生学会。 要改变教学结果监测办法,变量尺子为照镜子,分数管理为达标度管理。分数管理是尺度评价,只能比较进步与否,对鼓干劲有作用。达标度管理属镜面评价,可以发现问题所在,为补救教学提供信息,让教师知道哪些学生应该补,补什么,怎样补。假如我们都能克服教学的盲目性,减少无用功,把力气用在刀口上,提高每节课的教学有效性,增加补课的针对性。那不仅可以提高教学质量,而且可以减轻学生过重负担。真正做到教师智慧的教,学生聪明的学。让学生感受到童年的快乐。五、搞好教研,提高质量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进一步加强教研组的建设,以校本教研为切入点,让教师“开展自己的教研,发表自己的看法,解决自己的问题,改进自己的教学”。三种基本的校本教研方式:教学型教研以教为着眼点,研究直接服务于教学的需要;研究型教研以研为着眼点,这种研究一般以“课题”为载体,围绕一个科学问题展开;学习型教研以学为着眼点,旨在通过学习来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专业素质,为提高教学质量提供保证,为教师专业发展奠定基础。首先,教研可以不断激发教师开展教研的动力。教研是教师幸福之源, “如果你想让教师的劳动能够给教师一些乐趣、使天天上课不致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那你就应当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一些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苏霍姆林斯基)。教研可以提供对教育规律性认识,使教师增添工作的胜任感;教研可以提高对改革的适应性,使教师获得工作的成就感;教研可以提升职业德行,使教师成为更具人格魅力的人。其次,教研可以明确教师教研的价值取向。教师的教育研究要回归本原,到教师参与教育研究的最初的意义上来;关注教育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师研究的价值需要重新定位。中小学教师参加教育研究的目的不外乎三个方面:发现规律,获得教育科学研究的成果;认识教育、改进工作,获得教育质量提高的成果;提高自我,获得学校、教师发展的成果。第三,教研可以使教师走向研究、学习、工作的融合。教师的研究是融研究、学习与工作为一体的探索性实践。教师生涯中有三种主要的活动形式:教育教学工作、学习活动和研究活动,研究、学习和工作的融合构成教师生涯的完整意义。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是教学研究的重要的、永恒的课题。 研究“教什么”与“学什么”,需要教师通读、精读和解读《课程标准》与教材。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内容解读;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教学解读;对《课程标准》和教材的测量学解读,是教学研究的基础性工程。教学既是一种科学,又是一种艺术。作为科学,在教学上要有一些有规定性的、有一定形式的东西,也就是说,要有一些基本的教学方式,研究“怎么教”与“怎么学”,这既是教学科学化的要求,也是广大教师的实际需要。学校领导要做好学校的教学常规管理工作,通过制订各种有效的教学常规管理办法。包括:合理安排作息制度,规范有效实施课程计划,规范教师的教学工作质量和流程,控制作业总量、改进作业设计,开展科学的教学质量监控,等等。只有这样课堂教学质量才能得到保障和提高。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