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朗的散文!
- 提问者网友:溺爱和你
- 2021-04-23 21:44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孤老序
- 2021-04-23 23:23
下文转自<中国青年报>,我感觉不错!
支撑起中国未来的脊梁
几乎每一代人,在成为社会的中坚力量之前,都会备受关注。如今,“80后”大学生逐渐走进我们的视野,他们所具有的独特的代际特征,以及他们所承载的格外殷切的希望,都使得他们比以往更受注目。
这是充分吸收了改革开放成果的一代人。国民经济的高速发展,为他们提供了前所未有的良好物质条件;文化教育事业的日渐兴盛,使他们可以更便捷地接受各种知识;对外开放的持续推进,赋予他们更博大的胸怀和更开阔的视野;宽松包容的社会环境,也使得他们具备了更现代的思想意识和更先进的价值观念。
然而,像任何一个转型期国家一样,社会的某些过渡期病症也会投射到生于斯、长于斯的年青一代身上。独生子女,是这一代人特殊的代际特征。应当说,全社会都还没有解决好这一世纪难题。焦虑的社会、焦虑的学校、焦虑的家长,很容易就造就焦虑的学生——过度的呵护必然带来过度的依赖。应试教育也是这一代人无法摆脱的成长环境,孩子的未来被单一地捆绑在几次考试上,“只要学习好,其他一边靠”成了可怕的社会共识,它所带来的最直接的负面影响,就是对孩子们其他社会能力和生活能力的忽略。在大学生这一应试教育的佼佼者身上,这种忽略的后果可能更严重、更刺眼。
于是,社会上对“80后”大学生的议论多了起来:“啃老族”、“傍老族”、“抱大的一代”……这些议论并不准确,但这种担忧不无道理。
按照我国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这一代年轻人肩负着重大历史责任,他们的素质决定着民族的未来。应当说,这一代大学生已经具备了许多优秀素质,如果能克服掉过渡期病症,多出一些自强自立的强者,我们民族的脊梁就会更硬朗,我们的事业也更有保障。
其实,在当代大学生中不乏为公众所熟知的强者硬汉:带着妹妹上学的洪战辉、多年从事志愿者活动的冯艾、将25万元贺礼捐出来用于助教助困的黄河、多次获“挑战杯”学术作品竞赛奖的符平……我们发起此次“寻访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活动,就是希望让校园里更多彰显了生命能量的大学生走进公众视野,并藉此弘扬这种精神,使其成为大学生们的普遍追求和价值共识。
我们认为,自强是一种独立、自主、负责任、敢担当的精神状态,是一种强烈的向上驱动力,一种永不言弃、改变自我境况的踏实奋斗。勤工助学,靠自己的汗水挣得学费,读完大学是自强;弥补性格中的缺陷,完善自我,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是自强;身处逆境,乐观以对,不懈抗争,是自强;艰苦创业,实现自我人生价值,也是自强。
崇尚自强自立,自古皆然。今天我们倡导的自强精神,除了传统涵义,还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
自立自强首先是建立在自我意识基础之上的独立自主。作为一个成年的个体,大学生应当具有独立人格,他与父母、师长、亲戚、朋友,在意识上应当平等独立,在经济上则应当是契约关系,不依赖,不依附,“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
自立自强是一种从公民意识出发的责任承当。公民意识就是责任意识,对自己负责,对他人负责,对社会负责。在现代社会,公民的权益和责任义务是一致的,没有谁能剥夺你的权利,也没有谁能逃避责任和义务。
自立自强是一种平等心态下的开放合作。现代意义上的自强自立,不是封闭内敛,而是自信开放,合作共赢。在相互关系中,他不是一味求助,也不是一味索取,而是在竞争中以自己的实力,平等地进行互换,从而获取合作带来的应有成果。
自立自强还是一种以知识和智慧为资本的创新开拓。大学生已经拥有较高的智力和基本的知识,在一个科技高度发达的时代,简单的体力劳动固然仍不失为自立的传统方式,但更应当鼓励大学生们利用自己的知识、专业和特长,创造性地进行自我发展和自身价值的实现。
天行健,君子自强不息。
我们期待着,能够在大学校园里,寻访到更多平凡又感人的“自强之星”,让他们来为“80后”大学生作出新阐释;更希望,越来越多的大学生们把自强自立当做自觉的精神追求,共同支撑起未来中国的硬朗脊梁。
- 1楼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1-04-24 00:17
- 2楼网友:duile
- 2021-04-24 00:06
我觉得这个蛮不错的
辛弃疾 满江红(贺王宣子产湖南寇) 笳鼓归来,举鞭问、何如诸葛。人道是、匆匆五月,渡泸深入。白羽风生貔虎噪,青溪路断猩鼯泣。早红尘、一骑落平冈,捷书急。 三万卷,龙韬客。浑未得,文章力。把诗书马上,笑驱锋镝。金印明年如斗大,貂蝉却自兜鍪出。待刻公、勋业到□云浯溪石。 念奴娇(登建康赏心亭呈史致道留守) 我来吊古,上危楼、赢得闲愁千斛。虎踞龙蟠何处是,只有兴亡满目。柳外斜阳,水边归鸟,陇上吹乔木。片帆西去,一声谁喷霜竹。 却忆安石风流,东山岁晚,泪落哀筝曲。儿辈功名都付与,长日惟消棋局。宝镜难寻,碧云将暮,谁劝杯中绿。江头风怒,朝来波浪翻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