朿的组词是
答案:4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9 12:39
- 提问者网友:太高姿态
- 2021-11-19 01:54
朿的组词是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由着我着迷
- 2021-11-19 03:32
组词:朿木、带朿、木朿。意思都是带刺的树。
朿,ci,象形,木芒也,古同“刺”。出处:《辞海》。朿同时也是一个姓,在中国是很少见的,而且姓朿的人极为少见。
扩展资料:
一、姓氏
1、如当作姓氏时,念“Là”。
2、济宁人姓该姓的自读“Kūn”。
二、朿姓来源
早在汉朝就有了朿姓,姓的起源和汉朝王莽有关。当时姓疏的在朝为官,成为王莽那一派,后来王莽政变怕受牵连,所以他从宁阳搬到汶上,决定不姓疏(疎),去掉偏旁,改姓朿。300多年前,朿姓的一家人来到泗水县苗家庄定居。
朿姓祖先姓疏。苗家庄有200多朿姓后人,主要分布在汶上和泗水,后来随着朿姓后人到各地搬迁,朿这个字经常被误认为束,后来kun就有了两个发音,朿和束,虽然发音不同但还是一个字。清朝末年时,为了躲避战乱,济宁朿姓居民有一支迁到了临沂市蒙阴县,现在人数以不足50人,急需寻根。
三、形象
“朿”这个字很像一株荆棘,所以它和今天的“刺”读音一样,在古时候这个字和“刺”通用。两个“朿”在一起,就是棘,这就表示许多“朿”了。
参考资料:朿——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朿姓——百度百科
朿,ci,象形,木芒也,古同“刺”。出处:《辞海》。朿同时也是一个姓,在中国是很少见的,而且姓朿的人极为少见。
扩展资料:
一、姓氏
1、如当作姓氏时,念“Là”。
2、济宁人姓该姓的自读“Kūn”。
二、朿姓来源
早在汉朝就有了朿姓,姓的起源和汉朝王莽有关。当时姓疏的在朝为官,成为王莽那一派,后来王莽政变怕受牵连,所以他从宁阳搬到汶上,决定不姓疏(疎),去掉偏旁,改姓朿。300多年前,朿姓的一家人来到泗水县苗家庄定居。
朿姓祖先姓疏。苗家庄有200多朿姓后人,主要分布在汶上和泗水,后来随着朿姓后人到各地搬迁,朿这个字经常被误认为束,后来kun就有了两个发音,朿和束,虽然发音不同但还是一个字。清朝末年时,为了躲避战乱,济宁朿姓居民有一支迁到了临沂市蒙阴县,现在人数以不足50人,急需寻根。
三、形象
“朿”这个字很像一株荆棘,所以它和今天的“刺”读音一样,在古时候这个字和“刺”通用。两个“朿”在一起,就是棘,这就表示许多“朿”了。
参考资料:朿——百度百科
参考资料:朿姓——百度百科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千夜
- 2021-11-19 06:36
组词为:芒朿 棘朿 讽朿 肉朿 针朿
芒朿[máng cì]:1.草木茎叶、果壳上的小刺。2.比喻隐患。3.比喻言词尖刻。
棘朿[jí cì]:豪猪等脊背上长的硬而长的刺。泛指动植物体上的针状物
讽朿[fěng cì]: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
肉朿[ròu cì]:1.即鸡眼。脚掌或脚趾角质层增生而形成的形似鸡眼的硬块。2.见“肉中刺”。
针朿[zhēn cì]:用针刺皮肤或组织(如为了接种或排除液体)2.昆虫身上任何带刺的或硬化的突起,尤指外生殖器的角质部分。
拓展资料
朿
拼音:cì
部首:木
笔画数:6
笔顺读写:横竖折竖撇捺
出处:《辞海》
释义:
1.古同“刺”。
2.象形,木芒也。
“朿”这个字很像一株荆棘,所以它和今天的“刺”读音一样,在古时候这个字和“刺”通用。两个“朿”在一起,就是棘,这就表示许多“朿”了。
- 2楼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11-19 05:39
朿的组词有:朿木、带朿、肉朿
1、朿木:同刺,意指尖锐的木材。
2、带朿:说话带刺,也可说带刺的玫瑰。形容漂亮的东西或者人物是危险的。
3、肉朿:同肉刺,肉刺俗称倒裂刺,是甲皱襞近端或侧方的表皮被撕裂而成三角形、圆锥形剥离,基底仍与皮肤连接。称为逆剥。
拓展资料
1、朿,ci,象形。木芒也。
如当作姓氏时,念“Là”。
济宁人姓该姓的自读“Kūn”。
2、形象
“朿”这个字很像一株荆棘,所以它和今天的“刺”读音一样,在古时候这个字和“刺”通用。两个“朿”在一起,就是棘,这就表示许多“朿”了。
(资料来源:朿——百度百科)
- 3楼网友:不甚了了
- 2021-11-19 04:24
朿木
带朿
木朿
肉朿
带朿
木朿
肉朿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