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解释一下[儒道之争]
答案:2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8 07:50
- 提问者网友:相思似海深
- 2021-04-17 15:15
请解释一下[儒道之争]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像个废品
- 2021-04-17 15:37
儒道之争
儒家为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其思想于后世影响深远。儒家主张"仁政","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仁义之根本为孝梯。儒家崇尚周道,提出"法先王"而"言必称尧舜"。提倡"天命",讲尽人事,听"天命","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儒家还注重教育,提出"学而优则仕"及"有教无类"。
儒家为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其思想于后世影响深远。儒家主张"仁政","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仁义之根本为孝梯。儒家崇尚周道,提出"法先王"而"言必称尧舜"。提倡"天命",讲尽人事,听"天命","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儒家还注重教育,提出"学而优则仕"及"有教无类"。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三千妖杀
- 2021-04-17 16:14
儒道之争
儒家为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其思想于后世影响深远。儒家主张"仁政","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仁义之根本为孝梯。儒家崇尚周道,提出"法先王"而"言必称尧舜"。提倡"天命",讲尽人事,听"天命","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儒家还注重教育,提出"学而优则仕"及"有教无类"。
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著作包括《老子》、《庄子》。现存《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为一富有哲学内容的书,是以民间谚语写成的韵文诗,成书于战国初年。《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道家主张"无为",《老子》五十七章称"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理想中的时代是"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人们老死不相往来,而天下太平无事,庄子在社会政治观点上,把老子对现实生活的诅咒和不满,更发展为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心灵的超脱。他认为,痛苦的原因是圣人们制定了礼乐,引起了竞争;提倡仁义,造成了虚伪。故仁义礼乐伤害了人的天性。和儒家仁义思想相抗衡。他那种寄希望于心灵的纯净和追求逍遥的境界对后世上人影响很大,及至魏晋时期,形成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代替繁琐的两汉经学的一种哲学思潮--玄学,亦称"老庄哲学"。
儒家为春秋末期孔子创立,其思想于后世影响深远。儒家主张"仁政","仁者,爱人",要"克己复礼,天下归仁焉。"而仁义之根本为孝梯。儒家崇尚周道,提出"法先王"而"言必称尧舜"。提倡"天命",讲尽人事,听"天命","务民之义,敬鬼神而远之。"
儒家还注重教育,提出"学而优则仕"及"有教无类"。
道家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老子和庄子,著作包括《老子》、《庄子》。现存《老子》一书,又称《道德经》,为一富有哲学内容的书,是以民间谚语写成的韵文诗,成书于战国初年。《庄子》现存三十三篇,分内篇七篇,外篇十五篇,杂篇十一篇。
道家主张"无为",《老子》五十七章称"我无为而民白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老子理想中的时代是"小国寡民",鸡犬之声相闻,人们老死不相往来,而天下太平无事,庄子在社会政治观点上,把老子对现实生活的诅咒和不满,更发展为在现实生活中保持心灵的超脱。他认为,痛苦的原因是圣人们制定了礼乐,引起了竞争;提倡仁义,造成了虚伪。故仁义礼乐伤害了人的天性。和儒家仁义思想相抗衡。他那种寄希望于心灵的纯净和追求逍遥的境界对后世上人影响很大,及至魏晋时期,形成以老庄思想为骨架,糅合儒家经义代替繁琐的两汉经学的一种哲学思潮--玄学,亦称"老庄哲学"。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