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浪淘沙北戴河】浪淘沙北戴河全文的主旨是哪一句?它表达了词人怎样的...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2-11 16:18
- 提问者网友:人傍凄凉立暮秋
- 2021-02-11 00:24
【浪淘沙北戴河】浪淘沙北戴河全文的主旨是哪一句?它表达了词人怎样的...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行雁书
- 2021-02-11 01:57
【答案】 《浪淘沙·北戴河》 毛泽东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题
1954年夏天,毛泽东曾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因此填了这首《浪淘沙》词.词中描绘了壮阔的海景和渔民乘风破浪的英雄气概,并抒写了怀古的心情,对比往事,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新生活.
赏析:
上片,望中所见,说的是空间,写景;下片,心中所想,咏的是时间,抒情.时空掩映,情景交融.但有个立脚点,这就是今天,就是北戴河,是新中国的一部分;北戴河的今天,也正代表着新时代.结语“换了人间”,仅四个字,便贯通古今,绾合时空,对伟大祖国的现实给予了热情的歌颂.
是怎样由空及时、由景及情的呢?这词的构思是怎样的呢?探讨这一问题,于我们读词是具有启发性的.
上片,描绘大风雨中的海上景象:“大雨落幽燕”,劈头第一句,破空而不定期,突出了“大雨”;接着说:“白浪滔天”,明写波涛,却夹带写出大风;这些都是以雄健之笔,从大处落墨,不加雕琢,而自具壮美.往下读,不见雨中的山峦林木,不见雨中的殿阁楼台,却咏出了“秦皇岛外打鱼船”.啊,看那一艘艘渔船,还在与惊涛骇浪搏斗!转眼又是“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这说明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在滂沱大雨和滔天白浪中,渔船都隐没了,谁知道它们隐蔽到哪里去了呢?还是被莽苍的烟雨所遮断了呢?这里含蓄地赞美了解放的人民不怕艰险的豪情.
下片,抒写怀古颂今的豪迈心情:“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些联想,自然是缘于地望和沧海.但这里的抚今追昔,却没有半点苍凉悲慨的感喟,没有一丝物是人非的怅惘,因为这联想的基础原是对于现实的赞美,在上片已设下伏线,所以很自然地便接下去“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与对往古的追怀相应的是今天的歌颂.“秋风”眼看就又要“萧瑟”起来,而“人间”则已“换了”.这是说,千年前的曹操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原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这应是当时社会的写照,读了多么怵目惊心!千百年以来,广大人民前仆后继进行斗争,却始终陷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今天呢?嘿,那一艘艘海燕般乘风破浪的渔船,不正是人民干劲冲天,意气风发的象征吗?不正是新社会高歌猛进、欣欣向荣的图景吗?好一个“换了人间”,仅仅四个字,便把全篇的主题思想点醒,而且把诗的意境扩大了,远远超过了北戴河一地的范围.真是热情洋溢,义蕴弘深;尤妙在戛然而止,即以此作结,更觉余味无穷,含蓄不尽.
大雨落幽燕,白浪滔天,秦皇岛外打鱼船.
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
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
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
题
1954年夏天,毛泽东曾到北戴河住过一些日子,因此填了这首《浪淘沙》词.词中描绘了壮阔的海景和渔民乘风破浪的英雄气概,并抒写了怀古的心情,对比往事,热情地歌颂了新时代新生活.
赏析:
上片,望中所见,说的是空间,写景;下片,心中所想,咏的是时间,抒情.时空掩映,情景交融.但有个立脚点,这就是今天,就是北戴河,是新中国的一部分;北戴河的今天,也正代表着新时代.结语“换了人间”,仅四个字,便贯通古今,绾合时空,对伟大祖国的现实给予了热情的歌颂.
是怎样由空及时、由景及情的呢?这词的构思是怎样的呢?探讨这一问题,于我们读词是具有启发性的.
上片,描绘大风雨中的海上景象:“大雨落幽燕”,劈头第一句,破空而不定期,突出了“大雨”;接着说:“白浪滔天”,明写波涛,却夹带写出大风;这些都是以雄健之笔,从大处落墨,不加雕琢,而自具壮美.往下读,不见雨中的山峦林木,不见雨中的殿阁楼台,却咏出了“秦皇岛外打鱼船”.啊,看那一艘艘渔船,还在与惊涛骇浪搏斗!转眼又是“一片汪洋都不见,知向谁边”?这说明风越刮越猛,雨越下越大,在滂沱大雨和滔天白浪中,渔船都隐没了,谁知道它们隐蔽到哪里去了呢?还是被莽苍的烟雨所遮断了呢?这里含蓄地赞美了解放的人民不怕艰险的豪情.
下片,抒写怀古颂今的豪迈心情:“往事越千年,魏武挥鞭,东临碣石有遗篇.”这些联想,自然是缘于地望和沧海.但这里的抚今追昔,却没有半点苍凉悲慨的感喟,没有一丝物是人非的怅惘,因为这联想的基础原是对于现实的赞美,在上片已设下伏线,所以很自然地便接下去“萧瑟秋风今又是,换了人间.”与对往古的追怀相应的是今天的歌颂.“秋风”眼看就又要“萧瑟”起来,而“人间”则已“换了”.这是说,千年前的曹操处的是一个什么样的时代呢?“铠甲生虮虱,万姓以死亡.白骨露原野,千里无鸡鸣.生民百余一,念之断人肠.”这应是当时社会的写照,读了多么怵目惊心!千百年以来,广大人民前仆后继进行斗争,却始终陷在水深火热之中.而今天呢?嘿,那一艘艘海燕般乘风破浪的渔船,不正是人民干劲冲天,意气风发的象征吗?不正是新社会高歌猛进、欣欣向荣的图景吗?好一个“换了人间”,仅仅四个字,便把全篇的主题思想点醒,而且把诗的意境扩大了,远远超过了北戴河一地的范围.真是热情洋溢,义蕴弘深;尤妙在戛然而止,即以此作结,更觉余味无穷,含蓄不尽.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君与见山
- 2021-02-11 02:48
这个答案应该是对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