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节气的意思
答案:2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2-28 13:15
- 提问者网友:我是女神我骄傲
- 2021-12-27 20:22
压节气的意思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罪歌
- 2021-12-27 20:35
问题一:有节气是什么意思 节气是坚持正义,有所不为的操守.在命运的颠沛中,很容易看出一个人的气节.指人的志气和节操.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现代汉语) “朝闻道,夕死可矣”,揭示的是气节的源泉;“鞠躬尽力,死而后已”,归纳的是气节的拓展;“英雄生死路,却似壮游时”,抽象的是气节的升华.经过世代培育、弘扬、传承的气节和信念,是数千年来支撑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弱而复强、衰而复兴的灵魂和脊梁.
下面是解释举例:
1.志气.
《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 宋陆游《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清唐甄《潜书·主进》:“世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士.”郭沫若《屈原》第一幕:“在这战乱的年代,一个人的气节很要紧.”
2.节气;节令.
《后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产载物类之区品,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凉暑之通隔……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晋陶潜《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金元好问《少林雨中》诗:“西堂三日雨,气节变萧森.”参见“ 二十四节气 ”.
(注:气节和节气其实是不一样的,节气指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处暑、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个节气,与中气相对.)问题二:二十四节气都什么意思呀,如何划分的,影响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是怎样定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署、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秋: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立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省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余下全文>>问题三:气节是什么意思? 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坚强不屈的品质。问题四:节气是骨气的意思吗 气节:坚持正义,有所不为的操守。
骨气,指体貌气质。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也喻书法的笔力和雄健的气势。问题五:24节气各有什么说法? 立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还曾一度被认为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气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四川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都应抓紧进行,争取今年胜过往年。
惊蛰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四川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四川省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四川省各......余下全文>>问题六:二十四节气都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是怎样定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署、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秋: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立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省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余下全文>>问题七:"气节"是什么意思啊? 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问题八:夏至节气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夏至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余下全文>>问题九: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相关谚语 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 (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祖先们依据二十四节气来进行生产,同时有着许多谚语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谚语:
春谚: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云近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夏谚: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秋谚:
六一,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七一,一雷九台来。
五月蝶,讨无食。(五月花季已过。)
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余下全文>>
下面是解释举例:
1.志气.
《史记·汲郑列传》:“﹝汲黯﹞好学,游侠,任气节,内行脩絜,好直谏.” 宋陆游《有所感》诗:“气节陵夷谁独立,文章衰坏正横流.” 清唐甄《潜书·主进》:“世尚气节,则为直士;世尚功业,则为才士.”郭沫若《屈原》第一幕:“在这战乱的年代,一个人的气节很要紧.”
2.节气;节令.
《后汉书·西域传论》:“若其境俗性智之优薄,产载物类之区品,川河领障之基源,气节凉暑之通隔……莫不备写情形,审求根实.” 晋陶潜《劝农诗》:“气节易过,和泽难久.” 金元好问《少林雨中》诗:“西堂三日雨,气节变萧森.”参见“ 二十四节气 ”.
(注:气节和节气其实是不一样的,节气指立春、惊蛰、清明、立夏、芒种、小暑、立秋、处暑、寒露、立冬、大雪、小寒等十二个节气,与中气相对.)问题二:二十四节气都什么意思呀,如何划分的,影响是什么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是怎样定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署、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秋: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立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省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余下全文>>问题三:气节是什么意思? 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坚强不屈的品质。问题四:节气是骨气的意思吗 气节:坚持正义,有所不为的操守。
骨气,指体貌气质。后多指刚强不屈的人格及操守。也喻书法的笔力和雄健的气势。问题五:24节气各有什么说法? 立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还曾一度被认为是新的一年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气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四川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的水分供应。川西高原山地仍处于干季,空气温度小,风速大,容易发生森林火灾。另外,寒潮入侵时可引起强降温和暴风雪,对老、弱、幼畜危害极大。所有这些,都要特别注意预防。光阴易逝,季节催人,“一年之计在于春”。小春管理和大春备耕都应抓紧进行,争取今年胜过往年。
惊蛰
反映自然物候现象的惊蛰,含义是: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这时,气温回升较快,长江流域大部地区已渐有春雷。四川盆地东部和凉山州南部,常年雨水、惊蛰亦可闻春雷初鸣;而盆地西北部除了个别年份以外,一般要到清明才有雷声,为四川省雷暴开始最晚的地区。到了惊蛰,我国大部地区进入春耕大忙季节。真是:季节不等人,一刻值千金。四川省盆地惊蛰节气平均气温一般为12℃至14℃,较雨水节气升高3℃以上,是全年气温回升最快的节气。日照时数也有比较明显的增加。但是因为冷暖空气交替,天气不稳定,气温波动甚大。盆地东南部长江河谷地区,多数年份惊蛰期间气温稳定在12℃以上,有利于水稻和玉米播种,其余地区则常有连续3天以上日平均气温在12℃以下的低温天气出现,不可盲目早播。惊蛰虽然气温升高迅速,但是雨量增多却有限。盆地中部和西北部惊蛰期间降雨总量仅10毫米左右,继常年冬干之后,春旱常常开始露头。这时小麦孕穗、油菜开花都处于需水较多的时期,对水分要求敏感,春旱往往成为影响小春产量的重要因素。植树造林也应该考虑这个气候特点,栽后要勤于浇灌,努力提高树苗成活率。惊蛰时节,春光明媚,万象更新。通过细致观察,积累物候知识,对于因地制宜地安排农事活动是会有帮助的。
春分
春分是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之一。中国古代习惯以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表示四季的开始。春分、夏至、秋分、冬至则处于各季的中间。春分这天,太阳光直射赤道,地球各地的昼夜时间相等,所以古代春分秋分又称为“日夜分”,民间有“春分秋分,昼夜平分”的谚语。春分后,中国大部分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华中有“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的农谚。四川省各......余下全文>>问题六:二十四节气都是什么意思 二十四节气
二十四个节气是怎样定出来的?
地球每365天5时48分46秒,围绕太阳公转一周,每24小时还要自转一次.由于地球旋转的轨道面同赤道面不是一致的,而是保持一定的倾斜,所以一年四季太阳光直射到地球的位置是不同的.以北半球来讲,太阳直射在北纬23.5度时,天文上就称为夏至;太阳直射在南纬23.5度时称为冬至;夏至和冬至即指已经到了夏、冬两季的中间了.一年中太阳两次直射在赤道上时,就分别为春分和秋分,这也就到了春、秋两季的中间,这两天白昼和黑夜一样长.
反映四季变化的节气有: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8个节气.其中立春、立夏、立秋、立冬叫做四立,表示四季开始的意思.反映温度变化的有:小暑、大署、处暑、小寒、大寒5个节气.反映天气现象的有:雨水、谷雨、白露、寒露、霜降、小雪、大雪7个节气.反映物候现象的有惊蛰、清明、小满、芒种四个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秋: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立夏:夏季的开始.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立秋:秋季的开始.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秋分:昼夜平分.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立冬:冬季的开始.小雪:开始下雪.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小寒:气候开始寒冷.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立春
自秦代以来,我国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而在自然界、在人们的心目中,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在气候学中,春季是指候(5天为一候)平均气温10℃至22℃的时段.
时至立春,人们明显地感觉到白昼长了,太阳暖了.气温、日照、降雨,这时常处于一年中的转折点,趋于上升或增多.小春作物长势加快,油菜抽苔和小麦拔节时耗水量增加,应该及时浇灌追肥,促进生长.农谚提醒人们:立春雨水到,早起晚睡觉大春备耕也开始了.虽然立了春,但是盆地大部分地区仍会有霜冻出现,少数年份还会有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的景象.这些气候特点,在安排农业生产时都是应该考虑到的.
人们常爱寻觅春的信息在哪里呢?那柳条上探出头来的芽苞,嫩于金色软于丝;那泥土中跃跃欲出的小草,等待春风吹又生;而为着夺取新丰收在田野中辛勤劳动的人们,正在用双手创造真正的春天.
雨水
雨水节气的涵义是降雨开始,雨量渐增,在二十四节气的起源地黄河流域,雨水之前天气寒冷,但见雪花纷飞,难闻雨声淅沥.雨水之后气温一般可升至0 ℃以上,雪渐少而雨渐多.可是在气候温暖的四川盆地,即使隆冬时节,降雨也不罕见.我省盆地这段时间候平均气温多在10℃以上,桃李含苞,樱桃花开,确以进入气候上的春天.除了个别年份外,霜期至此也告终止.嫁接果木,植树造林,正是时候.盆地继冬干之后,常年多春旱,特别是盆地西部更是春雨贵如油.农业上要注意保墒,及时浇灌,以满足小麦拔节孕穗、油菜抽苔开花需水关键期......余下全文>>问题七:"气节"是什么意思啊? 坚持正义,在敌人或压力面前不屈服的品质问题八:夏至节气是什么意思?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每年公历6月21日或22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此时,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夏至(summer solstice)每年的6月21日或22日,为夏至日。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28″44),北半球的白昼达最长,且越往北越长。是北半球一年中白昼最长的一天,南方各地从日出到日落大多为十四小时左右。夏至这天虽然白昼最长,太阳角度最高,但并不是一年中天气最热的时候。因为,接近地表的热量,这时还在继续积蓄,并没有达到最多的时候。俗话说“热在三伏”,真正的暑热天气是以夏至和立秋为基点计算的。大约在七月中旬到八月中旬,我国各地的气温均为最高,有些地区的最高气温可达40℃左右。 夏至,古时又称“夏节”、“夏至节”。古时夏至日,人们通过祭神以祈求灾消年丰。《周礼·春官》载:“以夏日至,致地方物魈。”周代夏至祭神,意为清除疫疠、荒年与饥饿死亡。《史记·封禅书》记载:“夏至日,祭地,皆用乐舞。”夏至作为古代节日,宋朝在夏至之日始,百官放假三天,辽代则是“夏至日谓之‘朝节’,妇女进彩扇,以粉脂囊相赠遗”(《辽史》),清朝又是“夏至日为交时,日头时、二时、末时,谓之‘三时’,居人慎起居、禁诅咒、戒剃头,多所忌讳……”(《清嘉录》)。夏至由来 夏至是二十四节气中最早被确定的一个节气。公元前七世纪,先人采用土圭测日影,就确定了夏至。每年的夏至从6月21日(或22日)开始,至7月7日(或8日)结束。据《恪遵宪度抄本》:“日北至,日长之至,日影短至,故曰夏至。至者,极也。”夏至这天,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到达一年的最北端,几乎直射北回归线(北纬23°26\'),北半球的白昼达到最长,且越往北昼越长。如海南的海口市这天的日长约13小时多一点,杭州市为14小时,北京约15小时,而黑龙江的漠河则可达17小时以上。夏至以后,太阳直射地面的位置逐渐南移,北半球的白昼日渐缩短。民间有“吃过夏至面,一天短一线”的说法。而此时南半球正值隆冬。 我国古代将夏至分为三候:“一候鹿角解;二候蝉始鸣;三候半夏生。”糜与鹿虽属同科,但古人认为,二者一属阴一属阳。鹿的角朝前生,所以属阳。夏至日阴气生而阳气始衰,所以阳性的鹿角便开始脱落。而糜因属阴,所以在冬至日角才脱落;雄性的知了在夏至后因感阴气之生便鼓翼而鸣;半夏是一种喜阴的药草,因在仲夏的沼泽地或水田中出生所以得名。由此可见,在炎热的仲夏,一些喜阴的生物开始出现,而阳性的生物却开始衰退了。 我国民间把夏至后的15天分成3“时”,一般头时3天,中时5天,末时7天。这期间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较高,日照充足,作物生长很快,生理和生态需水均较多。此时的降水对农业产量影响很大,有“夏至雨点值千金”之说。一般年份,这时长江中下游地区和黄淮地区降水一般可满足作物生长的要求。《荆楚岁时记》中记有:“六月必有三时雨,田家以为甘泽,邑里相贺。”可见在1000多年前人们已对此降雨特点有明确的认识。 夏至前后,淮河以南早稻抽穗扬花,田间水分管理上要足水抽穗,湿润灌浆,干干湿湿,既满足水稻结实对水分的需要,又能透气养根,保证活熟到老,提高籽粒重。俗话说:夏种不让晌,夏播工作要抓紧扫尾,已播的要加强管理,力争全苗。出苗后应及时间苗定苗,移栽补缺。夏至时节各种农田杂草和庄稼一样生长很快,不仅与作物争水争肥争阳光,而且是多种病菌和害虫的寄主,因此农谚说:夏至不锄根边草,如......余下全文>>问题九:二十四节气的含义及相关谚语 二十四节气和现在通用的阳历一样,是以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周期为根据划分的,因此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从二十四节气的命名可以看出,节气的划分充分考虑了季节、气候、物候等自然现象的变化。
二十四节气的由来:
二十四节气是华夏祖先历经千百年的实践创造出来的宝贵科学遗产,是反映天气气候和物候变化、掌握农事季节的工具。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我国就已经能用土圭 (在平面上竖一根杆子)来测量正午太阳影子的长短,以确定冬至、夏至、春分、秋分四个节气。一年中,土圭在正午时分影子最短的一天为夏至,最长的一天为冬至,影子长度适中的为春分或秋分。随着不断地观察、分析和总结,节气的划分逐渐丰富和科学,到了距今2000多年的秦汉时期,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二十四节气的概念。在古代,一年分为十二个月纪,每个月纪有两个节气。在前的为节气,在后的为中气,现在我们习惯把节气和中气统称为节气。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
立春:立是开始的意思,立春就是春季的开始。
雨水:降雨开始,雨量渐增。
惊蛰:蛰是藏的意思。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谷雨:雨生百谷。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立夏:夏季的开始。
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立秋:秋季的开始。
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秋分:昼夜平分。
寒露:露水以寒,将要结冰。
霜降:天气渐冷,开始有霜。
立冬:冬季的开始。
小雪:开始下雪。
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先把24节气的名称按次序列下,分为四组,每组又分为前后两半:
立春,雨水,惊蛰, 春分,清明,谷雨;
立夏,小满,芒种, 夏至,小暑,大暑;
立秋,处暑,白露, 秋分,寒露,霜降;
立冬,小雪,大雪。 冬至,小寒,大寒。
祖先们依据二十四节气来进行生产,同时有着许多谚语我们一起看看吧:
二十四节气谚语:
春谚:
初一落雨,初二散,初三落雨到月半。
乌云若接日,明天不如今日。(乌云近日)
正月雷,二月雪,三月无水过田岸。(三月水少不够灌溉)
早春好佚陶,早夏粒米无。(夏天早来,却因涸早,晚冬收获减少。)
闪烁的星光,星下风会狂。(星光闪烁,夜虽晴,有大风。)
雷打蛰,雨天阴天四九日。(惊蛰日鸣雷,雨或阴的天气会有四九日之久)
二月踏草青,二八三九乱穿衣。(二三月冷暖不定,八九月时寒时热。)
夏谚:
立夏小满雨水相赶。(梅雨季节雨水多。)
云势若鱼鳞,来朝风不轻。(鳞云重叠,翌朝必起大风。)
春茫曝死鬼,夏茫做大水。(春天雾浓必大旱,夏则大雨。)
四一落雨空欢喜,四二落雨有花无结子。(四月农作物忌长雨,收获不多。)
四月廿六海水开目。(入夏之後,海水浪潮渐大。)
秋谚:
六一,一雷压九台。(六月一日鸣雷,该年台风少。)
七一,一雷九台来。
五月蝶,讨无食。(五月花季已过。)
六月拢无巧,七月顿顿饱。
风台做了无回南,十日九日湿。(尚有多日下雨。)
云布满山底,透暝雨乱飞。
雷打秋,晚冬一半收。(立秋日如有雷,晚冬(......余下全文>>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洎扰庸人
- 2021-12-27 22:12
我检查一下我的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