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啸山庄为什么不用主人公作为叙述者
答案:1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9 20:13
- 提问者网友:蓝莓格格巫
- 2021-03-09 07:30
呼啸山庄为什么不用主人公作为叙述者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3-09 08:10
在英国小说史上,出现了很多名家,艾米莉·勃朗特便是其中之一,她唯一的小说《呼啸山庄》奠定了她在英国文学史上的地位。
一、《呼啸山庄》讲述的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
弃儿希斯克利夫在利物浦的大街上被好心的肖恩先生捡起,抱回家收养,与肖恩的儿子辛德雷和女儿凯瑟琳一起生活。辛德雷讨厌希斯克利夫,而凯瑟琳喜欢希斯克利夫。肖恩死后,辛德雷剥夺了希斯克利夫受教育的权力并不允许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在一起。邻近的富绅之子林顿向凯瑟琳求爱,凯瑟琳也决定要嫁给林顿,希斯克利夫悲愤出走。三年后,凯瑟琳嫁给了林顿,希斯克利夫也发了财回到呼啸山庄,同时实施他的报复。
二、《呼啸山庄》采用的也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
全书共分两卷,由34章构成,以画眉田庄的房客洛克伍德先生的叙述为基本线索,但是小说的主体则为女管家纳莉所讲述的关于呼啸山庄一家人的故事。前三章是洛克伍德先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的,第四章至第三十章是纳莉应病中的洛克伍德的请求,把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这两家人三十年来的恩怨情仇一段一段地讲给他听,再由洛克伍德以第一人称的语气向读者转达;第三十一章和三十二章的一部分是洛克伍德叙述的,作品最后两章由纳莉讲述,洛克伍德先生收尾。
三、作为叙述者,纳莉具有双重叙事功能
首先,她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既为事件的参与者,亲身经历了很多和主要情节有关的事情,她又是故事的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中心人物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爱恨情仇,以客观的角度向读者讲叙她的所见所闻。她从小就生活在呼啸山庄,和辛德雷、凯瑟琳以及希斯克利夫一起长大,共同经历了很多事情,虽然身份是女仆,但是她也接受了一些教育,有些文化。不仅是旁观者,也是很多事情的亲身经历者和见证者。她目睹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两个家族的盛衰,见证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惊世骇俗的爱情,目睹了希斯克利夫残忍疯狂的复仇。当她叙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如何一同成长,如何一同反抗辛德雷的暴政,如何产生朦胧的爱情,凯瑟琳为何答应林顿的求爱以及希斯克利夫为何离家出走时,纳莉一直是事件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所以读者信任她的叙述,在这点上纳莉是位可靠型叙述者。
但是,在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情恨纠葛中,纳莉只是一个旁观者,并不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因此,她作为故事的主要叙述人就有了自身的限制:她只能叙述她从个人角度所了解的事情,无法像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人那样,深入故事的核心并对故事作出全面的了解。同时,她也无法走入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以及林顿等人的内心,不能向读者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思想动机。她不知道希斯克利夫在离开的三年去了哪里,经历了什么,怎么发财的,这些都超过了纳莉的观察范围,无法做到全知全能,读者还需凭借想象力和理解力自己去填充叙事空白。同时在这部小说里,希斯克利夫除了向凯瑟琳表达自己的爱情外很少讲话,他的一切活动以及他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纳莉以及书中其他的人物讲述的,读者无法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而希斯克利夫也失去了为自己辩护的机会。所以,在这点上,纳莉是距离型叙述者,她无法到达希斯克利夫的内心世界,也无法叙述她所看不到的事件。
四、小说中的另一叙述者是洛克伍德先生,他是画眉田庄的房客,他不过是一个旁观者
在他到来之前,凯瑟琳、林顿、辛德雷等主要人物早已去世,也就是说故事的主要事件早已过去,这位房客并不参与到小说的事件中,他来到呼啸山庄对主要人物的命运毫无影响。他只是向读者转述他从纳莉那里了解到的信息,以及从他这个陌生人的视角,读者对呼啸山庄中的每个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从叙事角度来说,他却具有重要意义。正是他来到偏僻的呼啸山庄,从而揭开了两家人三十年的恩怨情仇,并由他的好奇引起了读者阅读这部小说的强烈兴趣。他是一个外来者,由于租住画眉田庄,他去呼啸山庄拜访画眉田庄的主人希斯克利夫。在呼啸山庄,他见到了奇特的一家人:冷漠的希斯克利夫、尖刻的小凯瑟琳、粗鲁的哈里顿,他自己也受到了粗暴无礼的接待,因寒冷和惊吓而病倒。在病中,洛克伍德以一个陌生人的视角好奇地打探呼啸山庄众人的故事,而成为故事的知情者,也成为画眉田庄的管家纳莉的忠实听众。随着纳莉的回忆与叙述,洛克伍德渐渐了解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两代人之间的恩怨。洛克伍德就是读者的全部信息来源,他从纳莉那里听到多少,读者就会看到多少,所以,作者把洛克伍德和读者放在了同样的位置。
《呼啸山庄》中的纳莉是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向读者叙述她所观察到的事件,但是洛克伍德先生却不是直接参与故事,他所得到的主要信息都来自于纳莉的叙述,洛克伍德只是转述他从纳莉听来的故事,再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向读者叙述,即读者从他那里得到的是故事中的故事,因此《呼啸山庄》采用的是双重叙事结构。
一、《呼啸山庄》讲述的是一个爱情和复仇的故事
弃儿希斯克利夫在利物浦的大街上被好心的肖恩先生捡起,抱回家收养,与肖恩的儿子辛德雷和女儿凯瑟琳一起生活。辛德雷讨厌希斯克利夫,而凯瑟琳喜欢希斯克利夫。肖恩死后,辛德雷剥夺了希斯克利夫受教育的权力并不允许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在一起。邻近的富绅之子林顿向凯瑟琳求爱,凯瑟琳也决定要嫁给林顿,希斯克利夫悲愤出走。三年后,凯瑟琳嫁给了林顿,希斯克利夫也发了财回到呼啸山庄,同时实施他的报复。
二、《呼啸山庄》采用的也是第一人称的叙述视角
全书共分两卷,由34章构成,以画眉田庄的房客洛克伍德先生的叙述为基本线索,但是小说的主体则为女管家纳莉所讲述的关于呼啸山庄一家人的故事。前三章是洛克伍德先生以第一人称的视角叙述的,第四章至第三十章是纳莉应病中的洛克伍德的请求,把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这两家人三十年来的恩怨情仇一段一段地讲给他听,再由洛克伍德以第一人称的语气向读者转达;第三十一章和三十二章的一部分是洛克伍德叙述的,作品最后两章由纳莉讲述,洛克伍德先生收尾。
三、作为叙述者,纳莉具有双重叙事功能
首先,她是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既为事件的参与者,亲身经历了很多和主要情节有关的事情,她又是故事的叙述者,以旁观者的身份观看中心人物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的爱恨情仇,以客观的角度向读者讲叙她的所见所闻。她从小就生活在呼啸山庄,和辛德雷、凯瑟琳以及希斯克利夫一起长大,共同经历了很多事情,虽然身份是女仆,但是她也接受了一些教育,有些文化。不仅是旁观者,也是很多事情的亲身经历者和见证者。她目睹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两个家族的盛衰,见证了希斯克利夫和凯瑟琳惊世骇俗的爱情,目睹了希斯克利夫残忍疯狂的复仇。当她叙述凯瑟琳和希斯克利夫如何一同成长,如何一同反抗辛德雷的暴政,如何产生朦胧的爱情,凯瑟琳为何答应林顿的求爱以及希斯克利夫为何离家出走时,纳莉一直是事件的见证者,也是参与者,所以读者信任她的叙述,在这点上纳莉是位可靠型叙述者。
但是,在呼啸山庄和画眉山庄的情恨纠葛中,纳莉只是一个旁观者,并不是故事中的主要人物。因此,她作为故事的主要叙述人就有了自身的限制:她只能叙述她从个人角度所了解的事情,无法像全知全能的第三人称叙述人那样,深入故事的核心并对故事作出全面的了解。同时,她也无法走入希斯克利夫、凯瑟琳以及林顿等人的内心,不能向读者展现他们的内心世界以及思想动机。她不知道希斯克利夫在离开的三年去了哪里,经历了什么,怎么发财的,这些都超过了纳莉的观察范围,无法做到全知全能,读者还需凭借想象力和理解力自己去填充叙事空白。同时在这部小说里,希斯克利夫除了向凯瑟琳表达自己的爱情外很少讲话,他的一切活动以及他的内心活动都是通过纳莉以及书中其他的人物讲述的,读者无法了解他的内心世界,而希斯克利夫也失去了为自己辩护的机会。所以,在这点上,纳莉是距离型叙述者,她无法到达希斯克利夫的内心世界,也无法叙述她所看不到的事件。
四、小说中的另一叙述者是洛克伍德先生,他是画眉田庄的房客,他不过是一个旁观者
在他到来之前,凯瑟琳、林顿、辛德雷等主要人物早已去世,也就是说故事的主要事件早已过去,这位房客并不参与到小说的事件中,他来到呼啸山庄对主要人物的命运毫无影响。他只是向读者转述他从纳莉那里了解到的信息,以及从他这个陌生人的视角,读者对呼啸山庄中的每个人有了进一步的了解。而从叙事角度来说,他却具有重要意义。正是他来到偏僻的呼啸山庄,从而揭开了两家人三十年的恩怨情仇,并由他的好奇引起了读者阅读这部小说的强烈兴趣。他是一个外来者,由于租住画眉田庄,他去呼啸山庄拜访画眉田庄的主人希斯克利夫。在呼啸山庄,他见到了奇特的一家人:冷漠的希斯克利夫、尖刻的小凯瑟琳、粗鲁的哈里顿,他自己也受到了粗暴无礼的接待,因寒冷和惊吓而病倒。在病中,洛克伍德以一个陌生人的视角好奇地打探呼啸山庄众人的故事,而成为故事的知情者,也成为画眉田庄的管家纳莉的忠实听众。随着纳莉的回忆与叙述,洛克伍德渐渐了解了呼啸山庄和画眉田庄两代人之间的恩怨。洛克伍德就是读者的全部信息来源,他从纳莉那里听到多少,读者就会看到多少,所以,作者把洛克伍德和读者放在了同样的位置。
《呼啸山庄》中的纳莉是故事的参与者和见证者,向读者叙述她所观察到的事件,但是洛克伍德先生却不是直接参与故事,他所得到的主要信息都来自于纳莉的叙述,洛克伍德只是转述他从纳莉听来的故事,再用第一人称的视角向读者叙述,即读者从他那里得到的是故事中的故事,因此《呼啸山庄》采用的是双重叙事结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