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尔基的《童年》第一章好句及赏析
- 提问者网友:嘚啵嘚啵
- 2021-08-22 00:04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轮獄道
- 2021-08-22 01:05
第一章
中心人物是外祖母.她善良、聪明、能干、充满爱心,是千千万万俄罗斯优秀女性的代表,对“我”的一生有着非常大的影响.本章末尾用充满诗意的美好语言描写了外祖母的肖像和人品,塑造了一个光彩照人的平凡而伟大的人物形象.年过花甲的外婆跟三、四岁的“我”见面时的第一次“对话”生动活泼,风趣盎然.早已过不惑之年的高尔基,以三、四岁儿童的口吻、眼光、心理、行为,真实而生动地描写、反映当时的客观现实,深刻而准确地表达自己十分成熟的思想、观点和感情.语言简洁生动,非常口语化,非常适合人物的口吻和当时的语言环境;情节画龙点睛,人物栩栩如生.不仅本章,而且全部《童年》,具有这个显著的特点和优点.《童年》开篇就写得十分精彩.它可以摘出来绝不止一篇优美的散文.从译者加的标题就可以大体知道本章内容:一、“外祖母的出现”;二、 “父亲的去世和弟弟的降生”;三、“父亲的安葬”;四、“伏尔加河上的风光”.《童年》的每一章都是由许多篇这样的优美散文组成的.《童年》可以比拟为一串珍珠项链,而每一篇散文就是一颗晶莹剔透的珍珠.比如本章就藏着好几颗这样的珍珠.
第二章
可以分三大块,也就是三篇优美、精彩的散文.它们可以分别标题为:“兄弟斗殴”、“凶残的外祖父”、“外祖父来病床看我”.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祖父.小说写外祖父毒打外孙们的凶残,令人惨不忍睹,毛骨悚然.后来他来病床看“我”的情景,又令人觉得此老头儿的身世值得同情,他的精明令人佩服,虽然他的凶狠不能原谅,但也就多少可以理解,特别是在读了第五章他在病中教阿廖沙“我”识字和讲人生哲理以后.
第三章
分四大块,即由四篇散文或短篇小说组成.它们也可以有明确的标题.一、“一双金不换的手”.伊凡是一把干活的能手,去市场购物时也会替外祖父省钱当小偷;二、“热闹的家庭舞会”,主角是伊凡和外婆;三、“雅科夫的吉他”.他当然也是舞会的核心;四、“小茨冈的惨死”.别号“小茨冈”的伊万是本章的中心人物,是外婆的养子,从他生下来被遗弃到他的惨死,写得有血有肉,有情有爱.小茨冈是个善良、勤劳、能干的小伙子,是“我”童年时最好的朋友.他的惨死,跟自私卑鄙的兄弟两人直接有关,但根源还在于造成自私卑鄙等劣根性的社会顽症.
第四章
本章着重写外婆,写她对上帝的虔诚,对人的善良、忠厚,对丈夫的容忍、体谅;写她的聪明,能干,健谈,会跳舞,会讲童话;火灾里指挥若定,火灾后为舅母接生;她是大家庭的好主妇和顶梁柱,是“我”最贴心最亲爱的朋友.小说中对火灾场面的描写非常精彩.
第五章
可分上、下两篇:一、外婆和外祖父各自讲述自己的苦难身世.两人都是早年丧父的孤儿,都曾跟着母亲沿街乞讨,后来也都凭着聪明能干、吃苦耐劳而自立,最后共同挣到目前这种小康家境;二、占更多篇幅的是外祖父教“我”识字和给“我”讲述自己的人生体念和生活哲理.他对“我”的好奇心有问必答,道理讲得深入浅出,形象生动,透彻明了.
第六章
写大舅米哈伊尔为了争夺家产带领流氓冲击、攻打外祖父家的暴行.这不仅深刻地揭露了这个逆子的凶恶嘴脸和丑恶行径,也客观地暴露了千千万万小市民家庭的尖锐矛盾.在这次父子短兵相接的“战斗”中,阿廖沙“我”担任了火线侦察兵的角色,写得有声有色,相当精彩,可以推出一篇标题为“我注视街上的敌情”的优美散文.这次“战斗”中善良的外婆由于劝架被醉酒的逆子的钢棍打到了手臂,造成了骨折.
第七章
也可以分为上、下两篇.上篇主要写外婆和外祖父各自不同的两个上帝.外婆的上帝慈悲为怀,赐福人类,主宰一切,洞察万物,外祖父的上帝专横跋扈,法力无边,严厉残酷,人人害怕.这种对比通过生动的文学描写展现出来,丝毫没有概念化的说教,写得十分精彩,耐人寻味.下篇主要写街上的所见所闻后的痛苦感受,顺便也重提留在家里的苦恼.“我”就是在这种家庭和社会环境下生活和成长的.上篇是写“我”的精神支柱和思想环境,下篇是写“我”家里家外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环境.两方面都是明显影响我世界观和人生观形成的客观因素.这显然是上、下两篇合成一章的主要理由.
第八章
也可分为上、下篇.上篇描绘了外婆讲童话的情景、本领,还记录下来《隐士和勇士》这篇优美迷人的童话;下篇介绍了“我”的第一个知识分子朋友,一个不知真名实姓、只知外号“好事情”的“外人”和“怪人”,并且着重叙述了他们之间的友谊.上、下篇之间的内容通过“怪人”听外婆讲童话的场面联系起来.小说故意用若明若暗的手法,巧妙地让读者心领神会“好事情”和外婆的某种尴尬关系.
第九章
也可以分成上、下篇.上篇写“我的好朋友彼得大伯”;小说很重视大人讲故事对儿童的影响.马车夫就常给“我”讲故事,虽然他的讲故事本领比外婆、外公差多了.本章最精彩的情节是“我”与三兄弟的友谊.下篇写“我”和 “三个小少爷”的友谊.“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朋友对一个人“心灵面貌“和世界观的形成有重要影响.小说如实地写了“我”对三个小少爷的好感和羡慕.外婆支持“我”和三兄弟的友谊,但外祖父、三兄弟的父亲上校奥夫相尼科夫禁止他们交往,甚至马车夫彼得也坚决反对.马车夫跟“我”因此发生了争吵,这次“争吵”成了联结上、下两篇的纽带.
第十章
写“我”母亲的突然回家和新产生的家庭矛盾.一个年轻丧夫、留有幼子、任性好强的不幸女人,在多年离家之后带着痛苦回到替她抚养儿子的、孤苦年迈的父母家长住,由此带来的家庭矛盾和冲突,是不言而喻的.尤其是她的婚姻大事,过去和现在都是父女矛盾、冲突、争吵、闹架的焦点和导火线.小说先是详细地写了母亲和“我”第一次见面的情景,接着写了母子之间因为“背诗”而爆发的一次争吵;最后又重点写了父女之间因婚姻问题而爆发的一次大闹架,外祖父气得跪在女儿面前,接着又无故把外婆打伤.争吵和闹架成了家常便饭;打了再好,好了再打,一家四口就是这样打发日子!
第十一章
主要写母亲回来后的家庭生活,首先是母亲与一些青年男人的交往,虽然用笔不多,写法上也若明若暗,欲说又止;其次写表哥萨沙的逃学和逃跑.表哥和“我”都是可怜的孤儿,他没有亲母,继母对他不好.小说对他的逃学写得非常生动具体.但本章的重点内容还是外婆给“我”讲父亲的身世和父母的婚事.
第十二章
写母亲再嫁和再嫁后的生活,写“我”的这个“伤心事件”对自己心灵造成的创伤,写这两年里外祖父的家境日益衰落、以至完全破产,搬家不断,住房和生活一次比一次差,几乎真的要上街讨饭了.“我”无论如何也接受不了母亲再嫁的事实.可以说,家庭矛盾主要表现在“我”和母亲之间.也重点写了上学读书,特别写到一位热爱儿童、循循善诱的教育家.
第十三章
写外祖父与外祖母分家过日子,写“我”捡破烂为生,写“我”与几个小朋友去河边偷木板卖钱,写这些小伙伴们艰难的生活和彼此的友谊,写母亲的死,最后,写“我”不得不走向“人间”.所有这些内容,乍看很零乱,但完全符合生活本身的逻辑,因为它们都在写这个家庭的穷苦.《童年》的悲剧是以母亲之死这悲惨的一幕结束的.[前苏联]阿列克谢•马克西姆维奈•彼什科夫(马克西姆•高尔基) 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