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俞曲园陶文瑜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7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4 15:38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俞曲园 陶文瑜

“花落春仍在”,这一句话对于俞樾意义非常,如果要说明俞樾或者我们必须从俞樾一生的千言万语中选出一句话来,自然就是“花落春仍在”。

道光三十年,在京城科举复试的试卷上,有一道名为“淡烟疏雨落满天”的诗题,这是一幕笼罩着丝丝愁怨,显露了淡淡寂寞的景致;众多的考生借着这样的景致,抒发了“落花流水春去也”的情感,而俞樾意气风发写下了这一句“花落春仍在”。

这一句话说得很有气概,也十分精神。我听说的一则民间传说,说唐伯虎一副穷书生的样子,到一个陌生的地方,将那儿趾高气扬的文人墨客损了一番,最后大家知道了这个人原来是唐伯虎,便在他离开之前说了一句“虎去山还在”,唐伯虎不假思索地回答:“山在虎还来。”“山在虎还来”和“花落春仍在”似乎是异曲同工。

我们不能说清楚,俞樾在写“花落春仍在”时的所思所想,我们只知道,俞樾在写下这句话的时候,绝对和曲园的故事无关,因为俞樾建造曲园,已经是写下了“花落春仍在”二十多年后的事情了。

这一届科举,礼部的主考官是曾国藩,当时清廷刚刚和太平天国打完仗,正在恢复损伤的元气,而清王朝自康、乾的兴盛顺流而下,已经开始走向山雨欲来。在曾国藩眼里,“花落春仍在”成了弘扬主旋律的力作,因此他点了俞樾为部试的第一名。第二年有授予翰林院编修。之后,新登基的咸丰皇帝,对俞樾的才识比较欣赏,委派俞樾到河南出任提督学政。

这是一项为国家选拔人才的工作,应该选择什么样的人才呢?俞樾动了一番脑子以后,将《四书》《五经》中的句子拆开了再拼成一道考题,别出心裁是为了能够考察到考生灵活掌握的应变能力,结果不少考生云里雾里不知所措和俞樾罢官还乡“永不叙用”。

“试题割裂经义”存的是“图谋不轨”的心思。这样向朝廷举报的,是御史曹登庸。这是一条死罪。为俞樾说情的还是曾国藩。

历史一向同情和袒护落难的才子书生,并对曹登庸之流给予义正辞严的脸色。但反过来想一想,《四书》《五经》是范文,更是当时朝代的纲领和宪法,俞樾犯的是“大逆不道”的罪过,曹登庸不举报,别人也会举报,纵然没有人举报或者朝廷网开一面,俞樾最公式的前程,无非是从才华横溢一腔抱负的书生,成长为空怀壮志碌碌无为的官吏。

这个转折就是“花落”,“花落”也是一种宿命。

从京城到苏州千里迢迢,决定俞樾走上这条道路的,是与他一同金榜题名的李鸿章,江苏巡抚李鸿章,聘请俞樾担任苏州紫阳书院的讲习。而俞樾走进苏州的这一刻,也就决定了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依旧灿烂并且更显辉煌。

“门秀三千士,门高四百洲。”这是评说俞樾的一副对联,三千士说明桃李满天下,三千士包括了陆润、章太炎和吴昌硕。

苏州人称呼俞樾为俞曲园,建造曲园,是俞樾来到苏州十六年以后的事情,这时候的俞樾已是知名学者和国学大师,方有能力在马医科购得五亩田,建造一座属于自己的小园子。而在此之前,这么一位有名的导师和学科带头人,竟居无定所,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知识分子相对还是比较清贫的。而同为曾国藩门下的李鸿章已是声名显赫的达官贵人了,因此民间有“李少荃拼命做官,俞曲园拼命著书”的说法。

曲园是一座书斋园林,书斋园林的特点是园以人传,而一亭一廊,一水一石更像是线装书的字里行间。

曲园之中,俞樾讲学和会客的厅堂名为“春在堂”,依旧是“花落春仍在”的情绪,但这时俞樾已经明白了对他来说,人生的春天不是仕途功名,而是笔墨纸砚。

生无补乎时,死无关乎数,半辛苦苦,著二百五十余卷书,流播四方,是亦足矣;

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安安稳稳,数半生三十多年事,放怀一笑,吾其归乎!

俞樾写自己的句子,现在刻成抱柱对,挂在“春在堂”上了。

1.解释下列词语。

景致:

义正辞严:

大逆不道:

2.指出下面句子所包含的修辞方法,并简析其表达效果。

清王朝自康、乾的兴盛顺流而下,已经开始走向山雨欲来。

答:

3.俞樾命名“曲园”厅堂作“春在堂”时,依旧是“花落春仍在”的情节。试分别说明此句中“花落”“春仍在”的含义。

答:

4.曾国藩是与俞樾一生关系密切的人物。试概括曾国藩两次出手的情况和原因。

答:

5.文中画线的“生命中的春天”“人生的春天”各比喻什么?(不超过10个字)结合全文,试说明俞樾所作“春在堂”的一副抱对从哪两个方面总结了自己的一生?(不超过40字)

答:(1)

(2)

6.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正确的两项是(4分)【  】【  】

A.作为这篇散文的线索,“花落春仍在”在文中多次出现,起了很好的照应作用,使全文脉络十分清晰。

B.俞樾在试卷上写下了“花落春仍在”这一诗句,喻指大清王朝元气大伤,但仍气数未尽,故得曾国藩赏识。

C.“山在虎还来”和“花落春仍在”的异曲同工之处在于,都表现出有才能的读书人自视甚高、目中无人的情绪。

D.俞樾对科举试题的改革,目的是为国选才,可是,连这样改良主义的行为,清朝统治集团也难以认同。

E.将李鸿章与俞曲园作比较,目的是批判李鸿章的为官之道,弘扬俞曲园的治学精神

最佳答案
【答案】

1.景致:指风景和景物,景致新奇。义正言辞:理由正当,言辞严肃。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2.比喻与用典。“山雨欲来”出自唐五代许浑的诗《咸阳城西楼晚眺》,是用典。把朝代更替和发展喻为水“流”,把当时社会矛盾的蕴育和即将爆发的情景喻为“山雨欲来”,是比喻。所用比喻贴切生动,所用典故贴切自然。

3.“花落”指罢官居乡“永不叙用”;“春仍在”指著书立说培育人才。

4.第一次,曾国藩点俞樾为部试第一,原因是俞樾试卷上所写“花落春仍在”弘扬了主旋律。第二次,曾国藩开脱俞樾所谓“割裂经义”之罪,原因是同情落难才子。

5.“生命的春天”比喻生命中最能展示自我价值的时期。“人生的春天”比喻最能体现人生价值的地方。学术方面,为著书讲学、成就斐然而自豪;为人方面,为襟怀坦荡、无愧天地而自负。

6.A D

【解析】

1.本题考查词语释义。景致:指风景和景物,景致新奇。义正言辞:理由正当,言辞严肃。大逆不道:逆:叛逆;道:指封建道德;不道:违反封建道德。旧时统治阶级对破坏封建秩序的人所加的重大罪名。

2.本题考查修辞手法的运用能力。用典亦称用事,凡诗文中引用过去之有关人、地、事、物之史实,或语言文字,以为比喻,而增加词句之含蓄与典雅者,它使文章立论有根据使文意委婉表达。比喻是吧甲事物比作已实物,使句子表达的更生动。

3.本题考查文章句子的理解能力。花落春仍在,就是花虽然落了,但还是春天,这是愿意,根据文章意思,理解这句话即可。

4.本题考查第文章人物的概括能力。试概括曾国藩两次出手的情况和原因,原文交代的很清楚,可以用原文回答。曾国藩点俞樾为部试第一。试卷上写的“花落春仍在”。 第二次,曾国藩开脱俞樾所谓“割裂经义”之罪,原因是同情落难才子。

5.本题考查概括能力。注意要求不超过10个字。“而俞樾走进苏州的这一刻,也就决定了自己生命中的春天依旧灿烂并且更显辉煌。”最能展示自己才华的时期。“人生的春天不是仕途功名,而是笔墨纸砚。”自己的价值有所实现的地方。

6.本题考查对文章的理解能力。B推论缺乏依据。原文:“我们不能说清楚”,俞樾当时的“所思所想”。 C脱离原文语境。原文称表现出“气概”和“精神”,无贬义。 D李鸿章“聘请”俞樾,二人相知,本文不存在对李鸿章为官之道的批评,对比旨在说明人生各有不同道路。

全部回答
就是这个解释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矮子坐高凳——----- 八月的核桃——---- 稻
飞天老鼠问卦组成一个成语是什么
早教师和亲子教师哪个好
对下面语段意思概括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C20
自动洗车机不带风干的以后能加风干的吗'
黄金素怎么吃,blackmores黄金素怎么吃
运城小乐造型化妆美甲连锁学校地址在哪,我要
电动车的太阳伞怎么安装
形容人很坏,能用什么词,比如虚伪
山东17地级市,人均GDP哪里好
谁知道,终身相许,至死不渝。。的含义。。
在“探究加速度与力的关系”时,保持小车的质
361000邮政编码的含义
我的殡葬生涯 懒人听书会员收费吗
273二手车交易网开封豪德服务中心地址有知道
推荐资讯
判断函数f(x)=lxl(lx-1l-lx+1l)是否为奇函数
— Excuse me, do you have ipad 2 ? I want
富拉尔基区齐齐哈尔辣莊哪位知道具体地址啊
Being examined twice a year, whether it is
汕头市濠江区礐石街道中村社区居民委员会地址
两岁宝宝上眼皮突然肿了是怎么回事
单选题2011年第9号热带风暴“梅花”(英文名
AloneinthelabonSundays,theyoungscientistwa
关于爱护铁路的作文
纯种红毛德国牧羊犬的价格
复习全书好还是高数十八讲好
请问做手机壳需要的PC/ABS和PC原材料有份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