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智深大闹五台山后,智真长老不能再留鲁智深在五台山,在鲁智深临行前,送了鲁智深四句话“遇山而起、遇林而兴、遇水而富、遇江而止”
哪位高手有什么新解?谢谢!
水浒中的“三世佛”指的是谁?“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有什么新解?
答案:3 悬赏:3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14 05:10
- 提问者网友:聂風
- 2021-04-13 21:57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一袍清酒付
- 2021-04-13 22:51
水浒中的“三世佛”指的是文殊菩萨,五台山是文殊菩萨道场。
1、原文在《水浒传》第四回中:
话说当日智真长老道:“智深,你此间决不可住了。我有一个师弟,见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唤做智清禅师。我与你这封书去投他那里讨个职事僧做。我夜来看了,赠汝四句偈子,你可终身受用,记取今日之言。”智深跪下道:“洒家愿听偈子。”长老道:“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
2、偈子的解释:
说法不一,尤其首句及末句,首句中“林”有认为指“林冲”的,有认为指“野猪林”的;末句是“江”有认为指“宋江”,有认为指“钱塘江”的;中间两句基本没有疑义,“山”指“二龙山”,“水”指“水泊梁山”。
但一般的认识都认为如果是指人就应当均为指人,如果指地点就应该均指地点,基于这个原则,大部分人认可偈子中指的是地点:
“遇林而起”指“野猪林”,遇到林冲还在野猪林之前,但并谈不到起,直到野猪林林冲遇险,鲁智深才有奋起之意,并由此开始了传奇的一生;
“遇山而富”指“二龙山”,二龙山成为了大头领,而且远近皆服,所谓“富”应该不仅仅是指钱财的富足,也应该是指有了肝胆相照的兄弟,有了共同的事业的富足;
“遇州而迁”指遇到州就有较大变动,在“青州归水泊”,“华州被擒被救”,“杭州圆寂”。
“遇江而止”指“钱塘江”,所谓“止”,应该是终于停止了杀人放火,按佛家的言语,顿悟并脱离红尘,用书中的话说“今日方知我是我”,听潮信而圆寂,回归极乐。
1、原文在《水浒传》第四回中:
话说当日智真长老道:“智深,你此间决不可住了。我有一个师弟,见在东京大相国寺住持,唤做智清禅师。我与你这封书去投他那里讨个职事僧做。我夜来看了,赠汝四句偈子,你可终身受用,记取今日之言。”智深跪下道:“洒家愿听偈子。”长老道:“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
2、偈子的解释:
说法不一,尤其首句及末句,首句中“林”有认为指“林冲”的,有认为指“野猪林”的;末句是“江”有认为指“宋江”,有认为指“钱塘江”的;中间两句基本没有疑义,“山”指“二龙山”,“水”指“水泊梁山”。
但一般的认识都认为如果是指人就应当均为指人,如果指地点就应该均指地点,基于这个原则,大部分人认可偈子中指的是地点:
“遇林而起”指“野猪林”,遇到林冲还在野猪林之前,但并谈不到起,直到野猪林林冲遇险,鲁智深才有奋起之意,并由此开始了传奇的一生;
“遇山而富”指“二龙山”,二龙山成为了大头领,而且远近皆服,所谓“富”应该不仅仅是指钱财的富足,也应该是指有了肝胆相照的兄弟,有了共同的事业的富足;
“遇州而迁”指遇到州就有较大变动,在“青州归水泊”,“华州被擒被救”,“杭州圆寂”。
“遇江而止”指“钱塘江”,所谓“止”,应该是终于停止了杀人放火,按佛家的言语,顿悟并脱离红尘,用书中的话说“今日方知我是我”,听潮信而圆寂,回归极乐。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世
- 2021-04-13 23:52
三世佛是大乘佛教的主要崇拜对象,根据印度哲学,时间和空间是混淆起来的,因此三世佛有纵横之分。横三世佛指东方药师王佛,主管东方琉璃光世界,他有两位胁侍,日光普照菩萨和月光普照菩萨;中央现在佛,释迦牟尼,主管中央娑婆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智”文殊菩萨和“大行”普贤菩萨;西方阿弥陀佛,主管西方极乐世界,他有两位胁侍,“大勇”大势至菩萨和“大悲”观世音菩萨。纵三世佛指过去佛燃灯古佛,现在佛释迦牟尼佛,未来佛弥勒佛。
“遇林而起,遇山而富,遇州而迁,遇江而止。”这四句话就是鲁智深一生的判词:
“林”指林冲,“山”指二龙山,“江”指宋江,四句指的是鲁智深到东京后结识林冲,夺取二郎山,以及三山英雄会合梁山泊英雄攻破青州,见了宋江,同归梁山泊。“遇水而兴,遇江而止”一句说得非常明白,鲁智深将以在梁山泊归于宋江为其终。
- 2楼网友:雪起风沙痕
- 2021-04-13 23:41
同意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