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说课教案】小学数学说课稿
答案:2 悬赏:8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8 04:32
- 提问者网友:我是女神我骄傲
- 2021-03-07 23:45
【小学数学说课教案】小学数学说课稿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北城痞子
- 2021-03-08 00:43
【答案】 各位老师:大家好!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下面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教学作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年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2.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完成了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是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知识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
四、重、难点分析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方程的含义.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存在着很大困难,所以将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1.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因此,在学法中,让学生通过“感知交流→观察比较→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过程去发现新知,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2.教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小组合作观察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我将按创设情境→观察探究→知识运用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我首先提供了天平平衡的情境图,通过“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的活动,引出“50+50=100”的等式,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这样,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观察探究——形成概念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突出这个重点.
【感知交流】我提供了四幅天平图,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交流,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通过展示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观察比较】接着,我提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比较,认识到列出的式子中,两个式子是等式,还有两个式子不是等式.而这里的等式与前面的等式不同,它们都含有未知数.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得出概念】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方程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表达,从而得出方程的概念,即 “像x+15=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分析概念】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在得到方程概念的基础上,我及时组织学生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帮助学生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种特殊的等式.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知识运用
“试一试”通过列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方程的思想,并为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一些准备.
“练一练”安排了三道题.第一题采用学生抢答的方式,通过判断题中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引导学生体会等式与方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第二题通过让学生写出一些方程在小组里交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用外显的形式表达出来,促进学生自主地建构方程的模型,内化方程的概念.第三题采用全班交流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列方程的思维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4.引导小结
本课的小结采用学生小结的模式,这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梳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小结进行总结.
5.布置作业
为了使所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必做题:要求学生每个人写一篇数学日记,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同时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布置了探究题.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望采纳,谢谢.
我说课的内容是苏教版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方程》第一课时的内容.下面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分析、教学重难点分析、教法与学法分析、教学设计等几个方面进行说课.
一、教材分析
《方程》是在学生已经学过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展开的,为下面等式的性质和解方程的教学作铺垫,有着承前启后的重要作用.同时,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对丰富学生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发展数学素养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学情分析
1.小学生的心理特点
小学生年幼好动,有强烈的好奇心,注意力分散,因此,我采用形象生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能力.
2.学生的知识结构
学生已经完成了整数、小数的认识及其四则运算的学习,积累了较多的数量关系的知识,是在学会用字母表示数的基础上学习方程知识的.
三、教学目标分析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教材编写意图、五年级学生的认知规律和已有的知识结构,制订如下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理解方程的含义,初步体会等式与方程的关系.
能力目标:通过将现实问题抽象成等式与方程的过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情感目标:创设问题情境,激发学生观察、分析、探求的学习激情,强化学生的参与意识及主体作用.
四、重、难点分析
方程作为一种重要的数学思想方法,是学生进一步学习数学和其他学科的重要基础.因此,本节课的重点确定为:理解方程的含义.
小学生的认知水平还处在感性认识的阶段,要透过现象看本质,并上升到理论的高度还存在着很大困难,所以将理解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确定为本节课的教学难点.
五、教法与学法分析
1.学法
叶圣陶先生说过:“教是为了不教.”我们不仅要教给学生知识,更要教会学生如何去学.因此,在学法中,让学生通过“感知交流→观察比较→得出概念→分析概念”的探究过程去发现新知,从而达到发展思维,提高能力的目的.
2.教法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学生自己进行知识建构的过程.因此,根据教学目标的要求和学生实际,我采用以小组合作观察探究为主,多媒体为辅的教学方式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观察探究的能力以及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六、教学过程
建构主义理论认为,学生在与学习环境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自身的认知结构在“平衡→不平衡→新的平衡”的循环中得到不断的丰富、提高和发展.在该理论的指导下,我将按创设情境→观察探究→知识运用三个环节来组织教学.
1.创设情境——引入新知
我首先提供了天平平衡的情境图,通过“用等式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的活动,引出“50+50=100”的等式,激活学生已经积累的关于等式的感性经验.这样,以具体的实例引导学生通过自主的探索活动,初步理解等式的特征.
2.观察探究——形成概念
这部分是教学的重点,我采用以下几个步骤突出这个重点.
【感知交流】我提供了四幅天平图,让学生充分感知和交流,用式子表示天平两边物体的质量关系.通过展示图片,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同时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观察比较】接着,我提出这些式子中“哪些是等式”的问题,引导学生通过进一步的观察和比较,认识到列出的式子中,两个式子是等式,还有两个式子不是等式.而这里的等式与前面的等式不同,它们都含有未知数.通过实验探究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体现自主、合作、探究的新课程理念.
【得出概念】通过引导学生主动发现方程的特点,并用自己的语言充分地表达,从而得出方程的概念,即 “像x+15=150,2x=200这样含有未知数的等式是方程”.培养学生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归纳概括能力.
【分析概念】这部分是教学的难点,为突破这个难点,在得到方程概念的基础上,我及时组织学生讨论“等式和方程有什么关系”,帮助学生感受等式与方程的联系与区别,体会方程就是一种特殊的等式.这样做有助于培养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和归纳概括能力.
3.知识运用
“试一试”通过列方程表示现实情境中数量间的相等关系,引导学生进一步理解方程的含义,体会方程的思想,并为进一步学习列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作一些准备.
“练一练”安排了三道题.第一题采用学生抢答的方式,通过判断题中的式子哪些是等式,哪些是方程,引导学生体会等式与方程之间的逻辑联系,加深对方程含义的理解.第二题通过让学生写出一些方程在小组里交流,引导学生将已有的对方程的认识用外显的形式表达出来,促进学生自主地建构方程的模型,内化方程的概念.第三题采用全班交流的方式,根据具体情境中的数量关系列方程,既有利于学生进一步熟悉列方程的思维特点,又有利于学生对方程含义的理解.
4.引导小结
本课的小结采用学生小结的模式,这是让学生学会自己梳理已经学习过的知识,然后我再对学生的小结进行总结.
5.布置作业
为了使所有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我布置了必做题:要求学生每个人写一篇数学日记,即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有哪些收获,还有哪些疑问.同时又为学有余力的学生留有自由发展的空间,我布置了探究题.
以上是我对本节课的一些粗浅的认识和构想,如有不妥之处,恳请各位老师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望采纳,谢谢.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鸠书
- 2021-03-08 01:06
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