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折腾几次搬家,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成了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3 08:03
- 提问者网友:我们很暧昧
- 2021-04-02 09:13
不折腾几次搬家,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成了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woshuo
- 2021-04-02 09:34
不折腾几次搬家,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成了...
不折腾几次搬家,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成了北京人
刚刚到北京的时候,和同事及家人合租在单位的一套房子里,房子在城中村。
机智如我,出去买了一个白色痰盂,上面带着红灿灿的囍字,说是让孩子便便,实际上,这个痰盂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仅解决孩子的需要,每天早上,两家老小排队如厕的盛况,加剧腹中的憋胀,顺带也解决了大人的迫切需求。后来我在周冬雨和马思纯演的《七月与安生》里,发现了这个痰盂的芳迹,心中倍感温暖。
除了如厕,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南腔北调,夏虫不可语冰,于是痛下决心,连借带贷,买了一套90平的房子,上班近,上学也近。
尤其是上学,那么多的家长拼了老命去买学区房,有什么意思。我们这学校要多近有多近,隔墙就是。家近是一宝,学校近更是一宝,至少孩子早上可以多睡十分二十分。
孩子刚入学第一天,回到家中,把我们一家老少集聚在客厅里,背着小手,拿着一根小棍子当教鞭,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说落姥姥没有挺胸坐直,姥爷不认真听课,爸爸是个坏蛋……
当了一辈子校长的母亲说:坏了,这个学校有问题。
能有什么问题,孩子没磕着没碰着,还能学知识。
不久,孩子放学,发现孩子的兜里有10块钱。问孩子,哪里来的。
孩子答:我挣的。
你怎么挣得啊?我问。
给同学讲一道应用题,10块钱,数字题,5块钱。孩子洋洋得意。
好尴尬啊。虽说是市场经济的时代,也大不可没有一点点同学情谊吧。
同学都这样啊,妈妈。
姥姥说:这个学校的老师问题大。
那能怎么样呢?搬家?这可是个大问题。想想孟母,几千年前一个家庭妇女,有怎么样的气魄,为了儿子上学,搬了3次家,多么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可见他们家多么有钱,有钱任性,成匹的布说剪就剪。
没过几天,孩子不想上学了,问了半天,才明白,原来孩子的世界也复杂,小小年纪,有拜金兰姐妹的,有跟谁玩不跟谁玩的,孩子受到了孤立,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
去找老师,老师说:嗨,都是孩子。
随口问几个家长,原来老师和那领头的孩子住对门,几个家长的孩子也受了欺负,说也白说,忍下了。
想想孟母,看着孩子眼泪汪汪的,再怎么说,我也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女知识分子,狠狠心,搬!离开这个城中村。
同事说:你往西城搬吧,西城的小学,闭着眼,个个都是好学校。
搬到西城。
千辛万苦找到一个离学校近又不贵的房子,在楼的最顶层。人说穷人的房子八下透气,我租的还好,只有七下透气。除了脚底下不透气,一圈都透气。像是秀于林的那棵木,冬天到了,北风呼啸,我把结婚时候的10斤大棉花被子拿出来盖,怕孩子冷,早早的躺在被窝里暖被窝——一夜回到解放前。
住的高,居高声自远,眼界开阔。万丈阳光照耀着我们,没有风的时候,我们到宽大的阳台上晒太阳,唱跑调的歌,用笼子养了两个小白兔,晒被子,晚上,钻进被窝,满鼻子阳光的气息。下雪的时候,我们在阳台长踩出雪印,比谁的印大。下雨的时候,我们把雨水积攒起来浇花……
每天起床,孩子总是说:妈妈,快点,我争取第一个到学校,昨天我比丽丽晚一点,今天争取比她早。
课本是一样的,教室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老师,孟母早都知道了,姥姥也看出来了,我好傻好天真,以为都一样。
小学毕业了,我们开始了中学的租房生涯。
我从南方来京,有着农耕文化的气息,固定的住处,固定的学校,固定的工作,固定的熟人,到了北京,华丽丽转身,学习游牧文化,根据人生发展的需求,随时租房,搬家,租房,搬家,像是逐水草而居的牧人,家具不是用坏的,是搬坏的,衣服不是穿坏的,是搬坏的……想想四川的李娟在新疆生活,不是也很快乐幸福吗。
孩子渐渐长大,考上大学走了。
父母渐老,婆婆住院,一天跑八趟,吃的喝的用的,娘住院,一天跑八趟,走着走着,突然感觉脚底下漏风,莫非走的路多了,练就了神行太保的脚力,乘风而去?低头一看,皮鞋开胶,张大了嘴。老爹也要住院,还有老家的那些亲们,来北京看病,单单是挂号,头疼,我决定,到一个三甲医院边上考察考察,把家搬过去。
朋友从老家随军到北京,大半年的时间里,搬了2次家,宿舍到过渡房搬一次,小学搬一次,痛苦不已,我说:北京这么大,不趁着青春年少折腾几次搬家,谁好意思说自己成了北京人啊。
不折腾几次搬家,你都不好意思说自己成了北京人
刚刚到北京的时候,和同事及家人合租在单位的一套房子里,房子在城中村。
机智如我,出去买了一个白色痰盂,上面带着红灿灿的囍字,说是让孩子便便,实际上,这个痰盂立下了汗马功劳,不仅解决孩子的需要,每天早上,两家老小排队如厕的盛况,加剧腹中的憋胀,顺带也解决了大人的迫切需求。后来我在周冬雨和马思纯演的《七月与安生》里,发现了这个痰盂的芳迹,心中倍感温暖。
除了如厕,生活习惯卫生习惯,南腔北调,夏虫不可语冰,于是痛下决心,连借带贷,买了一套90平的房子,上班近,上学也近。
尤其是上学,那么多的家长拼了老命去买学区房,有什么意思。我们这学校要多近有多近,隔墙就是。家近是一宝,学校近更是一宝,至少孩子早上可以多睡十分二十分。
孩子刚入学第一天,回到家中,把我们一家老少集聚在客厅里,背着小手,拿着一根小棍子当教鞭,装出一副生气的样子,说落姥姥没有挺胸坐直,姥爷不认真听课,爸爸是个坏蛋……
当了一辈子校长的母亲说:坏了,这个学校有问题。
能有什么问题,孩子没磕着没碰着,还能学知识。
不久,孩子放学,发现孩子的兜里有10块钱。问孩子,哪里来的。
孩子答:我挣的。
你怎么挣得啊?我问。
给同学讲一道应用题,10块钱,数字题,5块钱。孩子洋洋得意。
好尴尬啊。虽说是市场经济的时代,也大不可没有一点点同学情谊吧。
同学都这样啊,妈妈。
姥姥说:这个学校的老师问题大。
那能怎么样呢?搬家?这可是个大问题。想想孟母,几千年前一个家庭妇女,有怎么样的气魄,为了儿子上学,搬了3次家,多么具有前瞻性的眼光——可见他们家多么有钱,有钱任性,成匹的布说剪就剪。
没过几天,孩子不想上学了,问了半天,才明白,原来孩子的世界也复杂,小小年纪,有拜金兰姐妹的,有跟谁玩不跟谁玩的,孩子受到了孤立,真是有人的地方就有左中右。
去找老师,老师说:嗨,都是孩子。
随口问几个家长,原来老师和那领头的孩子住对门,几个家长的孩子也受了欺负,说也白说,忍下了。
想想孟母,看着孩子眼泪汪汪的,再怎么说,我也是生在新中国长在红旗下的女知识分子,狠狠心,搬!离开这个城中村。
同事说:你往西城搬吧,西城的小学,闭着眼,个个都是好学校。
搬到西城。
千辛万苦找到一个离学校近又不贵的房子,在楼的最顶层。人说穷人的房子八下透气,我租的还好,只有七下透气。除了脚底下不透气,一圈都透气。像是秀于林的那棵木,冬天到了,北风呼啸,我把结婚时候的10斤大棉花被子拿出来盖,怕孩子冷,早早的躺在被窝里暖被窝——一夜回到解放前。
住的高,居高声自远,眼界开阔。万丈阳光照耀着我们,没有风的时候,我们到宽大的阳台上晒太阳,唱跑调的歌,用笼子养了两个小白兔,晒被子,晚上,钻进被窝,满鼻子阳光的气息。下雪的时候,我们在阳台长踩出雪印,比谁的印大。下雨的时候,我们把雨水积攒起来浇花……
每天起床,孩子总是说:妈妈,快点,我争取第一个到学校,昨天我比丽丽晚一点,今天争取比她早。
课本是一样的,教室是一样的,唯一不同的是老师,孟母早都知道了,姥姥也看出来了,我好傻好天真,以为都一样。
小学毕业了,我们开始了中学的租房生涯。
我从南方来京,有着农耕文化的气息,固定的住处,固定的学校,固定的工作,固定的熟人,到了北京,华丽丽转身,学习游牧文化,根据人生发展的需求,随时租房,搬家,租房,搬家,像是逐水草而居的牧人,家具不是用坏的,是搬坏的,衣服不是穿坏的,是搬坏的……想想四川的李娟在新疆生活,不是也很快乐幸福吗。
孩子渐渐长大,考上大学走了。
父母渐老,婆婆住院,一天跑八趟,吃的喝的用的,娘住院,一天跑八趟,走着走着,突然感觉脚底下漏风,莫非走的路多了,练就了神行太保的脚力,乘风而去?低头一看,皮鞋开胶,张大了嘴。老爹也要住院,还有老家的那些亲们,来北京看病,单单是挂号,头疼,我决定,到一个三甲医院边上考察考察,把家搬过去。
朋友从老家随军到北京,大半年的时间里,搬了2次家,宿舍到过渡房搬一次,小学搬一次,痛苦不已,我说:北京这么大,不趁着青春年少折腾几次搬家,谁好意思说自己成了北京人啊。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