冯满天的人物轶事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3 13:47
- 提问者网友:战魂
- 2021-03-22 13:30
冯满天的人物轶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玩世
- 2021-03-22 14:52
老牌摇滚乐手 迷上民族乐器
2014年3月在央视热播的《出彩中国人》中,冯满天因弹奏中阮而引起了评委和观众的关注,他在舞台上手持这种民族乐器,弹奏出来的却是摇滚味十足的《花房姑娘》。在节目中,评委除了被这种特别的演奏方式所吸引,更被他二十年来执着寻找“非琴不是筝”的中阮古音而打动。
如今与中阮几乎人琴合一的冯满天,在最开始接触阮时,其实心中是有抵触的。冯满天回忆,他16岁进入中央民族乐团,被分配弹阮,但当时阮的地位比琵琶低,只是伴奏,不能弹旋律,他极不情愿地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相比较阮,当时流行的另一项乐器吸引了冯满天的目光,那就是吉他。1987年,冯满天和唐朝老五刘义君、臧天朔、程进等人组了一支名为“白天使”的乐队。“那个时候我特别疯狂,头发比女孩儿还长,是个很有煽动性的乐手。”回想往昔,冯满天的语气中还透露着一股兴奋,“我们一起弹吉他,乐团下了班就冲过去,有追求就停不下来。”
在摇滚乐和民乐间不断地切换,冯满天也开始萌生了用民族乐器弹奏摇滚的想法。“有一天我弹完吉他,发现我的阮上也能弹出这种音色,古代的变成现代的了,一下子就来了灵感,我有了新的目标,就是把中阮弹出吉他声!”
从那时起,冯满天便潜心钻研中阮的可能性,他相信这把乐器是伟大的,既能弹民族的,也能弹世界的,“我的阮可以表现那个年代西方人喜欢的东西,我也能弹《春江花月夜》这样的曲子,世界上所有的音乐都能弹,非常了不起!”
冯满天开始喜欢上探索民族音乐,他希望做些带有中国韵味的摇滚乐。但是当时乐队的其他成员不能接受。“那时候就是谁弹得像外国人,谁弹得洋,谁才能出来,谁才能得到好处,得到大家的称赞。”每次当冯满天拿起吉他的时候,如果旁边来几个外国乐队,他就胆怯地连琴盒都不敢打开。因为他知道,吉他是外国人的,中国人更应该去寻找承载民族精神的乐器。“当我看不到方向时,我就开始往回走,从祖先那里获得精华,获得力量。”
自制古阮 人称“阮痴”
“非琴不是筝,初闻满座惊。”这句诗是描述阮的创始者、魏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弹奏的音色。在很多地方阮又叫阮咸,就是直接套用了阮咸的名字来称呼这种古老乐器。
冯满天反复调研发现,当代民族乐队中尽管有阮乐器的编制,但这并非古阮。“他们参照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阮咸样式制阮,却把琴板上的花纹误认为镂空,可真正的中国古乐器是从来不在琴板上开口的。”这些镂空,反而把古阮的音色和音量限制了。从1993年起,冯满天便一头扎进阮的世界,去寻找古阮真正的音色,他也有了“阮痴”的名号。
冯满天寻访了许多制阮琴师,但结果让他失望。“中国的民族乐器制作水平还处于农业社会。做琴师傅都不懂弹琴,而弹琴的人又不会做乐器,不像西方工艺进化很完善。西方制琴师都必须是弹琴的人,对演奏有切身体会。”不甘失落的冯满天决定自己动手制琴。他翻书学习,拆琴观察,又去探访西方做提琴、吉他的琴师。为了去掉琴板上的音孔,冯满天足足琢磨了七八年。虽然音孔去掉很简单,但要保留音量是个难点,最后他从石子入水瞬间找到灵感,在琴侧开了个小孔,找回音色的同时又保持了音量。
最终在《出彩中国人》舞台上呈现的这把“仿唐隐孔中阮”诞生了,而在它之前,冯满天耗费了47把失败品的代价。他将家中积攒的钱都花在制琴上,为此没少得罪家人。冯满天承认,在阮的世界里,自己好像是进入了一种洗脑的状态。“只要街上看见人背着阮,我就会跟着人家问,看看别人的琴。只要有外国人买阮,我都会非常好奇地跟人家解释,凡是一切跟阮有关的都令我着迷,我就是为这事痴狂。”冯满天说。
2014年3月在央视热播的《出彩中国人》中,冯满天因弹奏中阮而引起了评委和观众的关注,他在舞台上手持这种民族乐器,弹奏出来的却是摇滚味十足的《花房姑娘》。在节目中,评委除了被这种特别的演奏方式所吸引,更被他二十年来执着寻找“非琴不是筝”的中阮古音而打动。
如今与中阮几乎人琴合一的冯满天,在最开始接触阮时,其实心中是有抵触的。冯满天回忆,他16岁进入中央民族乐团,被分配弹阮,但当时阮的地位比琵琶低,只是伴奏,不能弹旋律,他极不情愿地接受了这样的安排。
相比较阮,当时流行的另一项乐器吸引了冯满天的目光,那就是吉他。1987年,冯满天和唐朝老五刘义君、臧天朔、程进等人组了一支名为“白天使”的乐队。“那个时候我特别疯狂,头发比女孩儿还长,是个很有煽动性的乐手。”回想往昔,冯满天的语气中还透露着一股兴奋,“我们一起弹吉他,乐团下了班就冲过去,有追求就停不下来。”
在摇滚乐和民乐间不断地切换,冯满天也开始萌生了用民族乐器弹奏摇滚的想法。“有一天我弹完吉他,发现我的阮上也能弹出这种音色,古代的变成现代的了,一下子就来了灵感,我有了新的目标,就是把中阮弹出吉他声!”
从那时起,冯满天便潜心钻研中阮的可能性,他相信这把乐器是伟大的,既能弹民族的,也能弹世界的,“我的阮可以表现那个年代西方人喜欢的东西,我也能弹《春江花月夜》这样的曲子,世界上所有的音乐都能弹,非常了不起!”
冯满天开始喜欢上探索民族音乐,他希望做些带有中国韵味的摇滚乐。但是当时乐队的其他成员不能接受。“那时候就是谁弹得像外国人,谁弹得洋,谁才能出来,谁才能得到好处,得到大家的称赞。”每次当冯满天拿起吉他的时候,如果旁边来几个外国乐队,他就胆怯地连琴盒都不敢打开。因为他知道,吉他是外国人的,中国人更应该去寻找承载民族精神的乐器。“当我看不到方向时,我就开始往回走,从祖先那里获得精华,获得力量。”
自制古阮 人称“阮痴”
“非琴不是筝,初闻满座惊。”这句诗是描述阮的创始者、魏晋“竹林七贤”之一阮咸弹奏的音色。在很多地方阮又叫阮咸,就是直接套用了阮咸的名字来称呼这种古老乐器。
冯满天反复调研发现,当代民族乐队中尽管有阮乐器的编制,但这并非古阮。“他们参照日本正仓院收藏的唐代阮咸样式制阮,却把琴板上的花纹误认为镂空,可真正的中国古乐器是从来不在琴板上开口的。”这些镂空,反而把古阮的音色和音量限制了。从1993年起,冯满天便一头扎进阮的世界,去寻找古阮真正的音色,他也有了“阮痴”的名号。
冯满天寻访了许多制阮琴师,但结果让他失望。“中国的民族乐器制作水平还处于农业社会。做琴师傅都不懂弹琴,而弹琴的人又不会做乐器,不像西方工艺进化很完善。西方制琴师都必须是弹琴的人,对演奏有切身体会。”不甘失落的冯满天决定自己动手制琴。他翻书学习,拆琴观察,又去探访西方做提琴、吉他的琴师。为了去掉琴板上的音孔,冯满天足足琢磨了七八年。虽然音孔去掉很简单,但要保留音量是个难点,最后他从石子入水瞬间找到灵感,在琴侧开了个小孔,找回音色的同时又保持了音量。
最终在《出彩中国人》舞台上呈现的这把“仿唐隐孔中阮”诞生了,而在它之前,冯满天耗费了47把失败品的代价。他将家中积攒的钱都花在制琴上,为此没少得罪家人。冯满天承认,在阮的世界里,自己好像是进入了一种洗脑的状态。“只要街上看见人背着阮,我就会跟着人家问,看看别人的琴。只要有外国人买阮,我都会非常好奇地跟人家解释,凡是一切跟阮有关的都令我着迷,我就是为这事痴狂。”冯满天说。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