玄奘在天竺游学到过那些地方
答案:2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1-13 04:35
- 提问者网友:欲望失宠
- 2021-11-12 22:54
玄奘在天竺游学到过那些地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怙棘
- 2021-11-13 00:01
玄奘出行的基本路线:
在途中经兰州到凉州(姑藏),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行程13800余里。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 ,俗家姓名“陈祎(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在途中经兰州到凉州(姑藏),继昼伏夜行,至瓜州,再经玉门关,越过五烽,渡流沙,备尝艰苦,抵达伊吾(哈密),至高昌国(今新疆吐鲁番县境)。受到高昌王麴文泰的礼遇。后经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耶木素尔岭)、碎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故地(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今克什米尔),行程13800余里。
玄奘(602年~664年),唐代著名高僧,法相宗创始人,洛州缑氏(今河南洛阳偃师)人,其先颍川人 ,俗家姓名“陈祎(yī)”,“玄奘”是其法名,被尊称为“三藏法师”,后世俗称“唐僧”,与鸠摩罗什、真谛并称为中国佛教三大翻译家。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杯酒困英雄
- 2021-11-13 01:36
玄奘的行程:
唐初,西行天竺,出玉门关后分南、北二路,南路经由昆仑山北麓向西过葱岭。而北路则由天山南麓向西过葱岭。而玄奘选择了北路。玄奘当时请有向导,后来向导借故离去,玄奘只有独自行走,在茫茫的荒野,玄奘靠牲畜粪便和骸骨前行,过了四座烽火台,便踏上了莫贺延碛(意为戈壁滩,即今安西至哈密这一段),莫贺延碛长达八百余里,史书上描写的是上无飞禽,下无走兽,险途莫测。初入沙漠,玄奘便迷失了方向,加上匆忙之中又不慎打翻了水袋,玄奘在返回取水的途中,忽然想起了自己“宁可西行而死,决不东归而生”的誓言,于是,毅然改变方向,继续向前挺进。几天后,终因体力不支,昏倒在沙漠中,晚间又被凉风吹醒,幸而老翁所赠老马在附近找到了水泉,才使玄奘捡回了一条命。
玄奘出了大沙漠,经伊吾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县),高昌王麹文泰久闻玄奘大名,热情挽留,因玄奘志在天竺,婉言谢绝高昌国王的好意。不料,高昌王突然采取极端举措,限制玄奘离开高昌。玄奘在多次解释无济于事的情况下毅然绝食抗争,高昌王迫于压力,终于同意放行,但先决条件是,玄奘必须为高昌臣民讲经三十天。待天竺取经回来后再在高昌讲经三年。
玄奘离开高昌后,取道阿耆尼国(Agni,即梵文“火焰”的名词,今新疆天山之喀喇沙尔)、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又名冰达板,今天山山脉的腾格里山耶木素尔岭)。史载凌山高入云端,冰雪终年不化。攀登时,只能“悬釜而饮,席冰而寝。”然后再走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今苏联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故地。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进入北印度后,玄奘先瞻仰佛教圣迹,之后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地方)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学《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从阇那多学《经部毗婆沙》;到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从蜜多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到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坎诺吉城)从累缡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足迹遍及四十余国。
贞观五年(631),玄奘又进入中印度的摩揭陀国的达伽耶城(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和加雅地区)的那烂陀寺(Na^landa^,意译施无厌寺)从寺主戒贤受学,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那烂陀寺具有七百余年的历史,是当时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受到国家的供养。常住僧人四千多,加上各种客居僧人、俗家弟子等将近万人,当时的寺院主持戒贤法师已逾百岁,学术思想自由活跃。玄奘终于求学到了《十七地论》,还听了戒贤主讲了《顺正理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即逻辑学)、声明(即音韵学)等学问。期间,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玄奘在这里的时间长达五年。
在那烂陀寺,能精通二十部经论的有一千余人,精通三十部经论的有五百多人,而精通五十部经论以上的则有九人。玄奘被戒贤主持任命为三藏法师[1]。在那烂陀寺,能享受上宾待遇的包括玄奘在内仅有十人,玄奘在这里每天可以享用瞻步罗果一百二十颗、槟榔子二十颗、豆蔻二十颗、龙脑香一两。最值得一提的是,还可享用专供国王和高僧的“供大人米”,形大如乌豆,数时香飘百步,日供一升,酥、乳随意取用。出入则有侍从和车舆。
贞观十年(636),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又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
贞观十三年(639),玄奘又返回那烂陀寺。戒贤安排玄奘以留学生的身份主持讲席,玄奘先后为全体僧众讲授《摄大乘论》及《唯识决择论》等。
唐初,西行天竺,出玉门关后分南、北二路,南路经由昆仑山北麓向西过葱岭。而北路则由天山南麓向西过葱岭。而玄奘选择了北路。玄奘当时请有向导,后来向导借故离去,玄奘只有独自行走,在茫茫的荒野,玄奘靠牲畜粪便和骸骨前行,过了四座烽火台,便踏上了莫贺延碛(意为戈壁滩,即今安西至哈密这一段),莫贺延碛长达八百余里,史书上描写的是上无飞禽,下无走兽,险途莫测。初入沙漠,玄奘便迷失了方向,加上匆忙之中又不慎打翻了水袋,玄奘在返回取水的途中,忽然想起了自己“宁可西行而死,决不东归而生”的誓言,于是,毅然改变方向,继续向前挺进。几天后,终因体力不支,昏倒在沙漠中,晚间又被凉风吹醒,幸而老翁所赠老马在附近找到了水泉,才使玄奘捡回了一条命。
玄奘出了大沙漠,经伊吾到达高昌王城(今新疆吐鲁番县),高昌王麹文泰久闻玄奘大名,热情挽留,因玄奘志在天竺,婉言谢绝高昌国王的好意。不料,高昌王突然采取极端举措,限制玄奘离开高昌。玄奘在多次解释无济于事的情况下毅然绝食抗争,高昌王迫于压力,终于同意放行,但先决条件是,玄奘必须为高昌臣民讲经三十天。待天竺取经回来后再在高昌讲经三年。
玄奘离开高昌后,取道阿耆尼国(Agni,即梵文“火焰”的名词,今新疆天山之喀喇沙尔)、屈支(今新疆库车)、凌山(又名冰达板,今天山山脉的腾格里山耶木素尔岭)。史载凌山高入云端,冰雪终年不化。攀登时,只能“悬釜而饮,席冰而寝。”然后再走叶城、迦毕试国、赤建国(今苏联塔什干)、飒秣建国(今撒马尔罕城之东)、葱岭、铁门,到达货罗国(今葱岭西、乌浒河南一带)故地。南下经缚喝国(今阿富汗北境巴尔赫)、揭职国(今阿富汗加兹地方)、大雪山、梵衍那国(今阿富汗之巴米扬)、犍双罗国(今巴基斯坦白沙瓦及其毗连的阿富汗东部一带)、乌伏那国(巴基斯坦之斯瓦特地区),到达迦湿弥罗国。进入北印度后,玄奘先瞻仰佛教圣迹,之后到磔迦国(今巴基斯坦旁遮普)从一老婆罗门学《经百论》、《广百论》。到至那仆底国(今印度北部之菲罗兹布尔地方)从毗腻多钵腊婆(调伏光)学《对法论》、《显宗论》;到阇烂达罗国(今印度北部贾朗达尔)从旃达罗伐摩(月胄)受学《众事分毗婆沙》;到窣禄勤那国(今印度北部罗塔克北)从阇那多学《经部毗婆沙》;到秣底补罗国(今印度北部门达沃尔)从蜜多犀纳受《辩真论》、《随发智论》;到曲女城(今印度北方邦坎诺吉城)从累缡耶犀纳学《佛使毗婆沙》、《日胄毗婆沙》,足迹遍及四十余国。
贞观五年(631),玄奘又进入中印度的摩揭陀国的达伽耶城(今印度比哈尔邦的巴特那和加雅地区)的那烂陀寺(Na^landa^,意译施无厌寺)从寺主戒贤受学,并被选为通晓三藏的十德之一。那烂陀寺具有七百余年的历史,是当时印度佛教的最高学府,受到国家的供养。常住僧人四千多,加上各种客居僧人、俗家弟子等将近万人,当时的寺院主持戒贤法师已逾百岁,学术思想自由活跃。玄奘终于求学到了《十七地论》,还听了戒贤主讲了《顺正理论》、《显扬圣教论》、《对法论》、《集量论》、《中论》、《百论》,以及因明(即逻辑学)、声明(即音韵学)等学问。期间,又兼学各种婆罗门书。玄奘在这里的时间长达五年。
在那烂陀寺,能精通二十部经论的有一千余人,精通三十部经论的有五百多人,而精通五十部经论以上的则有九人。玄奘被戒贤主持任命为三藏法师[1]。在那烂陀寺,能享受上宾待遇的包括玄奘在内仅有十人,玄奘在这里每天可以享用瞻步罗果一百二十颗、槟榔子二十颗、豆蔻二十颗、龙脑香一两。最值得一提的是,还可享用专供国王和高僧的“供大人米”,形大如乌豆,数时香飘百步,日供一升,酥、乳随意取用。出入则有侍从和车舆。
贞观十年(636),玄奘离开那烂陀寺,先后又到伊烂钵伐多国(今印度北部蒙吉尔)、萨罗国、安达罗国、驮那羯碟迦国(今印度东海岸克里希纳河口处)、达罗毗荼国(今印度马德拉斯市以南地区)、狼揭罗国(今印度河西莫克兰东部一带)、钵伐多国(约今克什米尔的查谟)访师参学。他在钵伐多国停留两年,悉心研习《正量部根本阿毗达磨论》及《摄正法论》、《成实论》等。
贞观十三年(639),玄奘又返回那烂陀寺。戒贤安排玄奘以留学生的身份主持讲席,玄奘先后为全体僧众讲授《摄大乘论》及《唯识决择论》等。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