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乘初果或者阿罗汉的果报的偏空涅槃的喜乐和佛境界的大乘涅槃的喜乐有哪些区别?
答案:5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0 03:26
- 提问者网友:欲望失宠
- 2021-03-19 07:01
小乘初果或者阿罗汉的果报的偏空涅槃的喜乐和佛境界的大乘涅槃的喜乐有哪些区别?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雾月
- 2021-03-19 07:18
阿弥陀佛!师兄,小乘阿罗汉的四禅八定,以及灭尽定等,诸菩萨亦会一一修习。大乘菩萨与小乘圣人的主要区别在于,小乘圣人,入无为行,取涅槃寂灭为果,不复现起渡众妙用。而大乘菩萨即便证得此种境界,亦不厌苦离世,复发菩提大愿,利益无量众生,解脱成熟一切众生,因页不执“空”法,依无着心,行因缘利生之事。
证得二乘圣果的阿罗汉,若有证得涅槃之境,而不入涅槃,复发菩提大愿,入世渡众,实际上已是发大乘心之菩萨。若取涅槃为果,自了生灭,而不利生。虽断分段生死,然“空”法之执未破,不能了断变异生死,此为定性阿罗汉。
所谓阿罗汉再入轮回,当是指阿罗汉发回小向大之心,入世渡众之举。阿罗汉虽证得解脱生死,若发菩提心,愿意利世渡众,亦可随愿入世,方便救度,最终破除法执,证得佛果。
证得二乘圣果的阿罗汉,若有证得涅槃之境,而不入涅槃,复发菩提大愿,入世渡众,实际上已是发大乘心之菩萨。若取涅槃为果,自了生灭,而不利生。虽断分段生死,然“空”法之执未破,不能了断变异生死,此为定性阿罗汉。
所谓阿罗汉再入轮回,当是指阿罗汉发回小向大之心,入世渡众之举。阿罗汉虽证得解脱生死,若发菩提心,愿意利世渡众,亦可随愿入世,方便救度,最终破除法执,证得佛果。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枭雄戏美人
- 2021-03-19 11:09
南无阿弥陀佛!顶礼仁者!
末学恭录净空老法师开示《净空法师:阿罗汉给我们的警觉》
“佛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有六通,比我们聪明,他能够知道五百世的事情,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他都知道。看到从前自己堕地狱的情形,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身上流血汗;这不是叫冒冷汗,身上流血汗,你就想到地狱是多么可怕,地狱是多苦。所以了解事实真相,必定发愿要超越六道。超越六道真正可靠的方法,真正有把握的方法,我们自己能够做得到的,实实在在说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其他的经论修学的方法,在理论上讲可以说得通,事实上怕的是我们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实在讲非常简单,第一个,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业障!第二,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诱惑的力量太大了。内有烦恼,外有诱惑,你还能成就吗?这不能成就。所以,真正要想成就只有带业往生,除了这条路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好走,所以我们这次特别选定这个法门。我自己接受这个法门,也是很辛苦、很不容易,学佛学了四十多年,到最近这十年才相信这个法门,以前都很难接受。可见得这是佛讲的,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真的是难信。我是从讲《华严》、讲《楞严》、讲《法华》里面明白这个道理,看清楚这个事实,所以回过头来专念弥陀,专修净土。”
末学恭录《净空法师:为什么一定要念阿弥陀佛?》开示深入浅出,慈悲详尽。
“诸佛的密藏是什么?跟诸位说,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的究竟,知道的人实在太少。像善导大师讲的,许多菩萨都不知道。他要知道了,他决定念佛,他为什么还要修其他的法门?不知道!不晓得这个方法是成佛最快速、最稳当、最圆满的方法。是因为不知道,他才不肯修。知道了,谁不愿意修这个法门?
......
这个法门是对什么人说的呢?对众生成佛缘熟的人说的,因为听的人听了他就相信,就发愿,就肯干,这个人就成佛了。所以这个法门不是教菩萨的,不是教你成菩萨,不是教你成罗汉,不是教你成辟支佛,是教你这一生成佛。你把这个法门去劝你的亲戚朋友,他们不相信,你心里很难过,你难过什么呢?仔细看看他像不像个佛。他成佛的机缘没到,佛来了他也不相信。我们跟他讲有什么用处!跟他讲,他不相信,这是正常现象。他要相信了,那才奇怪。成佛缘熟的众生少啊,少之又少,不多啊。不成佛的那些众生,是造作罪业的众生,那个人多啊。这些事实,我们都要了解。我们自己听了生欢喜心,真正肯发决定的大愿,一心持名求生净土,我们自己要庆幸自己,原来这一生我成佛缘熟了,所以有这样殊胜因缘,遇到这部经典、遇到这个法门,这是得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这个经典方法就是加持我们,我们接受过来,就成就了。 ”
《无量寿经》夏莲居居士汇集本
《无量寿经》夏莲居居士汇集本的讲记 净空法师
净空老法师法语“《无量寿经》是佛教净土宗所依据的第一部经典,也是最重要的一部经典。首先我们要说明的,就是对于本宗的认识。这个法门与经典,不但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公认的「难信之法」,佛在许多经典也明白的告诉我们,这个法门很难相信,可是修学是最容易的,所谓是难信易行,这么一个法门。”
末学恭录钟茂森博士主讲蕅益大师开示念佛法门 ,因为较长,此处只能恭录原文及前面讲解希望对仁者的疑问有所帮助:
“蕅益大师是净土宗的第九代祖师,他著作很多,在律宗方面很有造诣,同时在法华、教下也是深入经藏,可以说是通宗通教的大德。他自己晚年专修净土,他最有名的著作就是《阿弥陀经要解》,这是他在九天之内就完成了,这个真的是了不起。他写出的这一篇著作,印光大师说,蕅益大师老人家注的这个《要解》,假如是古佛再来为《阿弥陀经》再做一篇注解,也无法超过蕅益大师的《要解》。这说明蕅益大师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再来,那必定也是观世音菩萨再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印光大师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蕅益大师这样的称赞,那你想想蕅益大师还能是什么人,确实是古佛再来。所以他的这个见地完全是纯正的佛之知见。
他这篇开示,关于念佛法门的,文字很少,可是这个义趣深广圆融。因此我们认真的学习这一篇文字,可以说把整个净土法门核心、纲领都掌握住了,如何修行,怎样念佛,这些我们统统都能够掌握住。所以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字字珠玑,每一个字都是精彩的,我们来一起学习这一篇文章。我们来看第一句: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
蕅益大师他讲,念佛法门一点都不奇特,奇是神奇,特是特别。他这里讲,这个法门不神奇,也就是它没有什么玄乎,实实在在的,每个人都能够落实的,它也并不是搞什么特别的、稀奇的、古怪的,只要你肯老实去修这个法门,你就能够成功。所以修这个法门千万不要用那种标新立异的心,求新、求快、求殊胜、求感应这些心都不可以有,因为这个法门贵在老实。‘只深信力行为要’,这个“要”就是关键的意思,关键在于深信还有力行这两条。净土法门我们讲三资粮信愿行,蕅益大师这里专提深信和力行两条,实际上也包括愿,有信、有行,肯定也包括愿。只要人能深信这个法门,深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普度众生,深信轮回是苦,他自然就发起出离心,发起求愿生西的心,那么他自然也就力行了,这个力行就是专念佛号。下面说:
【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这句话是佛在《大集经》里面说的,说只要我们肯念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是无上深妙的禅。大家都晓得禅是很殊胜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很难得,顿法,可是念阿弥陀佛就是无上深妙的禅,这比普通的禅更高,你看就一句阿弥陀佛。什么叫禅?用《金刚经》的话来讲是“无住生心”,无住就是没有任何的妄想分别执著,心无所住,生心就是生起无上菩提心。可是凡夫要入这个境界难!凡夫都落二边,不是无住,就是无住了之后他就不生心,或者生心了之后就不能无住,他总有一边,要二边不著这真的不容易。可是我们念阿弥陀佛这就达到了,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什么都不想,所有妄念都放下,单提一句佛号,什么都不想,就叫无住,单提一句佛号?你就生心了,无住生心,你看他能合一。所以凡夫想要进入这个无住生心的境界,真的只有念阿弥陀佛,除了念阿弥陀佛以外真的入不进去,所以这是深妙禅。妙在那儿?妙在你不知不觉就暗合道妙,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么念下去,一个妄念没有,你看不知不觉你就跟道相合了,你就合上无住生心了,你就在修禅了。还有古德说,“巧入无生”,太巧了,就这样子老老实实念,不知不觉你就入了无生法忍,你达理一心不乱,太妙了!
这个法门深,一般凡夫确实把道理弄清楚不容易,不要说凡夫,二乘人,乃至菩萨,要把这个道理彻底弄懂也不容易。正如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的,这个法门是“诸佛所行境界,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念佛法门不是九界众生可以信解的。九界众生包括六道众生还有声闻、缘觉、菩萨,都不能够完全信解,只有佛才能够完全明了,所以这是无上法门,而且这个法门帮你这一生成佛,因此念佛法门是圆顿大法。圆是圆教,圆教是帮你这一生成佛,这叫圆教,顿是顿教,顿教是你快速的这一生你就办妥了,极快速的法门。因此下面说:
【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天台家最著名的智者大师,这里天台就是指智者大师,他在天台山居住,是隋朝时候的大师。他说到‘四种三昧’,这四种三昧是哪四种?第一种叫常坐三昧,就是你坐著,打坐修禅定,第二种常行三昧,常行三昧就是你站著、走著,念佛法门里有一种般舟三昧,这就是常行三昧,九十天不能够坐下来,不能够躺下来,就在那里绕佛、念佛,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前面常坐三昧也是九十天,也是可以念阿弥陀佛,这坐著念。第三种叫半行半坐三昧,这个就比较自在一点,就是你也可以走著、站著,也可以坐著,这样子修你的禅定,或者是念佛,半行半坐。一般来讲我们师父在念佛堂里面提倡的,跟这半行半坐三昧相应,就是三区自由式念佛,你在念佛堂可以绕佛经行,也可以打坐,也可以拜佛,自由式的,总之让这个心定下来念阿弥陀佛。还有第四种叫非行非坐三昧,这个就是在日用平常行住坐卧,起居饮食,都常在三昧当中,它不固定的,所以叫非行非坐。这个念佛很方便,为什么?念佛法门不用拘泥于什么形式,正如印光大师开示的说,“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这就行。你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不管你做什么事,你佛号不要断,这也就是非行非坐三昧。
这四种三昧都是念佛,念佛达到三昧,什么叫三昧?三昧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正受。所谓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我们凡夫这个受不正常,不能称为三昧。凡夫的受有五种,身有苦乐,心有忧喜,这是四种,另外如果没有苦乐忧喜的这些种感受那叫舍受。舍受对凡夫来讲不能够持久,舍受是很难得的,它是一种禅定的状态,但是可惜它不长久,定力失去了又有苦乐忧喜,如果能够持久,那么这就是三昧。那我们如何达到三昧?三昧就是我们用念佛,一句佛号把这个苦乐忧喜都舍掉,心住在佛号上,这叫念佛三昧。而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一切三昧当中最殊胜的就是念佛三昧。整个佛法中心枢纽就是修三昧,修定,在定中才能开智慧,所以三昧最要紧。修什么三昧最殊胜?念佛三昧,所以这个法门极为的殊胜。下面蕅益大师又引莲池大师的话。
【云栖云。】
‘云栖’就是指莲宗八祖莲池大师,他说:
【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你看五宗八教全部给收了,一个都不漏,这个‘该’就是包括,这个‘摄’是含摄。那‘八教’是指什么?八教这是讲天台宗他们把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做了一个分类,叫判教,所谓五时八教。这个八教分为化法四教和化仪四教两种,总共是八教。化法四教所谓是藏通别圆,藏教这是小乘,通教是通小乘和大乘,别教就是大乘,圆教又比别教要高了,它可以让你一生成佛,这是圆教,念佛都涵盖了。那化仪四教就是通过佛教化的仪式来分,分四种,一种是顿教,一种是渐教。顿教就是可以让你很快速成佛,这叫顿法,不用经过次第的,渐教是有次第,就像爬楼梯,一层一层往上爬,那叫渐教。顿教是不用爬楼梯,一步登上去,譬如说我们坐电梯,进了电梯之后,一出来已经上了五楼;渐教你得一层层的往上爬。一般教下都是渐教,你要逐步提升。顿教,像禅宗,这是顿教,一步登天。净土也是顿教,当然它也包括渐教。
还有是秘密,还有不定,这个秘密是指佛教化的时候他有神通,能让不同类的众生各得其利,不仅是人,也包括鬼神,所以有时候佛会念一些咒语,神咒,这是秘密。不定,这就是他的教法所对的根基不一定,像大乘法也能让小乘证果,小乘法也能让大乘根性的人开悟,这就不定。所以这是八教,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这八教,一句阿弥陀佛全给包括了,全部内容这佛号都有,这是莲池大师说的。莲池大师也是通宗通教的,他做的一部《阿弥陀经疏钞》,你看看他是用华严宗法来解释《弥陀经》,这是大手笔。蕅益大师就是私淑莲池大师的私淑弟子,那么他说‘圆摄五宗’,这个五宗专门是指天台、华严、法相、三论和律宗,这五宗,这一句佛号也都包了。如果不是真正在教下悟入了,完全大开圆解,哪里敢说这句话?我们相信莲池大师也不是普通人,也是古佛再来。所以这是让我们重视念佛法门,重视这一句佛号。下面又说:
【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
蕅益大师叹息说现代人把念佛法门看浅了,以为它是‘浅近勾当’,给谁来修的?‘愚夫愚妇’,那些没文化的老头、老太婆他们修的,有文化的人怎么能修念佛?这一句佛号这么简单,能行吗?这是现代,他说现代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个时代更是,没有理解念佛法门的真实义趣,把这个法门看浅了。那么看浅了谁会受损害?自己受损害。所以‘信既不深,行就不力’。《华严经》上讲,“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个善根,世间法的善根是指无贪、无瞋、无痴,你能够深信因果报应,深信要积德行善得好报,那你自然就能够断贪瞋痴了,所以世间的善根从信那里来。出世间的善根是精进,菩萨唯一的善根就是精进,因为菩萨已经没有贪瞋痴了,他就是向菩提大道去努力,所以他的善根只是精进,那更要信。譬如说念佛,念佛是菩提大道,假如我们不能相信,或者信的不深,那你行的肯定不力,你没有办法生起那个精进心,那个勇猛心,结果导致‘终日悠悠’,所谓优哉游哉,因循度日,一天一天的时光空耗了。特别上了年纪的人,这是日薄西山,太阳快下山了,时间不多了,怎么还能够优哉游哉?这一生要是功夫不得力,不能往生,又错过了。所以这个不能精进,‘净功莫克’,这是你净业的功夫不能成就,那又要搞三途六道轮回,太悲惨了。下面说:
【设有巧设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动以参究谁字为向上。殊不知现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离过绝非。不消作意离绝。即现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离计。何劳说妙谈玄。】
这是讲的有一类修行人,他用一种巧设方便,‘设有巧设方便’,“设”就是假设,假设有这么一类人,这种人确实有,他用一种所谓方便法门,禅净双修,他要怎么样?‘欲深明此三昧者’,他想要了解念佛三昧到底怎么回事,三昧不就是禅宗要修的吗?那念佛三昧我就用禅宗的方法念佛,所以他怎么念?用参究,参究“谁”这个字,参什么?参个话头,谁在念佛?念佛的是谁?禅宗追求的是向上一著,所以他就参这个念佛的是谁?这样的方法好不好?当然,这种方法对一般人来讲,他对于净土法门信心不够深,解的不够深,用这种禅修来伏住,也不能算错。可是蕅益大师在这里不赞成,他说‘殊不知现前一念能念之心’,现前这一念阿弥陀佛,我现在在念阿弥陀佛,这个能念阿弥陀佛的心,‘本自离过绝非’,“过”就是过失,“非”就是这些错误、烦恼,我们自己要修三昧,就是说降伏烦恼,可是烦恼本无,佛在《华严》里讲的,“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妄想执著是障碍我们证得如来智慧德相的这些障碍,要把它去除。怎么去除?你得明了妄想执著本来没有,我这颗心,真心本来就没有这些妄想分别执著,就像六祖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哪里有这些尘埃?所以本来就离过绝非。这能念之心是什么心?就是真心,真心没有这些过失,没有这些烦恼,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真的叫一尘不染。所以要不要你去作意去离这些过失绝这些错误?要离过绝非吗?不需要去作意去离绝,为什么?你作意这已经起了妄想执著,那你怎么离?所以念阿弥陀佛就这么老老实实念,本来就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还要起个想法念头要断妄想分别执著,这已经又生了一个妄想执著了。
所以夏莲居老居士他给我们开示的念佛方法,他说妄想要不要去断?不断妄想,“欲断妄想去一添两”,什么意思?你想断妄想,刚想断妄想这个心已经是妄想,你想去一个妄想,添了两了,所以不需要去作意,怎么做?就是老实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你看这里头就没有妄想了。所以‘即现前一句所念之佛,本自超情离计’,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是万德洪名,这句佛号里面没有情执、没有分别。这个“超情离计”,计是分别,情是执著,这佛号里面哪有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本来都没有的,你现在念自然你就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了。‘何劳说妙谈玄’,那你不用把禅宗这些玄妙的东西拿出来谈,就老实念佛都涵盖了,这就是向上机关。所以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本来就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老老实实念,什么事都没有,直趋菩提大道,所以贵在老实,老实里头就不会打妄想,不会分别执著了。所以蕅益大师讲:
【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
说这段话是斩钉截铁,要我们什么?‘信得及,守得稳’,信心要坚定,这是最重要的。凡是想搞这想搞那的,说老实话,信心不足,所以守得就不稳了,守什么?守这一句佛号。心里真有,老念著这句佛号,这叫守得稳。《无量寿经》里讲的净宗的宗趣,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是什么?蕅益大师解释,信愿,你信愿具足就是发菩提心。你信得及,说明你愿是真的,所以你念佛守得稳,那是来真的,什么都动摇不了。世间的一切财产、儿女、情执、人我是非,统统把它放下,这是真发菩提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心里是有慈悲愿,愿度众生,可是现在没有能力,赶紧往生,乘愿再来,再来度这些众生,希望早一天往生,所以那个心很切,自然念佛就守得稳。他不会再打其他的念头,再打其他妄想,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众生,为什么?耽误时间,往生给耽误了,那怎么能叫慈悲?
所以我碰到有位同修,家人刚刚去世,心里很难过,来跟我讲,说自己很难受,想到他们很伤心。我劝他,那你就要认真念佛,赶紧求往生,你得一切放下求往生,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他们都得度了,“一人成道,九祖生天”。这真话,你要往生了那就是作佛了,你看你作佛,功德有多大!你现在想他们没用,想他们是情执,情执不但救不了他,还耽误了自己。而且这个情执也不是真的,不是真情,为什么?凡是妄想分别执著里的东西都不是真的,真心它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明白这个道理,把情执放下,那才是真正慈悲爱护亲人,希望自己用这个功德回向给他们。你看真实慈悲他佛号会不会断?不会断,他肯定守得稳,‘直下念去’,这个“直下”两个字非常坚决,不容得毫分妄想间杂。所以这个念,平时怎么用功?心里面老念著,这句佛号老有,就像夏莲居老居士说的,“但能不忘,即是功夫”,你这句佛号能不忘,这就是功夫,你不忘就是守得稳,就怕你忘了佛号。
夏莲居老居士他在闭关里念佛,亲身的体证,把念佛的这些功夫、境界跟我们说出来,非常实在。他告诉我们,“只要肯念,成佛一半”,你只要肯念佛,这已经成佛一半了。为什么?你肯念就已经在菩提大道上走了,直念下去你就成佛了。所以他这里还说要抢救,“救得一句是一句”,这里面很有味道,我们念阿弥陀佛等于是跟我们的妄想在做斗争,我们不念佛的时候就是打妄想,那我们得抢救,等于跟妄想争地盘,你佛多念一句,妄想就少一句,佛号的念头多,妄想念头就少,你想想是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你看看你佛号的地盘多还是妄念的地盘多?得抢救!救一句是一句。心里要老有,这老有就叫一向专念,这个我们自己好好去体会体会。
平时用功佛号让它不断,每天最好要有功课,蕅益大师开出的功课很具体,昼夜十万。昼夜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念满十万句,十万佛号念下来差不多得二十个小时,你要真能念十万佛号,那你的佛号地盘多,妄念地盘少,二十个小时是佛号,最多就是四个小时是妄想,那你的功夫怎能不成就!十万不行,蕅益大师降下来了,说五万,五万也得十个小时,再不行,三万,三万也得六个小时。得真干,特别是我们这里老年班、精进班的同学,要提起精进,你拿个佛珠自己数。这个功课固定下来,‘以决定不缺为准’,每天功课必须完成,不完成不睡觉,这就决定不缺。“毕此一生,誓无变改”,我这一生功课每天不落,每天不少,这是你的坚定心。念佛求生净土第一重要,其他的那都是小事,可要可不要,念佛求生净土这是非得要去的,所以念佛事情最重要。蕅益大师开出最低是三万佛号,初学的人可能会觉得有困难,一天六个小时,念一天两天行,念一个月两个月有困难,念十年二十年恐怕就不可能。为什么?现代人业障重,杂事多,空闲少,三万确实有困难。黄念祖老居士他也开过一个数字,他开一半,一万是两个小时,这个好多了。但是要求我们信愿要更坚固,你念佛功夫少一些,可是你的信愿坚固,能保证往生。
蕅益大师讲,往生与否全靠信愿之有无,看你信愿具不具足,品位高下就看你念佛功夫的浅深。所以你念的功夫深,自然你的品位就高,你念佛往生就更有把握。实在一万如果都有困难,按照自己的工作情况安排,闲忙度,自己规定一个功课。譬如说一天五千佛号,五千佛号大概一个小时,数珠念佛,计数,实在再不行,两千。从少的开始做起,慢慢增加,不要减少,我至少得稳住一个基本数,多念那更好,但是不可以少。现在我们师父提倡除了念佛还要念经,所以现在最好加一部《无量寿经》,佛号少一点,念经补上。念一部《无量寿经》也要一小时,《无量寿经》讲的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你念经也是念佛,你是系念阿弥陀佛,这也很好。念经提升我们的信愿,念佛加强我们的功夫,信愿行一起修。贵在是一生誓无改变,这是显示你有真心、有诚意。‘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如果你这么真干你还不能往生,那三世诸佛都成了诳语者,诳语就是骗人。那诸佛怎么可能骗人?说明你决定能往生。所以这一段话我们要牢牢记住,要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每天刻定功课,决定完成,一生不改,决定往生。
守得稳这就要平时训练,譬如说遇到了境界现前,过去见到顺境你会贪爱,见到逆境会生瞋恚,现在要守得稳,境界现前,还是一句佛号,这叫守得稳。境界一现前心就动了,那守得不稳,那就往生不了。守得稳没别的,就是“熟处转生,生处转熟”。古人讲的,什么叫熟处转生?我们搞贪瞋痴很熟,生生世世都搞贪瞋痴,动不动就起来了,这些烦恼,这熟,要把它生疏。生处转熟,什么是生的?念佛很生疏,老忘记佛号,这很生,要把它变熟。怎么变熟?你老念,你一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老念著它,你就念熟了。所以蕅益大师这里先让我们刻定功课,规定自己去熟悉它,念熟了,自自然然境界现前,你还是佛号,你不起贪瞋痴,那你功夫就成就了,念佛求生净土你有把握。真到这个境界,多令人开心!世间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所以下面说:
【一得往生。永不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
你看一往生到极乐世界你永远不退转,你是阿惟越致菩萨,阿鞞跋致菩萨,那叫不退转菩萨。所有的法门,三藏十二部,五宗八教,八万四千法门,统统现前。这现前是你现前证得,你不是只学一个皮毛,你已经通达明了,为什么?一即一切,你一门深入你通了,门门都通了,你也是明心见性,你也是大开圆解,你也是三昧相应,都一样。所以古人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我们很想开悟,不要求这一生开悟,你先求往生,到了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佛光给你一加持你准开悟。所以这里最重要的是专,专精念佛。下面说:
【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
这是蕅益大师肺腑之言。所以念阿弥陀佛,修这个法门,最怕夹杂,‘切忌’,就是一定要避免,‘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就是说今天跟这个学,明天跟那个学,遇到哪个善知识了,很好很好,跟他学,听这个法门不错,又去学那个法门。底下讲,‘遇教下人’,教下是研教的法师,讲经说法的,专门攻大经大论的,你很羡慕,然后‘寻章摘句’,这是讲你也跟著研教去了。‘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这是修禅宗的,宗门人不立文字,他专门参究。这个“问答”是讲这些机锋话。古代禅宗师父点化弟子就用机锋问答,那是一点就透了,就开悟了。你听了这些公案你也很羡慕,你也就跟著去参禅了。‘遇持律人’,看到律宗的戒律法师......
【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
【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试自简点。】
【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
【贪瞋痴念犹自现起。】
【是非人我犹自挂怀。】
【间断夹杂犹未除尽。】
【妄想驰逐犹未永灭。】
【种种他歧犹能惑志。】
【便不为真念佛也。】
【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
【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
【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
【饶你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
【临命终时。决用不著。珍重。】
印光大师(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开示—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之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末学愚钝,所知所述全部来自古圣先贤大德和其它仁者们,末学自己措辞不妥之处恭请仁者原谅!恭祝仁者一切善愿速成就!恭祝咱们尽虚空所有家人幸福美满!六时吉祥!南无阿弥陀佛!
末学恭录净空老法师开示《净空法师:阿罗汉给我们的警觉》
“佛经上告诉我们,阿罗汉有六通,比我们聪明,他能够知道五百世的事情,过去五百世、未来五百世他都知道。看到从前自己堕地狱的情形,现在想起来还心有余悸,身上流血汗;这不是叫冒冷汗,身上流血汗,你就想到地狱是多么可怕,地狱是多苦。所以了解事实真相,必定发愿要超越六道。超越六道真正可靠的方法,真正有把握的方法,我们自己能够做得到的,实实在在说就是念佛求生净土。其他的经论修学的方法,在理论上讲可以说得通,事实上怕的是我们做不到。做不到的原因实在讲非常简单,第一个,我们的烦恼习气太重,业障!第二,现在的社会风气不好,名闻利养、五欲六尘诱惑的力量太大了。内有烦恼,外有诱惑,你还能成就吗?这不能成就。所以,真正要想成就只有带业往生,除了这条路之外,没有第二条路好走,所以我们这次特别选定这个法门。我自己接受这个法门,也是很辛苦、很不容易,学佛学了四十多年,到最近这十年才相信这个法门,以前都很难接受。可见得这是佛讲的,这个法门叫难信之法,真的是难信。我是从讲《华严》、讲《楞严》、讲《法华》里面明白这个道理,看清楚这个事实,所以回过头来专念弥陀,专修净土。”
末学恭录《净空法师:为什么一定要念阿弥陀佛?》开示深入浅出,慈悲详尽。
“诸佛的密藏是什么?跟诸位说,就是这一句「阿弥陀佛」,名号功德不可思议!名号功德的究竟,知道的人实在太少。像善导大师讲的,许多菩萨都不知道。他要知道了,他决定念佛,他为什么还要修其他的法门?不知道!不晓得这个方法是成佛最快速、最稳当、最圆满的方法。是因为不知道,他才不肯修。知道了,谁不愿意修这个法门?
......
这个法门是对什么人说的呢?对众生成佛缘熟的人说的,因为听的人听了他就相信,就发愿,就肯干,这个人就成佛了。所以这个法门不是教菩萨的,不是教你成菩萨,不是教你成罗汉,不是教你成辟支佛,是教你这一生成佛。你把这个法门去劝你的亲戚朋友,他们不相信,你心里很难过,你难过什么呢?仔细看看他像不像个佛。他成佛的机缘没到,佛来了他也不相信。我们跟他讲有什么用处!跟他讲,他不相信,这是正常现象。他要相信了,那才奇怪。成佛缘熟的众生少啊,少之又少,不多啊。不成佛的那些众生,是造作罪业的众生,那个人多啊。这些事实,我们都要了解。我们自己听了生欢喜心,真正肯发决定的大愿,一心持名求生净土,我们自己要庆幸自己,原来这一生我成佛缘熟了,所以有这样殊胜因缘,遇到这部经典、遇到这个法门,这是得诸佛如来本愿威神的加持。这个经典方法就是加持我们,我们接受过来,就成就了。 ”
《无量寿经》夏莲居居士汇集本
《无量寿经》夏莲居居士汇集本的讲记 净空法师
净空老法师法语“《无量寿经》是佛教净土宗所依据的第一部经典,也是最重要的一部经典。首先我们要说明的,就是对于本宗的认识。这个法门与经典,不但是自古以来祖师大德们公认的「难信之法」,佛在许多经典也明白的告诉我们,这个法门很难相信,可是修学是最容易的,所谓是难信易行,这么一个法门。”
末学恭录钟茂森博士主讲蕅益大师开示念佛法门 ,因为较长,此处只能恭录原文及前面讲解希望对仁者的疑问有所帮助:
“蕅益大师是净土宗的第九代祖师,他著作很多,在律宗方面很有造诣,同时在法华、教下也是深入经藏,可以说是通宗通教的大德。他自己晚年专修净土,他最有名的著作就是《阿弥陀经要解》,这是他在九天之内就完成了,这个真的是了不起。他写出的这一篇著作,印光大师说,蕅益大师老人家注的这个《要解》,假如是古佛再来为《阿弥陀经》再做一篇注解,也无法超过蕅益大师的《要解》。这说明蕅益大师如果不是阿弥陀佛再来,那必定也是观世音菩萨再来。为什么这么说?因为印光大师他是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大势至菩萨对蕅益大师这样的称赞,那你想想蕅益大师还能是什么人,确实是古佛再来。所以他的这个见地完全是纯正的佛之知见。
他这篇开示,关于念佛法门的,文字很少,可是这个义趣深广圆融。因此我们认真的学习这一篇文字,可以说把整个净土法门核心、纲领都掌握住了,如何修行,怎样念佛,这些我们统统都能够掌握住。所以这篇文章可以说是字字珠玑,每一个字都是精彩的,我们来一起学习这一篇文章。我们来看第一句: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耳。】
蕅益大师他讲,念佛法门一点都不奇特,奇是神奇,特是特别。他这里讲,这个法门不神奇,也就是它没有什么玄乎,实实在在的,每个人都能够落实的,它也并不是搞什么特别的、稀奇的、古怪的,只要你肯老实去修这个法门,你就能够成功。所以修这个法门千万不要用那种标新立异的心,求新、求快、求殊胜、求感应这些心都不可以有,因为这个法门贵在老实。‘只深信力行为要’,这个“要”就是关键的意思,关键在于深信还有力行这两条。净土法门我们讲三资粮信愿行,蕅益大师这里专提深信和力行两条,实际上也包括愿,有信、有行,肯定也包括愿。只要人能深信这个法门,深信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普度众生,深信轮回是苦,他自然就发起出离心,发起求愿生西的心,那么他自然也就力行了,这个力行就是专念佛号。下面说:
【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
这句话是佛在《大集经》里面说的,说只要我们肯念阿弥陀佛,专念阿弥陀佛,这就是无上深妙的禅。大家都晓得禅是很殊胜的,不立文字,直指人心,见性成佛,这很难得,顿法,可是念阿弥陀佛就是无上深妙的禅,这比普通的禅更高,你看就一句阿弥陀佛。什么叫禅?用《金刚经》的话来讲是“无住生心”,无住就是没有任何的妄想分别执著,心无所住,生心就是生起无上菩提心。可是凡夫要入这个境界难!凡夫都落二边,不是无住,就是无住了之后他就不生心,或者生心了之后就不能无住,他总有一边,要二边不著这真的不容易。可是我们念阿弥陀佛这就达到了,念阿弥陀佛的时候什么都不想,所有妄念都放下,单提一句佛号,什么都不想,就叫无住,单提一句佛号?你就生心了,无住生心,你看他能合一。所以凡夫想要进入这个无住生心的境界,真的只有念阿弥陀佛,除了念阿弥陀佛以外真的入不进去,所以这是深妙禅。妙在那儿?妙在你不知不觉就暗合道妙,你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这么念下去,一个妄念没有,你看不知不觉你就跟道相合了,你就合上无住生心了,你就在修禅了。还有古德说,“巧入无生”,太巧了,就这样子老老实实念,不知不觉你就入了无生法忍,你达理一心不乱,太妙了!
这个法门深,一般凡夫确实把道理弄清楚不容易,不要说凡夫,二乘人,乃至菩萨,要把这个道理彻底弄懂也不容易。正如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讲的,这个法门是“诸佛所行境界,非九界自力所能信解也”,念佛法门不是九界众生可以信解的。九界众生包括六道众生还有声闻、缘觉、菩萨,都不能够完全信解,只有佛才能够完全明了,所以这是无上法门,而且这个法门帮你这一生成佛,因此念佛法门是圆顿大法。圆是圆教,圆教是帮你这一生成佛,这叫圆教,顿是顿教,顿教是你快速的这一生你就办妥了,极快速的法门。因此下面说:
【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
天台家最著名的智者大师,这里天台就是指智者大师,他在天台山居住,是隋朝时候的大师。他说到‘四种三昧’,这四种三昧是哪四种?第一种叫常坐三昧,就是你坐著,打坐修禅定,第二种常行三昧,常行三昧就是你站著、走著,念佛法门里有一种般舟三昧,这就是常行三昧,九十天不能够坐下来,不能够躺下来,就在那里绕佛、念佛,专念阿弥陀佛求生净土。前面常坐三昧也是九十天,也是可以念阿弥陀佛,这坐著念。第三种叫半行半坐三昧,这个就比较自在一点,就是你也可以走著、站著,也可以坐著,这样子修你的禅定,或者是念佛,半行半坐。一般来讲我们师父在念佛堂里面提倡的,跟这半行半坐三昧相应,就是三区自由式念佛,你在念佛堂可以绕佛经行,也可以打坐,也可以拜佛,自由式的,总之让这个心定下来念阿弥陀佛。还有第四种叫非行非坐三昧,这个就是在日用平常行住坐卧,起居饮食,都常在三昧当中,它不固定的,所以叫非行非坐。这个念佛很方便,为什么?念佛法门不用拘泥于什么形式,正如印光大师开示的说,“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这就行。你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不管你做什么事,你佛号不要断,这也就是非行非坐三昧。
这四种三昧都是念佛,念佛达到三昧,什么叫三昧?三昧是梵语,翻译成中文叫正受。所谓正受就是正常的享受,我们凡夫这个受不正常,不能称为三昧。凡夫的受有五种,身有苦乐,心有忧喜,这是四种,另外如果没有苦乐忧喜的这些种感受那叫舍受。舍受对凡夫来讲不能够持久,舍受是很难得的,它是一种禅定的状态,但是可惜它不长久,定力失去了又有苦乐忧喜,如果能够持久,那么这就是三昧。那我们如何达到三昧?三昧就是我们用念佛,一句佛号把这个苦乐忧喜都舍掉,心住在佛号上,这叫念佛三昧。而念佛三昧是三昧中王,一切三昧当中最殊胜的就是念佛三昧。整个佛法中心枢纽就是修三昧,修定,在定中才能开智慧,所以三昧最要紧。修什么三昧最殊胜?念佛三昧,所以这个法门极为的殊胜。下面蕅益大师又引莲池大师的话。
【云栖云。】
‘云栖’就是指莲宗八祖莲池大师,他说:
【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圆摄五宗。】
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你看五宗八教全部给收了,一个都不漏,这个‘该’就是包括,这个‘摄’是含摄。那‘八教’是指什么?八教这是讲天台宗他们把释迦牟尼佛一代时教做了一个分类,叫判教,所谓五时八教。这个八教分为化法四教和化仪四教两种,总共是八教。化法四教所谓是藏通别圆,藏教这是小乘,通教是通小乘和大乘,别教就是大乘,圆教又比别教要高了,它可以让你一生成佛,这是圆教,念佛都涵盖了。那化仪四教就是通过佛教化的仪式来分,分四种,一种是顿教,一种是渐教。顿教就是可以让你很快速成佛,这叫顿法,不用经过次第的,渐教是有次第,就像爬楼梯,一层一层往上爬,那叫渐教。顿教是不用爬楼梯,一步登上去,譬如说我们坐电梯,进了电梯之后,一出来已经上了五楼;渐教你得一层层的往上爬。一般教下都是渐教,你要逐步提升。顿教,像禅宗,这是顿教,一步登天。净土也是顿教,当然它也包括渐教。
还有是秘密,还有不定,这个秘密是指佛教化的时候他有神通,能让不同类的众生各得其利,不仅是人,也包括鬼神,所以有时候佛会念一些咒语,神咒,这是秘密。不定,这就是他的教法所对的根基不一定,像大乘法也能让小乘证果,小乘法也能让大乘根性的人开悟,这就不定。所以这是八教,藏、通、别、圆、顿、渐、秘密、不定,这八教,一句阿弥陀佛全给包括了,全部内容这佛号都有,这是莲池大师说的。莲池大师也是通宗通教的,他做的一部《阿弥陀经疏钞》,你看看他是用华严宗法来解释《弥陀经》,这是大手笔。蕅益大师就是私淑莲池大师的私淑弟子,那么他说‘圆摄五宗’,这个五宗专门是指天台、华严、法相、三论和律宗,这五宗,这一句佛号也都包了。如果不是真正在教下悟入了,完全大开圆解,哪里敢说这句话?我们相信莲池大师也不是普通人,也是古佛再来。所以这是让我们重视念佛法门,重视这一句佛号。下面又说:
【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
蕅益大师叹息说现代人把念佛法门看浅了,以为它是‘浅近勾当’,给谁来修的?‘愚夫愚妇’,那些没文化的老头、老太婆他们修的,有文化的人怎么能修念佛?这一句佛号这么简单,能行吗?这是现代,他说现代人,当然也包括我们这个时代更是,没有理解念佛法门的真实义趣,把这个法门看浅了。那么看浅了谁会受损害?自己受损害。所以‘信既不深,行就不力’。《华严经》上讲,“信为道元功德母,长养一切诸善根”。这个善根,世间法的善根是指无贪、无瞋、无痴,你能够深信因果报应,深信要积德行善得好报,那你自然就能够断贪瞋痴了,所以世间的善根从信那里来。出世间的善根是精进,菩萨唯一的善根就是精进,因为菩萨已经没有贪瞋痴了,他就是向菩提大道去努力,所以他的善根只是精进,那更要信。譬如说念佛,念佛是菩提大道,假如我们不能相信,或者信的不深,那你行的肯定不力,你没有办法生起那个精进心,那个勇猛心,结果导致‘终日悠悠’,所谓优哉游哉,因循度日,一天一天的时光空耗了。特别上了年纪的人,这是日薄西山,太阳快下山了,时间不多了,怎么还能够优哉游哉?这一生要是功夫不得力,不能往生,又错过了。所以这个不能精进,‘净功莫克’,这是你净业的功夫不能成就,那又要搞三途六道轮回,太悲惨了。下面说:
【设有巧设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动以参究谁字为向上。殊不知现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离过绝非。不消作意离绝。即现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离计。何劳说妙谈玄。】
这是讲的有一类修行人,他用一种巧设方便,‘设有巧设方便’,“设”就是假设,假设有这么一类人,这种人确实有,他用一种所谓方便法门,禅净双修,他要怎么样?‘欲深明此三昧者’,他想要了解念佛三昧到底怎么回事,三昧不就是禅宗要修的吗?那念佛三昧我就用禅宗的方法念佛,所以他怎么念?用参究,参究“谁”这个字,参什么?参个话头,谁在念佛?念佛的是谁?禅宗追求的是向上一著,所以他就参这个念佛的是谁?这样的方法好不好?当然,这种方法对一般人来讲,他对于净土法门信心不够深,解的不够深,用这种禅修来伏住,也不能算错。可是蕅益大师在这里不赞成,他说‘殊不知现前一念能念之心’,现前这一念阿弥陀佛,我现在在念阿弥陀佛,这个能念阿弥陀佛的心,‘本自离过绝非’,“过”就是过失,“非”就是这些错误、烦恼,我们自己要修三昧,就是说降伏烦恼,可是烦恼本无,佛在《华严》里讲的,“众生皆有如来智慧德相,但以妄想执著不能证得”,妄想执著是障碍我们证得如来智慧德相的这些障碍,要把它去除。怎么去除?你得明了妄想执著本来没有,我这颗心,真心本来就没有这些妄想分别执著,就像六祖大师讲的,“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哪里有这些尘埃?所以本来就离过绝非。这能念之心是什么心?就是真心,真心没有这些过失,没有这些烦恼,没有妄想分别执著,真的叫一尘不染。所以要不要你去作意去离这些过失绝这些错误?要离过绝非吗?不需要去作意去离绝,为什么?你作意这已经起了妄想执著,那你怎么离?所以念阿弥陀佛就这么老老实实念,本来就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还要起个想法念头要断妄想分别执著,这已经又生了一个妄想执著了。
所以夏莲居老居士他给我们开示的念佛方法,他说妄想要不要去断?不断妄想,“欲断妄想去一添两”,什么意思?你想断妄想,刚想断妄想这个心已经是妄想,你想去一个妄想,添了两了,所以不需要去作意,怎么做?就是老实念,阿弥陀佛,阿弥陀佛,阿弥陀佛,一句接一句,你看这里头就没有妄想了。所以‘即现前一句所念之佛,本自超情离计’,这一句阿弥陀佛,佛号是万德洪名,这句佛号里面没有情执、没有分别。这个“超情离计”,计是分别,情是执著,这佛号里面哪有什么妄想分别执著?本来都没有的,你现在念自然你就没有妄想分别执著了。‘何劳说妙谈玄’,那你不用把禅宗这些玄妙的东西拿出来谈,就老实念佛都涵盖了,这就是向上机关。所以能念之心与所念之佛本来就没有妄想分别执著,老老实实念,什么事都没有,直趋菩提大道,所以贵在老实,老实里头就不会打妄想,不会分别执著了。所以蕅益大师讲:
【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
说这段话是斩钉截铁,要我们什么?‘信得及,守得稳’,信心要坚定,这是最重要的。凡是想搞这想搞那的,说老实话,信心不足,所以守得就不稳了,守什么?守这一句佛号。心里真有,老念著这句佛号,这叫守得稳。《无量寿经》里讲的净宗的宗趣,八个字,“发菩提心,一向专念”。发菩提心是什么?蕅益大师解释,信愿,你信愿具足就是发菩提心。你信得及,说明你愿是真的,所以你念佛守得稳,那是来真的,什么都动摇不了。世间的一切财产、儿女、情执、人我是非,统统把它放下,这是真发菩提心,厌离娑婆,欣求极乐。心里是有慈悲愿,愿度众生,可是现在没有能力,赶紧往生,乘愿再来,再来度这些众生,希望早一天往生,所以那个心很切,自然念佛就守得稳。他不会再打其他的念头,再打其他妄想,对不起自己,也对不起众生,为什么?耽误时间,往生给耽误了,那怎么能叫慈悲?
所以我碰到有位同修,家人刚刚去世,心里很难过,来跟我讲,说自己很难受,想到他们很伤心。我劝他,那你就要认真念佛,赶紧求往生,你得一切放下求往生,你往生到极乐世界,他们都得度了,“一人成道,九祖生天”。这真话,你要往生了那就是作佛了,你看你作佛,功德有多大!你现在想他们没用,想他们是情执,情执不但救不了他,还耽误了自己。而且这个情执也不是真的,不是真情,为什么?凡是妄想分别执著里的东西都不是真的,真心它是没有妄想分别执著。所以明白这个道理,把情执放下,那才是真正慈悲爱护亲人,希望自己用这个功德回向给他们。你看真实慈悲他佛号会不会断?不会断,他肯定守得稳,‘直下念去’,这个“直下”两个字非常坚决,不容得毫分妄想间杂。所以这个念,平时怎么用功?心里面老念著,这句佛号老有,就像夏莲居老居士说的,“但能不忘,即是功夫”,你这句佛号能不忘,这就是功夫,你不忘就是守得稳,就怕你忘了佛号。
夏莲居老居士他在闭关里念佛,亲身的体证,把念佛的这些功夫、境界跟我们说出来,非常实在。他告诉我们,“只要肯念,成佛一半”,你只要肯念佛,这已经成佛一半了。为什么?你肯念就已经在菩提大道上走了,直念下去你就成佛了。所以他这里还说要抢救,“救得一句是一句”,这里面很有味道,我们念阿弥陀佛等于是跟我们的妄想在做斗争,我们不念佛的时候就是打妄想,那我们得抢救,等于跟妄想争地盘,你佛多念一句,妄想就少一句,佛号的念头多,妄想念头就少,你想想是不是?一天二十四小时,你看看你佛号的地盘多还是妄念的地盘多?得抢救!救一句是一句。心里要老有,这老有就叫一向专念,这个我们自己好好去体会体会。
平时用功佛号让它不断,每天最好要有功课,蕅益大师开出的功课很具体,昼夜十万。昼夜是一天二十四小时,念满十万句,十万佛号念下来差不多得二十个小时,你要真能念十万佛号,那你的佛号地盘多,妄念地盘少,二十个小时是佛号,最多就是四个小时是妄想,那你的功夫怎能不成就!十万不行,蕅益大师降下来了,说五万,五万也得十个小时,再不行,三万,三万也得六个小时。得真干,特别是我们这里老年班、精进班的同学,要提起精进,你拿个佛珠自己数。这个功课固定下来,‘以决定不缺为准’,每天功课必须完成,不完成不睡觉,这就决定不缺。“毕此一生,誓无变改”,我这一生功课每天不落,每天不少,这是你的坚定心。念佛求生净土第一重要,其他的那都是小事,可要可不要,念佛求生净土这是非得要去的,所以念佛事情最重要。蕅益大师开出最低是三万佛号,初学的人可能会觉得有困难,一天六个小时,念一天两天行,念一个月两个月有困难,念十年二十年恐怕就不可能。为什么?现代人业障重,杂事多,空闲少,三万确实有困难。黄念祖老居士他也开过一个数字,他开一半,一万是两个小时,这个好多了。但是要求我们信愿要更坚固,你念佛功夫少一些,可是你的信愿坚固,能保证往生。
蕅益大师讲,往生与否全靠信愿之有无,看你信愿具不具足,品位高下就看你念佛功夫的浅深。所以你念的功夫深,自然你的品位就高,你念佛往生就更有把握。实在一万如果都有困难,按照自己的工作情况安排,闲忙度,自己规定一个功课。譬如说一天五千佛号,五千佛号大概一个小时,数珠念佛,计数,实在再不行,两千。从少的开始做起,慢慢增加,不要减少,我至少得稳住一个基本数,多念那更好,但是不可以少。现在我们师父提倡除了念佛还要念经,所以现在最好加一部《无量寿经》,佛号少一点,念经补上。念一部《无量寿经》也要一小时,《无量寿经》讲的就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四十八愿,你念经也是念佛,你是系念阿弥陀佛,这也很好。念经提升我们的信愿,念佛加强我们的功夫,信愿行一起修。贵在是一生誓无改变,这是显示你有真心、有诚意。‘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如果你这么真干你还不能往生,那三世诸佛都成了诳语者,诳语就是骗人。那诸佛怎么可能骗人?说明你决定能往生。所以这一段话我们要牢牢记住,要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每天刻定功课,决定完成,一生不改,决定往生。
守得稳这就要平时训练,譬如说遇到了境界现前,过去见到顺境你会贪爱,见到逆境会生瞋恚,现在要守得稳,境界现前,还是一句佛号,这叫守得稳。境界一现前心就动了,那守得不稳,那就往生不了。守得稳没别的,就是“熟处转生,生处转熟”。古人讲的,什么叫熟处转生?我们搞贪瞋痴很熟,生生世世都搞贪瞋痴,动不动就起来了,这些烦恼,这熟,要把它生疏。生处转熟,什么是生的?念佛很生疏,老忘记佛号,这很生,要把它变熟。怎么变熟?你老念,你一句佛号,阿弥陀佛,阿弥陀佛,老念著它,你就念熟了。所以蕅益大师这里先让我们刻定功课,规定自己去熟悉它,念熟了,自自然然境界现前,你还是佛号,你不起贪瞋痴,那你功夫就成就了,念佛求生净土你有把握。真到这个境界,多令人开心!世间还有什么能比得上?所以下面说:
【一得往生。永不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
你看一往生到极乐世界你永远不退转,你是阿惟越致菩萨,阿鞞跋致菩萨,那叫不退转菩萨。所有的法门,三藏十二部,五宗八教,八万四千法门,统统现前。这现前是你现前证得,你不是只学一个皮毛,你已经通达明了,为什么?一即一切,你一门深入你通了,门门都通了,你也是明心见性,你也是大开圆解,你也是三昧相应,都一样。所以古人讲,“但得见弥陀,何愁不开悟”。我们很想开悟,不要求这一生开悟,你先求往生,到了极乐世界见到阿弥陀佛,佛光给你一加持你准开悟。所以这里最重要的是专,专精念佛。下面说:
【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
这是蕅益大师肺腑之言。所以念阿弥陀佛,修这个法门,最怕夹杂,‘切忌’,就是一定要避免,‘今日张三,明日李四’,就是说今天跟这个学,明天跟那个学,遇到哪个善知识了,很好很好,跟他学,听这个法门不错,又去学那个法门。底下讲,‘遇教下人’,教下是研教的法师,讲经说法的,专门攻大经大论的,你很羡慕,然后‘寻章摘句’,这是讲你也跟著研教去了。‘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这是修禅宗的,宗门人不立文字,他专门参究。这个“问答”是讲这些机锋话。古代禅宗师父点化弟子就用机锋问答,那是一点就透了,就开悟了。你听了这些公案你也很羡慕,你也就跟著去参禅了。‘遇持律人’,看到律宗的戒律法师......
【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
【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
【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
【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计是非人我。即大忍辱。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
【试自简点。】
【若身心世界犹未放下。】
【贪瞋痴念犹自现起。】
【是非人我犹自挂怀。】
【间断夹杂犹未除尽。】
【妄想驰逐犹未永灭。】
【种种他歧犹能惑志。】
【便不为真念佛也。】
【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
【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
【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著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
【饶你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
【临命终时。决用不著。珍重。】
印光大师(大势至菩萨再来的)开示—敦伦尽分 闲邪存诚 老实念佛 求生净土
无论在家出家。必须上敬下和。忍人所不能忍。行人所不能行。代人之劳。成人之美。静坐常思己过。闲谈不论人非。行住坐卧。穿衣吃饭。从朝至暮。从暮至朝。一句佛号。不令间断。或小声念。或默念。除念佛外。不起别念。若或妄念一起。当下就要教他消灭。常生惭愧之心及忏悔心。纵有修持。总觉我工夫很浅。不自矜夸。只管自家。不管人家。只看好样子。不看坏样子。看一切人都是菩萨。唯我一人实是凡夫。果能依我所说修行。决定可生西方极乐世界。
诸恶莫作 众善奉行 自净其意 是诸佛教
末学愚钝,所知所述全部来自古圣先贤大德和其它仁者们,末学自己措辞不妥之处恭请仁者原谅!恭祝仁者一切善愿速成就!恭祝咱们尽虚空所有家人幸福美满!六时吉祥!南无阿弥陀佛!
- 2楼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1-03-19 08:47
首先要知道,佛祖说过,解脱三乘道。也就是说,你要解脱,并不是只有成佛这一条路可以。而且你要明白,成就如来,渡化众生,如众弟子都只要成佛,那岂不是佛弟子无一人能成就得以解脱。那众人怎生喜好。
这个义理很深。我认为,我说的,还是不是非常到位。因我智慧有限,我明白,但我不知,如何能用更准确的语言来解说。所以说,法义,要用智慧去理解。
另外,我想说,常人终不要论说此事。不当就是不当。
个人言论,仅供参考。
- 3楼网友:猎心人
- 2021-03-19 07:35
涅槃之中,无苦无乐,心性圆明,如如不动。有所喜乐,皆是迷相。
初离断欲,未断睡眠,名阿罗汉
深修禅定,能断细微习气妄动,得成神通,又能教人如此修行,叫做大乘。
菩萨道是名为菩萨道,而不是实有。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得何等利。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得四无碍。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法无碍者。知一切法及法名字。义无碍者。知一切法所有诸义。能随诸法所立名字而为作义。辞无碍者。随字论正音论阐陀论世辩论。乐说无碍者。所谓菩萨摩诃萨凡所演说无有障碍。不可动转。无所畏省。难可摧伏。善男子。是名菩萨能如是见知即得如是四无碍智。复次善男子。法无碍者。菩萨摩诃萨遍知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之法。义无碍者。乘虽有三知其归一。终不谓有差别之相。辞无碍者。菩萨摩诃萨于一法中作种种名。经无量劫说不可尽。声闻缘觉能作是说。无有是处。乐说无碍者。菩萨摩诃萨于无量劫为诸众生演说诸法。若名若义种种异说不可穷尽。复次善男子。法无碍者。菩萨摩诃萨虽知诸法而不取着。义无碍者。菩萨摩诃萨虽知诸义而亦不着。辞无碍者。菩萨摩诃萨虽知名字亦不取着。乐说无碍者。菩萨摩诃萨虽知乐说。如是最上而亦不着。何以故。善男子。若取著者不名菩萨。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说梵行品中。菩萨知见得四无碍者。菩萨知见则无所得。亦无有心言无所得。世尊。是菩萨摩诃萨实无所得。若使菩萨心有得者。则非菩萨名为凡夫。云何如来说言菩萨而有所得。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我将欲说而汝复问。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实无所得。无所得者名四无碍。善男子。以何义故无所得者名为无碍。若有得者则名为碍。有障碍者名四颠倒。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四倒故故得无碍。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则名为慧。菩萨摩诃萨得是慧故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无明。菩萨永断无明闇故故无所得。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大涅槃。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大涅槃中。不见一切诸法性相。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二十五有。菩萨永断二十五有得大涅槃。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大乘。菩萨摩诃萨不住诸法故得大乘。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声闻辟支佛道。菩萨永断二乘道故得于佛道。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方等经。菩萨读诵如是经故得大涅槃。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十一部经。菩萨不修纯说方等大乘经典。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虚空。世间无物名为虚空。菩萨得是虚空三昧无所见故。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所得者名常乐我净。菩萨摩诃萨见佛性故得常乐我净。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菩萨摩诃萨断是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第一义空。菩萨摩诃萨观第一义空悉无所见。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五见。菩萨永断是五见故得第一义空。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悉无所见。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声闻缘觉菩提。菩萨永断二乘菩提。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善男子。汝之所问亦无所得。我之所说亦无所得。若有所得是魔眷属非我弟子。
初离断欲,未断睡眠,名阿罗汉
深修禅定,能断细微习气妄动,得成神通,又能教人如此修行,叫做大乘。
菩萨道是名为菩萨道,而不是实有。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得何等利。佛言。善男子。菩萨摩诃萨能如是知得四无碍。法无碍义无碍辞无碍乐说无碍。法无碍者。知一切法及法名字。义无碍者。知一切法所有诸义。能随诸法所立名字而为作义。辞无碍者。随字论正音论阐陀论世辩论。乐说无碍者。所谓菩萨摩诃萨凡所演说无有障碍。不可动转。无所畏省。难可摧伏。善男子。是名菩萨能如是见知即得如是四无碍智。复次善男子。法无碍者。菩萨摩诃萨遍知声闻缘觉菩萨诸佛之法。义无碍者。乘虽有三知其归一。终不谓有差别之相。辞无碍者。菩萨摩诃萨于一法中作种种名。经无量劫说不可尽。声闻缘觉能作是说。无有是处。乐说无碍者。菩萨摩诃萨于无量劫为诸众生演说诸法。若名若义种种异说不可穷尽。复次善男子。法无碍者。菩萨摩诃萨虽知诸法而不取着。义无碍者。菩萨摩诃萨虽知诸义而亦不着。辞无碍者。菩萨摩诃萨虽知名字亦不取着。乐说无碍者。菩萨摩诃萨虽知乐说。如是最上而亦不着。何以故。善男子。若取著者不名菩萨。
迦叶菩萨白佛言。世尊。如佛先说梵行品中。菩萨知见得四无碍者。菩萨知见则无所得。亦无有心言无所得。世尊。是菩萨摩诃萨实无所得。若使菩萨心有得者。则非菩萨名为凡夫。云何如来说言菩萨而有所得。佛言。善男子。善哉善哉。我将欲说而汝复问。善男子。菩萨摩诃萨实无所得。无所得者名四无碍。善男子。以何义故无所得者名为无碍。若有得者则名为碍。有障碍者名四颠倒。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四倒故故得无碍。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则名为慧。菩萨摩诃萨得是慧故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无明。菩萨永断无明闇故故无所得。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大涅槃。菩萨摩诃萨安住如是大涅槃中。不见一切诸法性相。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二十五有。菩萨永断二十五有得大涅槃。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大乘。菩萨摩诃萨不住诸法故得大乘。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声闻辟支佛道。菩萨永断二乘道故得于佛道。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方等经。菩萨读诵如是经故得大涅槃。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十一部经。菩萨不修纯说方等大乘经典。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虚空。世间无物名为虚空。菩萨得是虚空三昧无所见故。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生死轮。一切凡夫轮回生死故有所见。菩萨永断一切生死。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菩萨摩诃萨无所得者名常乐我净。菩萨摩诃萨见佛性故得常乐我净。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无常无乐无我无净。菩萨摩诃萨断是无常无乐无我无净。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第一义空。菩萨摩诃萨观第一义空悉无所见。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五见。菩萨永断是五见故得第一义空。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复次善男子。无所得者名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菩萨摩诃萨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时悉无所见。是故菩萨名无所得。有所得者名为声闻缘觉菩提。菩萨永断二乘菩提。是故菩萨名无所得。善男子。汝之所问亦无所得。我之所说亦无所得。若有所得是魔眷属非我弟子。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