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增长率为啥零, 我记得不是说什么上下波动嘛?不应该为零吧?
答案:2 悬赏:1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9 06:40
- 提问者网友:我是我
- 2021-01-29 01:39
高中生物 种群数量达到最大值,增长率为啥零, 我记得不是说什么上下波动嘛?不应该为零吧?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时间的尘埃
- 2021-01-29 01:47
种群增长曲线
1.种群的指数增长
(1)条件:在理想条件下,包括食物空间充裕,气温适宜,没有敌害。
(2)特点:起始增长很慢,随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呈现指数增长。
(3)增长曲线:“J”形曲线,指数增长。
2.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
(1)条件:有限条件,包括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
(2)曲线:在自然界中,种群一般呈“S”形增长。
(3)特点:起始增长呈现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开始减速增长,达到K值时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
(4)K值: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随环境空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思考:实验室内短时间培养某种微生物,该生物的种群数量一般属于哪种增长类型?对于一个自然种群来讲,种群数量增长属于什么类型?为什么会达到K值?[GkStK]
提示:由于实验室内短时间培养,能提供足够的营养、空间,且不存在天敌,所以种群的增长将呈现“J”形增长。对于一个自然种群来讲,由于生存环境有限,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时,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即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值)。
二、种群的非周期波动与周期波动
1.种群的数量波动:种群中的个体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种群数量波动。
2.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种群数量的波动。
3.类型
(1)非周期性波动: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方式。[GkStK]
(2)周期性波动:少数物种的种群数量波动方式。
4.调节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
(1)外源性因素: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
(2)内源性因素: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三、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1.气候: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调节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
2.食物:是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重要因素,食物不足,种群内部必然会发生激烈竞争,使很多个体不能存活或不能生殖。
3.寄生:病源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种群密度越大,抑制增长的作用力也就越强。
4.捕食: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一个低水平上。
四、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因素GkStK
1.行为调节:领域行为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2.内分泌调节:种群密度过大时,由于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内分泌失调,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1.种群的指数增长
(1)条件:在理想条件下,包括食物空间充裕,气温适宜,没有敌害。
(2)特点:起始增长很慢,随种群基数的加大,增长会越来越快,呈现指数增长。
(3)增长曲线:“J”形曲线,指数增长。
2.种群的逻辑斯谛增长
(1)条件:有限条件,包括资源有限、空间有限和受到其他生物制约条件。
(2)曲线:在自然界中,种群一般呈“S”形增长。
(3)特点:起始增长呈现加速增长,K/2时增长最快,此后开始减速增长,达到K值时停止增长或在K值上下波动。
(4)K值:一定空间中所能维持的种群最大数量称为环境容纳量,又称K值。K值随环境空间的改变而发生变化。
思考:实验室内短时间培养某种微生物,该生物的种群数量一般属于哪种增长类型?对于一个自然种群来讲,种群数量增长属于什么类型?为什么会达到K值?[GkStK]
提示:由于实验室内短时间培养,能提供足够的营养、空间,且不存在天敌,所以种群的增长将呈现“J”形增长。对于一个自然种群来讲,由于生存环境有限,随着种群密度的上升,个体间对有限的空间、食物和其他生活条件的种内斗争必将加剧,以该种群为食的捕食者的数量也会增加,从而使该种群的出生率降低,死亡率增高,当出生率和死亡率基本相等时,种群数量呈现“S”形增长,即种群数量达到环境容纳的最大值(K值)。
二、种群的非周期波动与周期波动
1.种群的数量波动:种群中的个体数量随时间而变化,这就是所谓的种群数量波动。
2.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出生率和死亡率的变化以及环境条件的改变引起种群数量的波动。
3.类型
(1)非周期性波动:大多数种群的数量波动方式。[GkStK]
(2)周期性波动:少数物种的种群数量波动方式。
4.调节种群数量波动的因素
(1)外源性因素:气候、食物、疾病、寄生和捕食等。
(2)内源性因素:行为调节和内分泌调节。 三、种群数量的外源性调节因素
1.气候:对种群影响最强烈的外源性调节因素,特别是极端的温度和湿度。
2.食物:是影响种群数量波动的重要因素,食物不足,种群内部必然会发生激烈竞争,使很多个体不能存活或不能生殖。
3.寄生:病源物和寄生物的致病力和传播速度是随着种群密度的增加而增加的,种群密度越大,抑制增长的作用力也就越强。
4.捕食:能把种群密度控制在一个低水平上。
四、种群数量的内源性调节因素GkStK
1.行为调节:领域行为对种群密度具有明显的调节作用。
2.内分泌调节:种群密度过大时,由于社会压力加大,刺激中枢神经系统引发内分泌失调,导致种群数量下降。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走死在岁月里
- 2021-01-29 03:18
因为资源是有限的,所以就开始下降了,0是临界点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