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公出游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5 03:05
- 提问者网友:别再叽里呱啦
- 2021-01-25 00:16
景公出游景公出游,问于晏子曰 :“吾欲观于转附、朝舞(地名),遵(1)海而南,至于琅琊。寡人何为能效先王之游?”“善哉!君之问也!”晏子再拜,曰 :“闻天子之诸侯为巡狩(2),诸侯之天子为述职。故春省(3)耕而补不足者谓之游,秋省实而助不给者谓之豫(4) 。夏(朝)谚曰:吾君不游,我何以休?吾君不豫,我何以助?一游一豫,为诸侯度(5) 。今君之游不然,师行而筹于民,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夫从山而不反谓之流,从水而不反谓之连,从兽而不归谓之荒(6),纵乐而不归谓之亡。古者圣王无流连之游,荒亡之行 。”公曰 :“善 。”命吏计粮仓之粟,计长幼贫民之数。吏依数出粟,已与贫民者三百钟,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赈赡之,然后归也。【注释】:(1)遵:循 (2)巡狩:视察 (3)省:考察 (4)豫:指帝王秋天出游。(5)度:法度、准则 (6)荒:与下句的“亡”都指沉迷逸乐。【小题1】对下列句中加线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遵海而南 南:南面B.从水而不反谓之连反:通“返”,返回C.公身见老、病者七十人 身:亲自D.赈赡之,然后归也赡:供给、供养。【小题2】下列四组句子中,加线词语的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2分)A.(1)诸侯之天子为述职(2)小大之狱B.(1)已与贫民者三百钟(2)吾与徐公孰美C.(1)景公出游,问于晏子(2)欲报之于陛下也D.(1)吾君不游,我何以休?(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小题3】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2)贫苦不补,劳者不息。【小题4】概括下表所列篇目中人物(作者)的人文思想核心。(3分)人物(作者)篇目人文思想核心晏子景公出游①欧阳修《醉翁亭记》②范仲淹《岳阳楼记》忧国忧民曹刿〈〈曹刿论战〉〉③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躲不过心动
- 2020-02-04 19:23
【小题1】A 【小题2】C【小题3】(1)略 (2)贫苦的人得不到补助,劳苦的人得不到休息。【小题4】①体恤民情 ② 与民同乐 ③ 取信于民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A项中的“南”不能译为“南面”,应理解为“向南”。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文言词语,包括实词和虚词两类。文言词语的考查以实词据多。考查的词语,一般为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词性活用词等。当然仍以课文下面的注解为主。学习中要注意理解,避免死记硬背,并做到重点突破,对于易错、易混词要加以积累。【小题2】试题分析:A“之”前者是动词,译为“到”;后者是助词,译为“的”。B项中的“与”,前者是动词,可译为“给”。后者是连词。D项中的“以”前者与“何“组成固定搭配,后者是“因为”的意思。考点: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字词的意思的能力。点评:对于文言文中的多义词,要进行比较,放到具体的句子中能译出其意思来。不仅如此,最好还要知道它们的用法。容易混淆的还要进行归类积累,多看多联系,就能一眼看出它们的区别了。【小题3】试题分析:翻译时要注意,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落实。此句中的关键词有 “法家拂士” “贫苦”等。“法家拂士”应译为“执法度的大臣,辅佐君王的贤士”, “贫苦”是指人,应译为“贫苦的人”。把各个词语的意思连缀起来,语意通顺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语句的翻译能力。点评:翻译文言语句是文言文阅读的必考题。文言语句的翻译一般有两种方法,直译和意译,中考时常采用直译。直译讲究字字落实,特别是关键词语的意思必须要呈现出来。文言语句的翻译首先要知道文言词语的意思,当然课外的文言语句翻译时,放到语境中,根据上下文推断也不失是一种较好的方法。【小题4】试题分析:审题后要注意,给出的几篇文章有一个共同点,都与“人”有关,《景公出游》中的晏子告诉景公,要体愠百姓的疾苦。《醉翁亭记》中的欧阳修表达了与民同乐的思想。《曹刿论战》中的曹刿则指出战争取胜的关键是取信于民。因此,根据题目的要求和已有的提示,写出切题的答案即可。考点: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能力。点评:要在审清题的基础上,对题干中的信息进行综合分析,然后结合对文言文的学习,把具有其性的符合题意的答案总结出来。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渊鱼
- 2020-10-22 21:15
我也是这个答案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