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提高语文素养的作文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5 15:46
- 提问者网友:刺鸟
- 2021-03-05 11:47
怎样提高语文素养的作文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蕴藏春秋
- 2021-03-05 12:07
语文素养是一种以语文能力为核心的综合素养,其要素包括语文知识、语言积累、语文能力、语文学习方法和习惯,以及思维能力、人文素养等。《课程标准》中,语文素养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它绝不是一种纯粹的语言技能,而是一种综合的文明素养,是个体融入社会、自我发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养。语文素养概念的提出,使语文教学在弘扬科学理性精神,注重语言的准确、简明、实用,满足国家现代化生产的基本要求,与防止把人工具化,注重对《语文教学大纲》的历史性超越。如何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呢?作为最基层的小学语文教师,笔者认为应做到以下几点: 一 培养学生热爱语文的兴趣 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在如火如荼地开展着,新课标要求“教师要善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创造性地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努力形成教学个性”。于漪老师也曾说:“教师如果有本领把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与求知欲激发出来,教学就成功了大半,学生学习语文就有了良好的起点,就不以为苦,从中获得乐趣。”学习的兴趣是学习需要的一种表现形式。需要是人的活动的基本功,是个性积极性的源泉,它促使人朝着一定的方向追求一定的目标,以行动求得满足。需要越强烈、越迫切,由它所引起的活动就越有力。如果学生能意识到语文学习的迫切性、必要性,对语文学习就会越感兴趣,就会越积极地投入学习。学生学语文的兴趣主要依靠老师去培养。在教学中唤起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是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并收到良好效果的基础。 二 培养学生良好的语文学习习惯 1.树立多学意识 从学生接触语文学科开始,语文教师就有义务让学生明确语文学习的任务。语文学习是母语学习,在语文知识的海洋中有许多有趣的事物,把语文学好,可以提高自己的知识水平和自身修养,因此我们都应该用心学语文,力争多学。 2.激发多读意趣 阅读可以开阔学生的视野。阅读是一种技能,是提高写作水平的有效手段,也是一项实践性很强的过程。而词汇是语言表达意义的主要单位,在语言学习中有起举足轻重的作用。没有词汇,就不能传达任何东西。当然在阅读过程中,词汇对获取语言信息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我们不但可以通过阅读有趣的外文小说或感兴趣的专题轻松地扩大词汇量,还可以通过大量阅读锻炼从不同的角度思维的能力。大量的阅读还可以丰富我们的大脑,增长知识与见识,提高自身修养。由此可见,大量阅读的重要性,因此,我们应该在小学阶段就着手培养学生的阅读意趣。 高尔基说:“凡是我所有的好东西,都要归功于书。”阅读是获取知识的重要手段。这一点也体现在教育中。在现今的语文教学中,阅读教学是至关重要的一部分。阅读教学包括两个部分,一是课内阅读,一是课外阅读。课内阅读是指在课堂内,学生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的阅读活动。课外阅读是指学生在课外的各种独立的阅读活动。它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阅读能力训练必不可少的组成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本学期,我们借助省“四项配套工程”的春风,安排学生走进学校图书室借阅当下最适合小学生阅读的图书。能阅读到新配的图书,他们欣喜若狂。 叶圣陶老先生指出,阅读是吸收的事情。从阅读中,我们可以领悟人家的经验,从写作中,我们显示自己的经验,吐露自己的感情。从读学写,读写结合,这是语文教学的基本规律,也是学生学习语文的基本规律。尤其要重视培养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拓宽学生的知识面,进一步丰富学生的语言表象。只有阅读教学中让学生学得实,学生说话、写话才会感兴趣。爱因斯坦曾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生如果对学习不怵不惧,没有心理障碍、乐学、自觉自愿地学,语文教学就成功了一半。 课外阅读作为阅读的一个重要部分,是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尤其在提高低年级学生的理解能力和口语交际能力上发挥着重要作用。只有充分认识到它的重要性并给学生合理的指导,引导他们充分利用校内外的课外阅读资源,才能为提高学生语文素养服务。 3.提高多写兴味 多写并不是写的作文篇幅长,而是注重用笔写下日常语文学习中的一字一句。从学生开始识字写词开始,就要求他们有意注意一些好词好句好段,主动摘抄并背诵积累。 除了积累别人的以外,自己也要养成良好的“写语文”的习惯。我在教一年级的学生时,鼓励他们用对比和联系的学习方法识记生字。在一年级的下学期,借着识字教学,我开始着力培养学生整理形近字和同音字的能力,要求他们在课外预习时整理出来并组词写在每一课的生字表旁边,每次上课我安排三五分钟反馈他们整理的情况,给予整理较好较多的同学鼓励,久而久之,他们开始喜欢这样的语文活动,并逐渐养成了习惯。到了二年级,他们学会了查字典,我又鼓励学生在预习时给“生字开花”(扩词),也整理在生字表的旁边。每次的第一课时教学生字时,我把它当作游戏安排在生字教学后,语文课增加这一环节,学生们非常喜欢,积极性特别高,每次的汇报他们都是争先恐后,惟恐自己不能把自己课前查字典而获知的新词第一时间公布出来。养成教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两年的时间,现在随便翻开任何一个孩子的语文课本,你都会看到每一课生字表旁边都有他们用心整理的形近字、组词,也有给每一个生字扩的三到五个词。升入三年级后,我在他们的预习任务中又加了一项:尝试在预习完字词之后,在课文的字里行间寻找最耐人寻味和最优美的句子,画下来并在句子旁写下自己的感受,哪怕只有一个“好! ”字也行。 三年来,看着孩子们学习语文的兴趣日益浓厚,听着他们动情的朗诵,关注他们学习语文能力的成长,我不禁觉得,平时的多写,不但积累了他们的词汇,增加了词汇量,同时也增强了他们的语感。坚持多写在他们的语文学习中留下了痕迹,也为他们以后的写作奠定了基础。 学习的最高境界是学以致用,写作水平的高低是语文学习好坏的最好见证。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山河有幸埋战骨
- 2021-03-05 12:31
2007年山东省实施了首次新课程语文高考,新课程高考以全新的理念冲击着每位语文教师,课外阅读也逐渐引起了老师、家长和学生的重视。常听有些学生抱怨:“我也看了不少课外书,怎么也没见阅读和作文水平提高?”有些家长对此也感到困惑。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不止一个,但笔者认为科学的阅读方法必是其中很重要的一条。 变漫无目的的“漫读”为定向择优的“选读”。“选读”并不是说要硬性规定阅读内容。但鉴于课外阅读数量的无限性、质量的差异性及中学生阅读时间的有限性,课外阅读需要“择真”、“择善”、“择美”。多读一些代表先进文化方向的优秀作品尤为重要。要读一些时代新著、流行佳作,感受时代脉搏。要读一些传世经典、中外名著。这些名著名篇中融会了世态百相,沉淀了历史精华。除了读纯文学作品,还要涉猎科普、政治、历史、文化等各类读物,这样才能古今结合,文理兼通,开阔视野。 变肢解课文的“析读”为整体感知的“意读”。东晋诗人陶渊明说过:“好读书,不求甚解。”其要义在于我们读书应明其大意,得其要领,而不在一词一句上搞微言大义。要打消阅读的短期目标观念,不在章句上过度咀嚼,要从大处着眼,致力于整体领会,在内容情理、文体风格、语言艺术上多领悟,进而充实自己的知识储备,丰富自己的思想情趣,提高文学素养和鉴赏能力。 变没有记忆的“白读”为注重积累的“诵读”。青少年是人生阅读的重要阶段,在阅读的同时多背诵一些古今中外的名家名篇,多积累一些终生受用的文化知识。教师和家长也要有意识地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背诵,让他们在愉悦的阅读中,把历史文化的积淀化作自身的文学素养。多积累,多背诵,慢慢就能体会到“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的感觉。 变单纯吸收的“心读”为勤于表达的“写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克拉森的实验研究已经表明:学生充满趣味的课外阅读对发展其写作的能力,远胜于机械的写作训练。建立在持续的、大量的课外阅读基础上的练笔,形式随意,短小轻松,对于丰富学生词汇量、提高其驾驭语言的能力、养成个性化的写作习惯,具有显著功效。读写相结合的积累,可以提高学生写作素养,此外,也可对文章进行评析、续写、摘录、质疑,总之要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良好习惯。 变没有规则的“自读”为教师引导的“共读”。学生的课外阅读,教师的指导也很重要。如要求学生在一定时间内读完并写出读书笔记、心得体会;进行多种形式的读书交流;尝试对名著进行研究和再创作等。这样,既丰富了学生的知识,又锻炼了他们的写作能力。他们可能在写心得的过程中,模仿其读过的书的写作方式,这就潜移默化地领悟了写作活动中那些只可意会不可言传的东西,而这些是写作课堂教学难以给予的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