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唐诗中赏月,唐诗中柳絮意象的特点
答案:1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4-08 02:51
- 提问者网友:回忆在搜索
- 2021-04-07 18:27
到唐诗中赏月,唐诗中柳絮意象的特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洎扰庸人
- 2021-04-07 19:08
杨柳不仅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意象,也是中国文学中的重要题材,古典文学中以杨柳为题材的诗词赋作数量非常可观,构成了中国古典文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诗歌方面,据逯钦立辑校的《先秦汉魏晋南北朝诗》,一共有十八首咏柳诗,据北大《全唐诗》《全宋诗》电子检索系统,《全唐诗》中有约四百首咏柳诗,《全宋诗》中约有二百五十首。在词方面,据清《古今图书集成》统计,共有六十三首咏柳词。在众多的咏柳作品中,吟咏杨花柳絮的作品也相当可观。在《全唐诗》约四百首咏柳诗中,吟咏杨花柳絮的诗歌约有二十二首,占百分之五点六;在《全宋诗》近二百五十首咏柳诗中,吟咏杨花柳絮的诗歌约为五十四首,占百分之二十一点六。另据《四库全书》金至元和明清别集统计,金至清吟咏杨花柳絮的诗歌约有七十八首。据《古今图书集成》统计的六十三首咏柳词中,有杨花柳絮词十九首,占百分之三十点二。在众多的咏柳作品中,其中不乏大家名家。白居易?刘禹锡之间关于杨柳枝词的唱和,传为文坛佳话,对后世《柳枝词》的创作影响深远。苏轼的《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词》和周邦彦的《兰陵王?柳》分别是词中吟咏杨花和杨柳的名篇。从以上咏柳作品的数量和作家广泛参与的程度,可以看出杨柳题材和杨柳意象在中国古典文学中的重要性。
柳絮是杨柳的重要组成部分,柳絮题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杨柳主要由柳枝?柳絮?柳叶构成。柳枝细长柔弱,微风吹来,摇曳多姿,柳树在风中的迷人姿态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诗经》中就出现了“杨柳依依”的经典描写。时至汉魏,柳树开始作为独立的表现对象进入文人的视野,出现了杨柳赋创作的高潮,有枚乘的《忘忧馆柳赋》,魏文帝曹丕?王粲?繁钦?应?都写有《柳赋》,这些柳赋中,主要侧重于对柳树枝?干?叶的铺陈描写,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供人们乘凉的实用价值。随着杨柳赋的出现,咏柳诗在六朝也相继出现。相比较而言,人们对柳絮的关注则比较晚。时至晋代,才出现第一篇吟咏柳絮的赋作,即伍辑之《柳花赋》:“步江皋兮骋望,感春柳之依依。垂柯叶而云布,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飘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名。”虽不是单纯地描摹柳花,也涉及到柳的枝?叶,但这是首次以柳絮赋的形式对柳絮的色彩?姿态进行较为形象的描摹,对柳絮诗的出现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在柳絮赋出现的相当长时期后,时至中唐,出现了专门吟咏柳絮的诗歌。
柳絮首先是作为春天的意象出现的。柳絮作为春光春景,是春天的象征,常常出现在咏春诗中,如“桃红柳絮白,照日复随风”(梁庾肩吾《春日诗》),“柳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这里柳絮同桃花?梅花一样都是春天的风景。在六朝至初唐的乐府《折杨柳》中,柳絮作为杨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如张正见《折杨柳》:“杨柳半垂空,袅袅上春中。枝疏董泽箭,叶碎楚臣弓。色映长河水,花飞高树风。莫言限宫掖,不闭长杨宫。”此诗对杨柳的枝?叶?色?花和总体的姿态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并没有凸现柳絮,只是对柳絮进行了直接的叙述,没有用任何修辞手法。江总《折杨柳》:“万里音尘绝,千条杨柳结。不悟倡园花,遥同天岭雪。春心自浩荡,春树聊攀折。共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这里,柳絮和柳枝一样处于比较显眼的位置,并且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白雪喻柳絮。
时至中唐,出现了专门吟咏柳絮的诗歌。白居易和刘禹锡对杨......余下全文>>
柳絮是杨柳的重要组成部分,柳絮题材经历了一个相当长的发展过程。
杨柳主要由柳枝?柳絮?柳叶构成。柳枝细长柔弱,微风吹来,摇曳多姿,柳树在风中的迷人姿态很早就引起了人们的关注,《诗经》中就出现了“杨柳依依”的经典描写。时至汉魏,柳树开始作为独立的表现对象进入文人的视野,出现了杨柳赋创作的高潮,有枚乘的《忘忧馆柳赋》,魏文帝曹丕?王粲?繁钦?应?都写有《柳赋》,这些柳赋中,主要侧重于对柳树枝?干?叶的铺陈描写,彰显其旺盛的生命力和供人们乘凉的实用价值。随着杨柳赋的出现,咏柳诗在六朝也相继出现。相比较而言,人们对柳絮的关注则比较晚。时至晋代,才出现第一篇吟咏柳絮的赋作,即伍辑之《柳花赋》:“步江皋兮骋望,感春柳之依依。垂柯叶而云布,扬零花而雪飞。或风回而游薄,或雾乱而飘零,野净秽而同降,物均色而齐名。”虽不是单纯地描摹柳花,也涉及到柳的枝?叶,但这是首次以柳絮赋的形式对柳絮的色彩?姿态进行较为形象的描摹,对柳絮诗的出现起到一定的推进作用。在柳絮赋出现的相当长时期后,时至中唐,出现了专门吟咏柳絮的诗歌。
柳絮首先是作为春天的意象出现的。柳絮作为春光春景,是春天的象征,常常出现在咏春诗中,如“桃红柳絮白,照日复随风”(梁庾肩吾《春日诗》),“柳絮时依酒,梅花乍入衣”(梁元帝萧绎《和刘上黄春日诗》),这里柳絮同桃花?梅花一样都是春天的风景。在六朝至初唐的乐府《折杨柳》中,柳絮作为杨柳的重要组成部分受到了普遍的关注。如张正见《折杨柳》:“杨柳半垂空,袅袅上春中。枝疏董泽箭,叶碎楚臣弓。色映长河水,花飞高树风。莫言限宫掖,不闭长杨宫。”此诗对杨柳的枝?叶?色?花和总体的姿态进行了全方位的描写,并没有凸现柳絮,只是对柳絮进行了直接的叙述,没有用任何修辞手法。江总《折杨柳》:“万里音尘绝,千条杨柳结。不悟倡园花,遥同天岭雪。春心自浩荡,春树聊攀折。共此依依情,无奈年年别。”这里,柳絮和柳枝一样处于比较显眼的位置,并且还使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以白雪喻柳絮。
时至中唐,出现了专门吟咏柳絮的诗歌。白居易和刘禹锡对杨......余下全文>>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
阴历怎么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