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诸葛亮(邓拓)阅读答案
答案:2 悬赏:4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1-23 06:15
- 提问者网友:趣果有间
- 2021-01-22 20:07
阅读下面的文章,回答问题。(13分)三种诸葛亮 (邓 拓)谈起诸葛亮,一般人对他大概都有好感。是不是每个人都喜欢他呢?那也不尽然。有的人对于诸葛亮不但没有好感,反而很有恶感。比如在云南,有的少数民族同胞就很不喜欢诸葛亮。在他们那里,流传着一些民间故事,都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这是为什么呢?大概因为三国时代的诸葛亮不懂得讲究民族政策,当时他不可避免地存在着大民族主义的错误思想,得罪了一些兄弟民族。正是由于这个缘故,所以我们在《三国演义》中看到的所谓“七擒孟获”的故事,在云南有的兄弟民族的民间故事中,就变成了“七擒诸葛亮”;而孟获则受到同情和赞扬。如果从各个方面搜集各种材料,一一加以比较研究,我们将不难发现,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例如,在陈寿的《三国志》中描写的,算是历史家笔下的诸葛亮;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可以算是小说家笔下的诸葛亮。而在现时仍然流行于京剧舞台上的《借东风》等剧目中,诸葛亮的面目又是一种样子,这只能算是舞台上的诸葛亮。这些当然还是赞颂诸葛亮的居多。因为这些史籍和小说、戏剧之类,基本上都是在汉族人民群众中流行的。他们历来把诸葛亮当做先知先觉、多谋善断的伟大人物,似乎一切人的聪明智慧都无过于诸葛亮,都要以诸葛亮为代表。但是,我现在并不打算来谈论这些,而只想另外谈谈三种诸葛亮,即:事前的诸葛亮、事后的诸葛亮和带汁的诸葛亮。人所共知,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并且由此推论,凡是有先见之明者,都可以称之为诸葛亮。这就是我们说的事前的诸葛亮。这种诸葛亮当然是最可贵的了。为什么诸葛亮会有先见之明呢?是不是因为他懂得天文地理,熟悉阴阳五行,甚至于真的会呼风唤雨,驱使六丁六甲之类的天兵天将,简直像神仙一样的呢?当然不是。他之所以会有先见之明,主要的还是因为他平素注意调查研究各种情况,熟悉各地山川形势、道路里程、民情风俗等等,并且有丰富的知识,对于政治、经济、历史的背景,了如指掌。如果缺乏这些条件,任何先见之明就都不过是吹牛而已。但是,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也不宜于过分加以夸大。实际上,他并非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情都有先见之明的。误用马谡,以致失守街亭,这不是缺乏先见之明吗?不过,话又说回来了。我们评论古人,如果提出这样的要求,也未免太苛刻了吧!说一句公平话,在千变万化的新事物面前,我们也不必过分强调事前的诸葛亮,宁可多一些事后的诸葛亮,倒也不坏。问题就要看我们对于事后的诸葛亮,究竟应该如何看待?常常可以听见,有些人把事后诸葛亮当做了一种讽刺。如果对于那种光在旁边说风凉话,临事毫无主张,事后就哇啦哇啦的人,讽刺是应该的。否则,就是不应该的,因为诸葛亮的先见之明,不能不是从无数次事后研究各种经验教训中得来的。有许多事情,在它们没有发生的时候,根本无法预断它们是什么样子;只有当它们已经发生了,至少是已经露出了萌芽之后,才有可能对它们进行分析研究,才有可能做出某些判断,估计它们的发展前途。因此,应该承认,在这种意义上,事后的诸葛亮还是有用处的。由事后的诸葛亮到事前的诸葛亮,这是一个正常的必经的认识过程。只有带汁的诸葛亮是最要不得的。这个名目见于岳飞的孙子岳珂的《程史》第十五卷《郭倪自比诸葛亮》的一条记载中。据称:“郭棣帅淮东,倪从焉。……议论自负,莫敢近之。一日,持扇题其上曰: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盖意以孔明自许。……后屡败,倪自度不复振,对客泣数行。时彭法传师为法曹,好谑,适在座,谓人曰:此带汁诸葛亮也。传者莫不拊掌。”像郭倪这种带汁的诸葛亮,简直令人发笑,也令人发呕。然而,这也证明,冒充诸葛亮,假装诸葛亮是吓不住人的,总会有一天要原形毕露,被天下人所耻笑。1962年3月(选自《邓拓散文选集》,有删改)【小题1】阅读全文,分别概括作者对三种诸葛亮的态度。(3分)①事前诸葛亮: ②事后诸葛亮: ③带汁的诸葛亮: 【小题2】阅读文章第⑤小节,回答问题。(3分)(1)概括“这些”指代的内容。(1分)(2)简要分析这一小节在文章结构中的作用。(2分)【小题3】 下列说法,与原文不相符的一项是( )(2分)A.一般人对诸葛亮有好感,但不是所有的人都热爱他、崇拜他。B.在民间流传的故事中,比较多的是以诸葛亮为讥嘲讽刺的对象。C.知识丰富、善于调查研究,这是诸葛亮能多谋善断的条件。D.“事后诸葛亮”如果善于反思是有可能成为“事前诸葛亮”的。【小题4】同样是 “三顾茅庐”的故事,作者身份、立场不同,文体不同,处理就不同。请以下面三个材料为例,简要分析他们写法不同的各自缘由。(5分)①由是先主遂诣亮,凡三往,乃见。——《隆中对》②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时之事。——《出师表》③第三十七回“司马徽再荐名士 刘玄德三顾草庐” (用数千字记叙描写“三顾”的具体过程,这数千字中大量的笔墨是写刘备在探访诸葛亮的过程中,不停地遇到诸葛亮的朋友亲戚,并误将他们当做诸葛亮本人。)——《三国演义》陈寿的《隆中对》 : 诸葛亮的《出师表》: 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老鼠爱大米
- 2021-01-22 21:00
【小题1】(3分)①最可贵;②是有用的,可以发展为事前诸葛亮;③最要不得,会被天下人耻笑【小题2】(3分)(1)人们所设想的诸葛亮这个历史人物,可能有多种多样的面目。(1分)(2)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由前文诸葛亮这个人物在人们认识中的多样性,过渡到下文对三种诸葛亮论说。(2分)【小题3】(2分)B【小题4】(5分)陈寿是西晋史学家,史书只需要客观地记载史实,并不包含作者感情;(1分)《出师表》诸葛亮作为臣子向君王陈说自己的请求和愿望,提及“三顾之事”是为了用恳切的言辞表达自己的一片忠诚之心。(2分)罗贯中的《三国演义》是文学作品(小说),出于情节和突出人物形象的需要,一是为了情节具有戏剧性,二是用他人来烘托诸葛亮。(2分)解析【小题1】试题分析:阅读全文,根据题目中的问题找到相关的文字段中,抓住提问中“态度”一词在段中找到作者表现观点的句子加以概括。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2】试题分析:找到有关的文字段,阅读前后文,根据语境明确“这些”指代的内容。结构上的作用要从与上下文的关系即承上启下来考虑。考点:理解文中重要语段的作用。能力层级为理解B。【小题3】试题分析:阅读各句表达的内容,抓住其中的信息点结合文中内容辨别正误。从文中“传说中的诸葛亮料事如神,不论遇到什么事情,他差不多都能够预先做出种种安排。所以,一般人提到诸葛亮,总认为他有先见之明”此内容来看,B的表述是错误的。考点:理解文章内容,概括议论文要点。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小题4】试题分析:根据提示“作者身份、立场不同,文体不同”从三位人物“史学家”“当事人”“小说家”不能的身份及他们与事件的关系来分析他们对同一事件表述不同的原因。考点:对作品进行个性化阅读和有创意的解读。能力层级为探究F。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玩家
- 2021-01-22 21:22
哦,回答的不错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