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脸上不出汗?
答案:3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5-15 20:36
- 提问者网友:龅牙恐龙妹
- 2021-05-15 16:44
为什么脸上不出汗?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有你哪都是故乡
- 2021-05-15 17:37
出汗
出汗与气候、运动、情绪或药物无关者多是机体的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所致。《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评热病论》说:“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汗出的分类有多种,按汗出量的多少分类,可分大汗,微汗。汗出量多不止,称大汗;汗出量少,绵绵不断,称微汗。按出汗感觉情况分类,可分自汗,盗汗。自汗是指不因劳动,天气过热,而汗出,动则益甚,称为自汗,多由阳气虚衰,表卫不固而致;盗汗是指睡后汗出,醒后汗止,多由阴虚,阴不敛阳,汗随阳泄而致。按部位分类,可分头汗,心汗,半身汗,手足汗。亦有些特殊出汗,如绝汗(又称脱汗)、黄汗、战汗等。绝汗是指大汗淋漓不止,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的绝脱之证。黄汗与战汗是外感热病中的特殊症状。
【常见证候】
太阳表虚:全身汗出,兼有发热恶风,头项涌,鼻塞,苔薄白,脉浮缓。
阳明热盛:全身大汗,汗量较多,壮热或潮热,口渴喜冷饮,面赤,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有力。
暑伤气津:全身汗出,频频不断,兼有烦渴,胸膈痞闷,口渴喜饮,少气乏力,倦怠神疲,舌红,苔黄,脉洪大无力或濡数。
湿热交蒸:全身,头部或手足部汗出,口中粘腻而苦,渴不欲饮,身热不畅,肢困烦躁,脘闷纳呆,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阴虚火旺:睡时全身出汗,醒时汗止,或心胸部,手足部汗出,兼有虚烦不寐,五心烦热,潮热颧红,或有心悸,咳喘,腰膝酸软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人体出汗与气温等环境条件是很有关系的。现代保健医学把人体出汗分为不显汗和有效汗。当气温低于摄氏20度时,处于静止状态的人也会排汗,但这种汗液非常细小,人体感觉不出来,故称不显汗;而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或气温高于摄氏25度时,不显汗占的比重就不大了,为了散发热量,人体就要通过排出并蒸发汗液的形式来散热,这种汗液很容易感觉出来,故称有效汗。所以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保持体温稳定的重要机能。需要说明的是,健康人体的出汗多少,除了与气温和活动量有关外,与风、湿度、气压等气象因子关系也很密切。当温度高、湿度小时,人体最容易大量出汗;反之,当风速较小、湿度和气压较高时,即使气温较高,人体也会出汗不畅,在这样的情况下,人较容易中暑。
能不能出汗,常常预示着病是否康复。例如,有些人偶感风寒,总是喝完姜汤后卧床,盖上被子,一旦出了汗,病就基本上好了。这是因为着凉感冒的人,汗腺受寒而阻,不能以出汗方式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喝汤盖被后,汗腺因受热而舒张,从而排出汗液,散发体热,降低体温,真可谓“汗到病除”。
出汗的多少与否,也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一般来说,夏季炎热,出汗多一点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过多,对健康就不利了。过多出汗,可造成人体血液循环的流量减少,循环变慢,使得人体的散热量趋减,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大量出汗,还能使人体盐分流失,细胞因缺钠而造成热痉挛。所以,夏季里,人们应及时补充流质和适当的盐分。
我国传统医书《内经》也列出许多用“出汗”诊断疾病的例子。例如,消渴病(即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少,但小便却多;肝臌胀(即肝硬化)患者的汗液呈黄色并略带腥味;老年人半身出汗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体质虚弱的人,睡眠时容易盗汗;而在高烧出汗后,常常会导致体温下降、四肢冷厥等症状。
参考资料: http://wenwen.sogou.com/z/q712977283.htm
出汗与气候、运动、情绪或药物无关者多是机体的阴阳失调,营卫不和,腠理开阖不利所致。《素问·阴阳别论》说:“阳加于阴谓之汗。”《素问·评热病论》说:“阴虚者,阳必凑之,故少气时热而汗出也。”
汗出的分类有多种,按汗出量的多少分类,可分大汗,微汗。汗出量多不止,称大汗;汗出量少,绵绵不断,称微汗。按出汗感觉情况分类,可分自汗,盗汗。自汗是指不因劳动,天气过热,而汗出,动则益甚,称为自汗,多由阳气虚衰,表卫不固而致;盗汗是指睡后汗出,醒后汗止,多由阴虚,阴不敛阳,汗随阳泄而致。按部位分类,可分头汗,心汗,半身汗,手足汗。亦有些特殊出汗,如绝汗(又称脱汗)、黄汗、战汗等。绝汗是指大汗淋漓不止,或汗出如油,肢冷息微的绝脱之证。黄汗与战汗是外感热病中的特殊症状。
【常见证候】
太阳表虚:全身汗出,兼有发热恶风,头项涌,鼻塞,苔薄白,脉浮缓。
阳明热盛:全身大汗,汗量较多,壮热或潮热,口渴喜冷饮,面赤,舌红苔黄燥,脉洪大有力。
暑伤气津:全身汗出,频频不断,兼有烦渴,胸膈痞闷,口渴喜饮,少气乏力,倦怠神疲,舌红,苔黄,脉洪大无力或濡数。
湿热交蒸:全身,头部或手足部汗出,口中粘腻而苦,渴不欲饮,身热不畅,肢困烦躁,脘闷纳呆,小便不利,舌红苔黄腻,脉弦滑而数。
阴虚火旺:睡时全身出汗,醒时汗止,或心胸部,手足部汗出,兼有虚烦不寐,五心烦热,潮热颧红,或有心悸,咳喘,腰膝酸软等,舌红少苔,脉细数。
人体出汗与气温等环境条件是很有关系的。现代保健医学把人体出汗分为不显汗和有效汗。当气温低于摄氏20度时,处于静止状态的人也会排汗,但这种汗液非常细小,人体感觉不出来,故称不显汗;而当人体处于活动状态或气温高于摄氏25度时,不显汗占的比重就不大了,为了散发热量,人体就要通过排出并蒸发汗液的形式来散热,这种汗液很容易感觉出来,故称有效汗。所以出汗是人体调节体温、保持体温稳定的重要机能。需要说明的是,健康人体的出汗多少,除了与气温和活动量有关外,与风、湿度、气压等气象因子关系也很密切。当温度高、湿度小时,人体最容易大量出汗;反之,当风速较小、湿度和气压较高时,即使气温较高,人体也会出汗不畅,在这样的情况下,人较容易中暑。
能不能出汗,常常预示着病是否康复。例如,有些人偶感风寒,总是喝完姜汤后卧床,盖上被子,一旦出了汗,病就基本上好了。这是因为着凉感冒的人,汗腺受寒而阻,不能以出汗方式散热,导致体温升高;喝汤盖被后,汗腺因受热而舒张,从而排出汗液,散发体热,降低体温,真可谓“汗到病除”。
出汗的多少与否,也直接影响到人体健康。一般来说,夏季炎热,出汗多一点是正常的,但如果出汗过多,对健康就不利了。过多出汗,可造成人体血液循环的流量减少,循环变慢,使得人体的散热量趋减,从而导致体温升高。大量出汗,还能使人体盐分流失,细胞因缺钠而造成热痉挛。所以,夏季里,人们应及时补充流质和适当的盐分。
我国传统医书《内经》也列出许多用“出汗”诊断疾病的例子。例如,消渴病(即糖尿病)患者出汗较少,但小便却多;肝臌胀(即肝硬化)患者的汗液呈黄色并略带腥味;老年人半身出汗可能是中风的先兆;体质虚弱的人,睡眠时容易盗汗;而在高烧出汗后,常常会导致体温下降、四肢冷厥等症状。
参考资料: http://wenwen.sogou.com/z/q712977283.htm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患得患失的劫
- 2021-05-15 18:58
因为汗不在脸上 而是在体内
- 2楼网友:往事埋风中
- 2021-05-15 18:18
新陈代谢失调、脸部毛孔堵塞- -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