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拉斯谟的人物简介
答案:1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28 07:39
- 提问者网友:雨不眠的下
- 2021-03-27 09:16
伊拉斯谟的人物简介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话散在刀尖上
- 2021-03-27 09:55
伊拉斯谟,约1466年10月27日生于鹿特丹一个神甫家庭。青年时代入修道院。1492年成为神甫。1495年去巴黎深造,开始接触一些人文主义者。1499年去英国,结识空想社会主义者T.莫尔。后攻读希腊语和研究宗教改革问题。
1506年赴意大利的都灵大学学习,因对教会不满于1509年返回英国,发表《愚人颂》,强烈指责教会和贵族的腐败,嘲笑经验哲学家和僧侣们愚昧无知的空谈,抨击了经院哲学和宗教偏见。1511~1514年在剑桥大学任教。1514年,修道院要求伊拉斯谟回院,经教皇同意,伊拉斯谟保持了对修道院的独立性。1516年发表《希腊语圣经新约批注》,对当时的宗教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年回荷兰。后任查理五世顾问,编写教育亲王的教材,还著书指责战争。
1521年前往瑞士的巴塞尔,继续发表著作。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爆发后,伊拉斯谟觉得关于“文学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的美梦破灭了,于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路德通信,批评路德。1529年宗教改革浪潮席卷巴塞尔时,去弗赖堡。1536年回到巴塞尔。同年7月12日逝世。
伊拉斯谟生于荷兰的沿海商业城市鹿特丹。是一位教士与一个医生女儿的私生子,他进的第一所学校设在哥达(Gouda),质量低劣。
9岁时进入设在文特的圣·利宾教会学校,在此学习的9年中,受到了阿勒克山得尔、墨吉斯和兄弟会的人文主义的影响。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484年他18岁时,其父去世,他的监护人把他送到一所教会学校,为将来的修道士生活作准备。后到斯泰因修道院任修道士,在此他阅读了大量古典著作,学业大进。
1493年,入巴黎大学学习古典文学和神学,当时巴黎大学内的迂腐的学风和无聊的说教使伊拉斯谟非常失望,他对经院哲学深恶痛绝。在巴黎时,他曾招收了几个学生,按人文主义的思想来教导他们。
1499年10月,应其好友和保护人蒙乔伊勋爵(Lord Mountjoy)之邀赴英国作短暂访问,成为由科勒特所领导的,以利那克瑞(Linacre)、格若新(Grocyn)和莫尔为成员的人文主义团体的一员,并与这些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保持终生的友谊。此后,他游历欧洲,充任私人教师,写作和如饥似渴地研究希腊文。这一时期他所写的著作中,充满着回到原始基督教的渴望,他希望教会从繁文缛节的教条和仪式中解脱出来,回到《圣经》和教父派那里去。
1505年伊拉斯谟重赴英国,同莫尔合作,编译和出版古代自由思想家卢亚契奴斯的著作,并应御医巴提斯卡·博伊利奥(B.Boerio)的聘请监督管理他的两个孩子的教育。
1506年,到意大利,于都灵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
1509年,回英国,写下著名的《愚人颂》。
1510─1514年间,在剑桥大学教授希腊文和神学,完成了希腊文版的《新约》,它改正了存在于拉丁文《圣经》中的很多错误,是向北方文艺复兴的学者们提供的最优秀的希腊文典范。在此期间,他还帮助好友科利特建立圣保罗学校,为学校编写拉丁文教科书,把该校办成了著名的人文主义学府。
1517—1521年间,定居于勒文。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伊拉斯谟同路德意见不和,争论激烈,虽然他同情路德的工作、也反对路德谴责的教会的弊病。他既痛斥罗马教会,也不满意路德的新教。晚年,他与世隔绝,在矛盾的心境下度过了孤寂和苦难的余生,1536年病逝。
1506年赴意大利的都灵大学学习,因对教会不满于1509年返回英国,发表《愚人颂》,强烈指责教会和贵族的腐败,嘲笑经验哲学家和僧侣们愚昧无知的空谈,抨击了经院哲学和宗教偏见。1511~1514年在剑桥大学任教。1514年,修道院要求伊拉斯谟回院,经教皇同意,伊拉斯谟保持了对修道院的独立性。1516年发表《希腊语圣经新约批注》,对当时的宗教理论进行了深刻的批判。同年回荷兰。后任查理五世顾问,编写教育亲王的教材,还著书指责战争。
1521年前往瑞士的巴塞尔,继续发表著作。马丁·路德领导的宗教改革爆发后,伊拉斯谟觉得关于“文学的黄金时代”即将到来的美梦破灭了,于1524年写了《论自由意志》并同路德通信,批评路德。1529年宗教改革浪潮席卷巴塞尔时,去弗赖堡。1536年回到巴塞尔。同年7月12日逝世。
伊拉斯谟生于荷兰的沿海商业城市鹿特丹。是一位教士与一个医生女儿的私生子,他进的第一所学校设在哥达(Gouda),质量低劣。
9岁时进入设在文特的圣·利宾教会学校,在此学习的9年中,受到了阿勒克山得尔、墨吉斯和兄弟会的人文主义的影响。并对文学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1484年他18岁时,其父去世,他的监护人把他送到一所教会学校,为将来的修道士生活作准备。后到斯泰因修道院任修道士,在此他阅读了大量古典著作,学业大进。
1493年,入巴黎大学学习古典文学和神学,当时巴黎大学内的迂腐的学风和无聊的说教使伊拉斯谟非常失望,他对经院哲学深恶痛绝。在巴黎时,他曾招收了几个学生,按人文主义的思想来教导他们。
1499年10月,应其好友和保护人蒙乔伊勋爵(Lord Mountjoy)之邀赴英国作短暂访问,成为由科勒特所领导的,以利那克瑞(Linacre)、格若新(Grocyn)和莫尔为成员的人文主义团体的一员,并与这些英国杰出的人文主义者保持终生的友谊。此后,他游历欧洲,充任私人教师,写作和如饥似渴地研究希腊文。这一时期他所写的著作中,充满着回到原始基督教的渴望,他希望教会从繁文缛节的教条和仪式中解脱出来,回到《圣经》和教父派那里去。
1505年伊拉斯谟重赴英国,同莫尔合作,编译和出版古代自由思想家卢亚契奴斯的著作,并应御医巴提斯卡·博伊利奥(B.Boerio)的聘请监督管理他的两个孩子的教育。
1506年,到意大利,于都灵大学获神学博士学位。
1509年,回英国,写下著名的《愚人颂》。
1510─1514年间,在剑桥大学教授希腊文和神学,完成了希腊文版的《新约》,它改正了存在于拉丁文《圣经》中的很多错误,是向北方文艺复兴的学者们提供的最优秀的希腊文典范。在此期间,他还帮助好友科利特建立圣保罗学校,为学校编写拉丁文教科书,把该校办成了著名的人文主义学府。
1517—1521年间,定居于勒文。在宗教改革运动中,伊拉斯谟同路德意见不和,争论激烈,虽然他同情路德的工作、也反对路德谴责的教会的弊病。他既痛斥罗马教会,也不满意路德的新教。晚年,他与世隔绝,在矛盾的心境下度过了孤寂和苦难的余生,1536年病逝。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