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发信息网

不皈依学佛算是佛教徒吗?

答案:6  悬赏:5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3-03 04:11
不皈依学佛算是佛教徒吗?
最佳答案
观音道场赐刺禅林---“广德寺”网站整理

传喜师父:那个区别很大,皈依才是佛教徒,没有皈依的话,他还不能算是一个佛教徒,他没办法得到最基本的三皈的体,三皈的体得不到,了生脱死的开始都没有。所以一切功德,善法的基础是皈依,皈依没有的话,就失去了这些基础。所以他那个学佛也是暂时的,他如果没有决定自己皈依的话,以后所学的这些佛法,会成为诽谤佛法的原因。

以上答案由高僧大德开示,欢迎你到百度搜索唐、宋、明三朝800年历史9个皇帝11赐刺的观音道场“广德寺”网站了解更多内容
全部回答
佛教不等同于佛法,佛教在释迦牟尼圆寂后,就变质了。读了下文你就知道了。如果你热爱佛法,不是佛教徒,照样能修行。但不归依应该不算是佛教徒。
在《西游记》中我们看到佛法无边,慈悲为怀.但凡事都有两面.今天我们信奉的佛教早已被我们中国人改造成汇聚真善美的宗教,但在之前是个什么样子呢.这里我搜集了一些历史上对佛教的评价,希望大家能全面地看待这一宗教,切莫将其过分崇高。
  传释迦牟尼生在公元前五六五年,死在公元前四八六年,活了约八十年,大致与孔子同时。
  当时天竺社会己处在奴隶制衰落时期,大大小小的奴隶主(第二级种姓,称为刹帝利,即田主和武士),割据土地,互相杀掠,不仅最低级种姓首陀罗(贱民、农人)痛苦难堪,就是那些较弱小的邦君城主(第二级种姓,田主王种),在强凌弱、众暴寡的环境中,也担心危亡,惴惴不知所以自保。社会地位最高的婆罗门种姓,以宗教为专职,虔修出世法。修行法多至九十六种,即所谓九十六种“外道”。其中有若干种苦行“外道”,采取自饿、投渊、赴火、自坠、寂默、持鸡狗戒(“鸡戒外道”学鸡,常以一足孤立、“狗戒外道”学狗吃人粪)等修行法,自谓可以得到解脱。苦行在天竺很流行,这正反映天竺社会黑暗无光,苦难深重,有些统治阶级中人也宁愿放弃现有的优越生活,幻想可能修得清静的安乐世界。
  释迦牟尼是尼波罗南境一个小城主所谓净饭王的儿子,童年时受婆罗门教育,兼习武艺,二十九岁出家求道。他厌世的原因,佛书都说是因为看到生老病死诸苦相,决心出家求解脱诸苦的方法,除了这些原因,大竺上层社会的黑暗不安,相互杀伐,也应是厌世的一个原因。他出家与苦行外道同修苦行六年,毫无所得,于是在菩提树下独坐冥想,经过若干昼夜,忽然觉得自己已经成就了无上正觉,即所谓成佛。佛的意思就是觉悟,觉悟了人生的究竟,解决了生死的问题,不管这种觉悟的内容是什么,归根只是唯心主义哲学的一种。因为是唯心主义,所以不要任何事实作依据,只要能想到什么,就说出什么,后来信徒们谎话愈说愈大,愈说愈多,愈说愈奇,佛的神通也愈说愈广大无边,愈不可思议。任何一家宗教奉为最高之神的不过是天主、上帝之类,佛教说天有三十三,中央最尊的天名忉(音刀dāo)利天,忉利天主名帝释,只是佛的一个小徒弟,佛出行时,他得在前面开路。各宗教中说谎话技术最高胆最大的无过于佛教。唐时僧徒法琳作《破邪论》,说,将孔、老二家比佛,那就差得远了。因为孔、老说教,都是效法天,不敢违天,佛说教却是诸天奉行佛教,不敢违佛,显然孔、老不可比佛。佛经里谎话连篇,任何一部佛经决不可用认真的态度对待它,只能当作一种戏论加以唾弃。如果堕入大骗局,主观上想作个虔诚守戒律的佛教徒,客观上却是宣扬戏论蠹国殃民的大害虫。
7 p9 e/ L Y; ]+ s3 ?8 a! }7 S8 v. r/ ?) l
  释迦牟尼在独坐冥想中所获得的无上正觉,就是所谓苦、集、灭、道的四圣谛,或简称四谛。婆罗门教一向坚信神不灭论,以为人的灵魂从无始以来就存在着,按照人一生行为的善恶,死后定要受各种报应。现在一生所受的祸福,即是前一生的业报。苦行外道想在现生种苦因,在来生受福报。释迹牟尼开始也修苦行,后来认为苦因并不能产生福报,别求解脱法,那就是所谓四圣谛。神不灭、因果报应是佛教与婆罗门教的共同基础,唐玄奘说“九十六(外)道,并欲超生,师承有滞,致沦诸有”,这说明佛教与九十六外道目的都是想超脱生死,只是传授各有师承,修行法有些不同。佛教的根本教理是四圣谛,首先肯定人的一生沉溺在苦海中,没有丝毫乐处,即使有乐处,也是极暂时的。对不灭的神(灵魂)说来,由于无明(贪、瞋、痴总称为无明,也称为三毒,贪欲尤为诸苦之根本,称为苦本)的缘故。灵魂或出生为人或为畜生或为饿鬼或入地狱,从无始以来,在生死苦海中流转不息。与短促的一生同样,是没有丝毫乐处的。《中阿含经》说,佛告诸比丘:众生无始生死长夜轮转,不知苦之本际,无有一处不生不死者,亦无有一处无父母兄弟妻子眷属宗亲师长者(畜生饿鬼地狱中也有这种关系)。譬如大雨滴泡一生一灭。照这样说,灵魂本身,永远不会消灭,只要从因果报应中解脱出来,也就是从轮回里跳出来,那就长生永存了。佛教最怕神灭论,神灭论如占优势,持神不灭论的佛教就自然全部崩溃。因为它依靠神不灭论来威吓人也用来诱人信教。
, v! [% I! ]* n& u7 f, g0 K+ b! h
佛教要人厌恶人世,把人生之苦说得无以复加,《正法念经》说人生有十六苦,《五王经》减了一半,还剩有八苦。佛为五王说法云,人生在世,常有无量众苦切身,今粗为汝等略说八苦。八苦中第一是生苦,何谓生苦,说是人死之时,不知精神趣向何道,未得生处,普受中阴之形(此生已完毕,后生未开始,中间阶段所受之形,称为中阴,俱舍宗认为有中阴,成实宗认为无中阴,大乘宗认为有无不定,极善极恶之人无中阴,死后立受果报,其余的人都有中阴。大小乘各说,全是凭空瞎揣,毫无根据,佛教说话,大体如此),到三七日父母和合,便来受胎,一七日如薄酪,二七日如稠酪,三七日如凝酥,四七日如肉团,五七日肉疱成就,巧风入腹吹其身体,六情(眼耳鼻舌身意)开张,在母腹中生藏之下熟藏之上,母啖一杯热食,灌其身体如入镬汤,母饮一杯冷水,亦如寒冰切身,母饱之时,迫迮身体痛不可言,母饥之时,腹中了了,亦如倒悬,受苦无量。至其满月欲生之时,头向产门,剧如两石峡山,欲生之时,母危父怖,生堕草上,身体细软,草触其身如履刀剑,忽然失声大呼。此是苦否?诸人咸言,此是大苦。不管释迦牟尼是否说了这番话,谁也不能相信这是认真的说话,因为从来没有人能够回忆起处母胎时的苦乐,佛岂能独知,把母胎描写成地狱,无非想说明人生一开始就不离苦趣。佛为教人厌弃身世,《四分律》中记这样一段故事:说是佛在婆求园教诸比丘修不净观,诸比丘修习既久,极端厌恶生活,难受得象毒蛇缠在颈上,有些比丘发愿求死,或用刀自杀,或服毒药,或互相杀害,有一比丘向名叫鹿杖梵志的婆罗门外道请求说,请你杀死我,我送给你衣钵,外道即举刀杀死比丘。有人称赞外道说,很好很好,你得大福了!既度脱沙门,又得到他们的财物。外道接连杀死请求杀身的六十个比丘。半个月后,佛升座为众人讲戒律,不见了许多听众,问阿难,才知道修不净观发生流弊,改令诸比丘修特胜观。所谓特胜观,就是数息观,数呼吸次数,借以停止心想散乱。佛亲自任教师,由于教法错误,六七十人因此惨死,被称为无限神通的佛并不知道眼前已经发生的事情,阿难等大弟于熟视无睹,不看作流弊,佛不问就不说。如果几个月不升座,大概学生要死去大半,佛教设教的根本目的在于灭绝,特别强调苦谛,以便信徒们乐于接受灭谛。修不净观虽然发生流弊,但与教义并无乖背,只要改修个什么观,就算纠正错误,枉死的六七十人是受骗者,也是虔诚的宗教信仰者。凡是虔诚的信仰者,一定是受骗者,受骗的浅深与信仰的浅深是一致的。宗教信仰者受骗既深,为了妄想获得善报,可以死而无悔或至死不悟。
" }3 X C8 Q& E3 z, b2 b
  第二是集谛,所谓集,就是推究致苦的原因。以为业是苦的正因,烦恼是苦的助因。业有身业、语业、意业三种,烦恼有贪、瞋、痴、慢、疑、见六种,见又分己身见(有我见)、边执见(执一边)、邪见(否认因果)、见取见(自以为是)、戒禁取见(以戒禁为生死解脱之真因)、五见加贪瞋等共十种,都是烦恼之根本。由业与烦恼产生出无数苦果,如果断绝业与烦恼,苦果自然随而断绝,修行者也就无障无缚,从轮回中解脱出来,达到清凉安住之地位,这叫做灭谛。
您好师兄:
首先,学佛不是以前那种把佛菩萨请回家供养,求保佑升官发财家庭平安等。。。。那是错误的,那是真正的迷信。佛法是教育,不是宗教。
其次,佛法注重实质,不注重形式,如果你能把净空老法师说的三个跟扎好—《弟子规》、《感应篇》、《十善业道》都做到,在这个基础上,多听经,再把佛陀说过的话都真正的用到生活中去,也就是真正做到依教奉行,那么,就算你一辈子没皈依,临终时求生净土时,阿弥陀佛也会来接引你,但反之,如果你皈依了,你是你从来不去依教奉行,只是嘴上说学佛,平时生活中还跟别人吵架,斤斤计较,还搞些贪嗔痴慢等等。。。这样佛菩萨不会承认你的皈依,你这完全是形式上的,而且你还毁谤佛法了。因为别人一看,学佛就这样,又骂人又发脾气,又贪心等。。这是破坏佛法形象。属于重罪,果报在阿鼻地狱。
所以,佛法非常注重实质,不注重形式。希望师兄能依教奉行,皈依不皈依,只是个形式。
希望师兄有空多听经,净空老法师上人是现在社会上少有的真正善知识。希望您能多听师傅上人讲的经。
阿弥陀佛
我看了下这么多的回答,好像基本没有人听净空老法师讲经,如果你真去听老法师讲经,你就知道其他人的回答对不对。你可以从老法师讲经的内容老判断老法师是不是善知识,是不是正法。
如果方圆多少里地内没有寺院,找不到出家人时可以自誓皈依。乃至自誓受戒,而这种情况有些人也说必须通过地藏占查得到清净相才算。印光法师在一封书信中就提到对方可以不必远来在佛前自誓受三皈五戒即可。而那封信上仪轨中有说明是由法师的允准而自受的。
如果是因为轻视,认为没有人可作自己的皈依师因此要自受皈依,就有很大的过失。
自誓皈依的仪轨:
自誓皈依可在十斋日,于清净佛堂或佛像前
1. 斋戒沐浴, 备香花、四果于佛塑像或画像前, 上香后合掌站立。

2. 忏悔:
「弟子 xx 往昔所造诸恶业, 皆由无始贪镇疑;从身语意之所生, 今对佛前求忏悔。」
(念完顶礼, 共念三次, 顶礼三次。此为三念三礼。)

3. 皈依一:
「弟子 xx 愿尽形寿皈依佛、愿尽形寿皈依法、愿尽形寿皈依僧」
三念三礼。

4. 皈依二:
一面念一面顶礼:「皈依佛、皈依法、皈依僧」(头触地, 反掌)
「皈依佛两足尊, 皈依法离欲尊, 皈依僧众中尊」(念完后回掌起身)「皈依佛竟、皈依法竟、皈依僧竟」。(一次即可)

5.皈依三:
「弟子 xx 皈依佛竟, 自今而后决不皈依外道天魔。
皈依法竟, 自今而后决不皈依外道邪说。
皈依僧竟, 自今而后决不皈依外道徒众。」
三念三礼。
6.发四宏愿:
「弟子 xx 众生无边誓愿渡
烦恼无尽誓愿断
法门无量誓愿学
佛道无上誓愿成」(三念三礼)
7.回向过世:
「愿弟子 xx 及无始劫来父母、师长、知识、檀越、法俗眷属冤亲债主、(本寺供祀莲位诸佛子-- 在寺中加此句)等,愿生极乐世界中 上品莲华为父母 花开见佛悟无生 回入娑婆度有情」(一顶礼)

8.回向现世:
「愿弟子 xx 及诸知识、檀越、法俗眷属、冤亲债主(本寺供祀莲位诸佛子——在寺中加此句)等,
愿消三障诸烦恼 愿得智慧增福报
普愿灾障悉消除 世世常行菩萨道」(一顶礼)

9.结皈:
「南无皈依十方 尽虚空界 一切诸佛」(一顶礼)
「南无皈依十方 尽虚空界 一切诸法」(一顶礼)
「南无皈依十方 尽虚空界 一切圣僧」(一顶礼)
「南无皈依 十方三世一切佛 诸尊菩萨摩诃萨摩诃般若波罗蜜。」(三念三礼)

条件不具足也可以先自誓皈依,之后有条件了再正式皈依,最好是正式皈依。
皈依就安心了。
请听净空法师讲的《认识佛教》《了凡四训》《太上感应篇》《地藏经》《无量寿经》《修华严奥旨妄尽还源观》《净土大经解演义》
体方法师讲的《解脱之道》《阿含经》《心经》《金刚经》
元音老人讲的《拈花录》
阿弥陀佛
不皈依,不算佛弟子。(“佛教徒”是民间的称呼,不是佛教中的正式称呼)。
不受五戒十善,不算居士。
不受菩萨戒,不算菩萨。
这是一个层层递进的关系,首先皈依,才称为佛弟子。
然后受五戒十善,才称为居士。
再然后,受菩萨戒,才称为菩萨。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下列单位可以作为贷款保证人的是( )。A.国家
智能电视安装的应用软件被屏蔽了占不占电视内
辣字查什么偏旁
下列关于生物群落演替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玩游戏用什么样的电脑配置最好? 55分
著名艺术家傅雷在《世界美术名作而是将》中记
什么是运营方案
开超市,自己的家用电脑可以收银吗
【幼儿园活动】对幼儿园活动的正确理解是()。
牛心头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事想过去
有没有能去痘坑的好一点的化妆品啊~~ 麻烦高
打花果儿绕花线儿里踢外拐八仙过海是什么意思
弱弱地问一句,笔记本的gtx1060能用在win7上
瑞峰副食(劳动街)我想知道这个在什么地方
海宁银泰城3号门地址在什么地方,想过去办事
推荐资讯
绵阳荣兴酒店设备用品商行怎么去啊,有知道地
吃了臭豆腐能吃香蕉吗,求回答
痘痘留下一个小疙瘩怎么办,这是真疤还是假疤
孔子在陈之象占此是什么意思
日泰鞋业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事想过去
彩虹家苑地址有知道的么?有点事想过去
4.8×9.9+4.8×0.1的简便计算
和风日丽是什么意思
灵感造型在什么地方啊,我要过去处理事情
撕拉型的面膜都被说的那么不好,都说不要用?
延津农资物流园地址在哪,我要去那里办事
跑步机十大品牌哪个牌子好
正方形一边上任一点到这个正方形两条对角线的
阴历怎么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