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娘惹
答案:2 悬赏: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10-19 06:48
- 提问者网友:不要迷恋哥
- 2021-10-19 03:55
关于娘惹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鱼忧
- 2021-10-19 04:25
这个偶知道。娘惹菜的菜式,听上去名字十分特别,其实是新加坡的地道美食。来历:中国人与马来人通婚的后代,男的称为“簔簔”(巴音),女的称为“娘惹”,簔簔人、娘惹人的饮食结合了两种族人的文化背景和习惯,他们平常吃的菜便叫“娘惹菜”。 它马来西亚最特别、最精致的佳肴之一。在马来西亚,你可以找到很多有娘惹标记的餐馆。无论蔬菜还是水果,放上姜、红辣椒、盐、米醋、酱油、芥末等经妙手调理,就变成与众不同的娘惹腌菜。代表菜有蟹肉丸子汤、咸菜鸭汤、甲必丹鸡、拉沙以及掺有酸辣汤汁的马来炒米粉。马来西亚很多餐厅都不提供猪肉,但娘惹菜中的一些可以让你尝到家乡的味道,如甜酱猪蹄、煎猪肉片、竹笋炖猪肉等。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由椰浆、香兰叶、糯米和糖精制而成的娘惹糕甜度适中,嚼头儿足着呢。图: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逃夭
- 2021-10-19 05:26
所谓“娘惹”,实际上是中国人和马来西亚人通婚的后代,男的称为“?Q?Q”,女的称为“娘惹”。 据史料记载,明永乐时就有福州华侨阮、芮、朴、樊、郝等姓来到马六甲,定居并“娶番生子”,久之连姓氏也忘记,变成远、裔、飘、盆、哮等姓。《明史》也记载,马六甲男女发上均打髻,但有些肤色比较淡薄者,是华人的后裔。由此可知早在明朝就有华人与马来女通婚。 英国开辟槟榔屿和新加坡港后,华侨人数也因而增加,但男女比例严重失调。据卜烈尔氏《马六甲海峡英属地统计表》中所显示的数字,1850年新加坡华人有27988人,其中男25749人,女2239人,男女比率为十二比一。这就决定了很多华人必须娶当地女为妻。 在服装上,19世纪?Q?Q的服饰,男人喜欢长袍披身,穿布鞋,戴布帽,留辫子,完全是中国式的打扮,当然也有穿西装系领带,一身光鲜的洋人装扮。女子“娘惹”则穿马来服。马来亚“娘惹”的马来服与传统马来服又略有不同。传统的马来女上衣,前后对襟一样长,平常无装饰,颜色较深,多黑色、红色或其他深色。“娘惹”装前长后短,前多绣花纹,颜色多浅、淡、雅。下服则用马来裙(纱笼)装束,纱笼与中国古装相似。 在语言上,马来?Q?Q由于母亲不懂汉语,孩子与母亲一起学会了马来语,但?Q?Q所讲的马来话,与地道马来语不尽相同。其一,?Q?Q马来语夹杂许多闽南方言;其二,?Q?Q把许多马来语发音作了改变;其三?Q?Q用中国语法来讲马来语。这种?Q?Q马来语自成系统,称为?Q?Q语。 在婚姻上,?Q?Q虽然是华族男性移民与马来女的混合结晶,然而到了19与20世纪期间,虽然没有明文规定,但“娘惹”却不嫁马来男士,而与男性?Q?Q成婚。有迹象显示,?Q?Q中的望族,也重视门第间的门当户对。这种望族间的联姻,不仅可以使彼此的姻亲关系更加紧密,也可以成为彼此间经济合作的纽带。另一方面,娘惹也乐于嫁给来自中国的“新客”,可保持纯粹的中国血统,也可以把新客入赘女家,成为有力的助手。 马来?Q?Q的特点是:在人种上是华人与马来人的混血儿,在语言上通行马来语,在信仰上主要信仰回教,在社会习俗上亲母方面多于父方,所以子女多重女而轻男。在衣着上穿马来装,在日常生活上,吃饭不用筷子,以右手代之。 华侨与马来女通婚所生子女,一般“娘惹”秉承了中国人男主外女主内的传统,出嫁前就是一个烹饪能手,她们平常做的菜就叫“娘惹”。 “娘惹菜”是传统中国菜烹饪法与马来香料的完美结合,融会了甜酸、辛香、微辣等多种风味,口味浓重,是南洋最特别、最精致的佳肴之一。 “娘惹沙拉”,自然充满马来风味。KAMAL师傅把黄瓜、青椒、胡萝卜、四季豆、洋葱等切成条,再加入干葱、蒜、姜末、辣椒酱等调料一起煮,不到3分钟,一盘香喷喷的“娘惹沙拉”就出炉了。辣中带着丝丝甜味,别以为这味和四川的甜椒肉丝相同,仔细品尝你会发现,它甜得温和,辣得实在,不像甜椒肉丝那样油腻,味道却自然浓厚香醇,最适合想保持身材的白领美眉了。 说起马来西亚,人们最熟悉的莫过于咖喱。据KAMAL师傅介绍,虽然马来西亚的咖喱都出自相近的地域,但“娘惹咖喱鸡”有着不同的风味:味道很温和,甜味比较浓,咖喱汁中加了黄姜粉,所以颜色以黄为主。而马来西亚其他咖喱颜色大都偏红,吃起来辣味较重,甜味则偏薄。 “娘惹椰浆红豆”,就是在熬好的红豆汤里加入西米,然后放入马来餐特有的椰浆,喝一碗,爽口爽心。而由此发展出来的马来西亚人最爱吃的美食之一———椰酱饭,则是在此基础上加些米饭,再拌以鱿鱼、鸡蛋、黄瓜和辣椒酱,这就是当地正宗的大餐了。这种娘惹菜新加坡等地也有热卖.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