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抒己见 拒绝CTRL+C CTRL+V 好的见解 我加分
谁能说下三国中诸葛孔明的功与过.刘备对于诸葛真的是那么的绝对信任吗?诸葛六出岐山 平定中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 真的只是为报知遇之恩么?
答案:3 悬赏:60 手机版
解决时间 2021-06-04 16:44
- 提问者网友:欺烟
- 2021-06-03 18:40
最佳答案
- 五星知识达人网友:迷人又混蛋
- 2021-06-03 20:18
诸葛孔明自出隆中,便屡建奇功,为刘备借到荆州,稳固根基,随后又运筹帷幄,在战争中尽显其经天纬地之才,刘备能够得到三分之一的天下,诸葛孔明可谓是居功至伟。但是孔明毕竟是一介书生,对刘家只知愚忠,以至于后来刘备死后,刘禅昏庸无能玩物丧志,孔明一人独撑刘家天下,其实孔明若取刘禅而代之,历史也许会改写,当然这种假设的可行性比较小。孔明另一大错是错信马谡而失街亭,导致北伐战场上的溃败。
而说到刘备对孔明的信任问题,我觉得刘备并不是绝对的信任,白帝城托孤一节,当着众将军的面,刘备对孔明说若阿斗无用,可取而代之,刘备的做法是有他的用意的,以他对孔明的了解,孔明虽有满腹经纶,但终是一介书生,他知道孔明肯定不会答应刘备的这种要求,即使孔明一时利欲熏心答应了,我想刘备肯定不会任由一个想取他儿子王位的人留在人世的,由此可见,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度绝对没有到完全信任的程度。
六出祁山,平定中原,确实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我觉得并不仅仅是只为报知遇之恩,诸葛亮是读书人,肯定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我觉得这些举动是他个人政治抱负的体现。
而说到刘备对孔明的信任问题,我觉得刘备并不是绝对的信任,白帝城托孤一节,当着众将军的面,刘备对孔明说若阿斗无用,可取而代之,刘备的做法是有他的用意的,以他对孔明的了解,孔明虽有满腹经纶,但终是一介书生,他知道孔明肯定不会答应刘备的这种要求,即使孔明一时利欲熏心答应了,我想刘备肯定不会任由一个想取他儿子王位的人留在人世的,由此可见,刘备对孔明的信任度绝对没有到完全信任的程度。
六出祁山,平定中原,确实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我觉得并不仅仅是只为报知遇之恩,诸葛亮是读书人,肯定有自己的政治抱负,我觉得这些举动是他个人政治抱负的体现。
全部回答
- 1楼网友:佘樂
- 2021-06-03 21:03
那要看你是说现实的《三国志》还是小说的《三国演义》了。
- 2楼网友:冷風如刀
- 2021-06-03 20:33
从白帝城托孤可以看出刘备有把天下托付给孔明的想法,所以他对诸葛亮可以说是相当信任,但也谈不上绝对。如果他绝对信任诸葛亮也不会不听劝,并且发动全国的兵力去打东吴,结果惨败。
诸葛亮六出祁山也不是不可为啊,只是没有成功罢了。没有人打仗敢说自己必胜的。战争的变数不是人能预料的,如不是葫芦谷的一场大雨,司马懿和魏国也许就被蜀国打下来了。
至于报恩也不完全是,毕竟每个人都想在自己死后留下一个好名声,诸葛亮位居蜀国丞相之职,若不做些什么大事史官也无法撰写世纪,那岂不是为官平庸一生么;况且当时蜀国国富力强,也可以说是以战养战。
我要举报
如以上问答信息为低俗、色情、不良、暴力、侵权、涉及违法等信息,可以点下面链接进行举报!
大家都在看
推荐资讯